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高中化学教案怎么写5篇
高中化学教案怎么写5篇【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高中化学教案怎么写5篇”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帮!喜欢就下载吧。高中化学教案怎么写1一、教材分析:必修模块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听到的和摸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苯就是几种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必修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对学生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和烷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先行组织者”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三、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例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描述其结构特征;通过苯与溴、浓硝酸等反应,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训练,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以苯为例,论证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显地表现出科学解释必须与实验证据、自然观察相一致的实证精神;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具有的意义,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苯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以化学史为载体的科学探究法五、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20__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在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时,采用的是“抛锚式教学”。本节课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设置了八个学习任务,将一个完整的发现苯、认识苯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运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亲历“苯的发现之旅”,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训练科学方法。本课采用化学史和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证实(或发展)串联起来,按科学发现基本过程的顺序设计教学程序。从发展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角度出发,先启发学生自己写出C6H6可能的链烃结构简式,然后设计实验否定苯具有链式结构,从而发现并明确问题。再通过介绍凯库勒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从运用假说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六、教学信息技术依据心理学知识,人类获取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多种感觉协调运用时,获取的信息量就更大。因此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幻灯片与板书结合的呈现方式增强信息刺激力度,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教具:苯分子结构模型、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装置及其药品。高中化学教案怎么写2第二节分子的极性学习目标1、理解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概念。2、掌握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3、了解相似相溶规则及其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复习][练习]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共价键类型1、O22、CH43、CO24、H2O25、Na2O26、NaOH活动与探究[实验1]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新授]1、分子极性的分类及其概念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2、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1)双原子分子:取决于成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极性分子:AB型,由构成的分子,如。非极性分子:AA型,由构成的分子,如。(2)多原子分子(ABm型):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1)空间构型法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的分子为极性分子。(2)物理模型法ABn型分子极性的判断可以转化为物理上受力平衡问题来思考。判断中心原子是否受力平衡,如果受力平衡则ABn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分析:CO2、H2O、NH3、BF3、CH4的分子极性课本P75-4:孤对电子法在ABn型分子中,若中心原子A无孤对电子(未成对电子),则是非极性分子,若中心原子A有孤对电子则是极性分子。例如:CO2、CH4、SO3中心原子(C、S)无孤对电子,是非极性分子。而像H2O、NH3、NCl3中心原子(O、N)有孤对电子,则为极性分子。练习:请判断PCl3、CCl4、CS2、SO2分子的极性。课本:P73-[交流与讨论]P75-5学生完?总结: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区别与联系概念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含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决定因素是否由同种元素原子形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联系1.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必为非极性分子;2.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3.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是极性分子,由该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说明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练习巩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凡是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2、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3、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4、非极性分子一定不含有极性键。5、极性分子一定不含有非极性键。6、凡是含有极性键的一定是极性分子。7、非金属元素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8、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实验2]碘在水中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况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A.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有一定的影响,。B.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相似相溶规则:。思考:请例举化学中常见情况。C.极性分子在电场或磁场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偏移。课堂小结:1、分子的极性: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2、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空间构型法3、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相似相溶规则课堂练习1.把下列液体分别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细流流下,当用带有静电的玻璃棒接近液体细流时,细流可能发生偏转的是()A..、CH4、BF3都是非极性分子,H2O、NH3都是极性分子,由此推测AB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分子中不含有氢原子C.在ABn分子中A原子没有孤对电子D.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的价电子数3.判断XY2型分子是极性分子的主要依据是()A.分子中存在极性键B.分子中存在离子键C.直线型结构,两个X--Y键的夹角为1800D.非直线型结构,两个X--Y键的夹角小于18004.能说明BF3分子中的四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的理由是()A.任意两个B—F键之间的夹角为1200B.B—F键是非极性键C.B原子与每个F原子的相互作用相同D.B原子与每个F原子的距离相等高中化学教案怎么写3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高中二年级化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3.组织讨论: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教师可结合讨论过程,让学生进行归纳。压强温度催化剂浓度为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度增大升高加入增加、的浓度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增大降低减___衡混合物中的浓度实验生产中20Mpa-50MPa500℃左右铁触煤(500℃左右时活性最大)使气态变为液态并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及时补充和第二部分“合成氨工业发展前景”的教学1.以史明理:从介绍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业的发展简况入手,以压强选择的变化为例,说明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是与科技进步、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改善紧密相联系的,并仍将随之而作相应的改变。2.目前研究课题简介:结合简介,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科学方法得到训练,如研究催化剂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是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教案怎么写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23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