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思路范例通用4篇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思路范例通用4篇【学习指引】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思路范例通用4篇”学习资料,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思路1【实用教案】〖创意说明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到艺术手法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教学步骤观看《铁道游击队》导入:在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一、走进芦花荡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将感受用“这是一片_____”的芦花荡说出来。2、将《芦花荡》中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二、感受人和事情1、粗略感知: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2、重点探究:⑴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_____”说话,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可以有如下结论: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过于自信自尊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⑵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_____________”“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重点探究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意义。可以有如下结论: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⑶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爱国情表现在________”“屈辱的亡国痛表现在________”的句式发现说话。三、探究诗性美《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读之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文章的“诗性美”。讨论交流,明确:1、轻缓的节奏: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的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2、白描的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出了这点。他“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叹了一口气”,“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着墨不多却直指人物的灵魂精神,却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3、诗意的意境:作者追求作品中诗的情调,诗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稻米和肥鱼的香味”“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即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使作品的情与景都饱含着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丑陋、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4、清新的语言:本文语言的特色是凝炼、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悠悠”“弯弯”“飒飒”“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备选创意】〖创意说明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选择、自由活动,给文章配乐、配图、配画外音、配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沸扬扬读,整体感知二、配乐朗读教师出示《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高山流水》《鱼舟唱晚》《十面埋伏》等经典国乐,要求根据文字与内容选择朗读时的背景音乐。明确:读文中景物描写时宜选配《平湖秋月》,而朗读“老头抓鬼子”的内容宜配《十面埋伏》。三、使用学生选择的背景音乐,指名朗读1~8段要求给这段内容配一幅插图。明确:可以是美丽的芦花荡为背景,一个干瘦的老头在荷花淀里撑着船。四、分组读老头护送女孩子挂花的内容(9~54段)想象老头没完成任务时的心理活动,给老头和二曼配上独白式的话外音。活动设计一:一学生读课文: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一学生配画外音:多可爱的两个孩子,都怪我,怎么这次就不小心点呢?该怎么向部队交代呢?平日可是在大家面前夸过海口的,这张老脸往哪搁去?活动设计二:一学生读课文: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一学生配画外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活可不是放空炮,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呢!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五、师范读老头抓敌的部分(55~63)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老头的情感,以“老头的形象”为主题,给前面的插图提上一首诗。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思路2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四,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3、熟读。五,教学过程:A、三分钟演讲B、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C、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D、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E、指导文言句子翻译。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F、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G、指导背诵H、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思路3初中语文教案通用模版我儿子一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三、理解课文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思路范例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5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