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3篇
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11、标志着两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2、保持了许多中华民族的精华。3、推进全国抗日救济运动的发展4、.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变。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从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包围,行程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从挫折向胜利的伟大转变。从那以后,从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的丰碑,它永远是记住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红带。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2红军长征多次举行会师,会宁会师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此次会师是国内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错、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内军内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斗争,正确路线战胜错误路线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事件。因此,考察这一历史事件不能仅仅从军事的角度出发,而是在掌握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党内矛盾斗争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从总体上观察和分析问题,深化其目的和多层次意义的认识。(1)从政治角度来看,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其实现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6年下半年,中日民族矛盾的加剧使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此时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一致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提出了抗日和民主的要求,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促使国民党及其军队内部分化,这给坚持反共立场的蒋介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认识到对日妥协、投降,继续打内战有被推翻的危险。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精心分析了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和各地实力派的政治态度,决定把统一工作的重点放在以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上,以局部联合“强迫蒋抗日”实现全国抗日战争为目的。东北军、西北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而是很多官兵讨厌内战,抗日情绪高涨,对张、杨联共抗日非常有利,但两部队由蒋介石支配,共同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军事力量的强弱对张、杨坚定联合抗日的信心至关重要。只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合作,张、杨部队才能做出“壮胆、振作”、强迫蒋抗日的决断。(2)从军事角度来看,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有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命运前景。长征召开的遵义会议,在组织上改变了“左”倾机主义占据统治地位的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但军事上的严重危机还没有完全解除,1936年中央红军已经有陕北根据地的落脚点,红二、四方军仍在长征转移中,蒋介石召集数十万军队分别对陕北根据地和二、四方军进行新的军事“围剿”,寻找生存和发展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当时考虑的最紧迫的军事问题。陕北地区贫困者稀少,征收粮食,扩大红色有困难,保护陕北有再次失败的危险,必须坚持按地向外发展的方针,“夺走宁夏”和“通过国际路线”是这个方针的具体实施。宁夏地域广阔,人口200多万,为西北最富庶的地区,抢占宁夏可扩大依据地。同时,通过国际路线可以接受苏联的军事援助。(三)从外交角度看,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在国际社会中扩大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政治影响,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需要。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被动情况下进行的,再加上长征初期由于“左”倾错路线的影响,红军又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时国际上很多人对中国共产党和武装力量持悲观的看法,红军“北上抗日”的正义行动得到了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支持和支持,结果军事被动转变为政治主动,国民党统治集团逆历史潮流而动,引起内部分化和各派势力的对立,结果被动和孤立。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后,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斯大林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蒋介石战斗了十几年,经过长征到陕北根据地,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历史事件。“毛泽东的同志也精致地说:“长征是宣言书。向世界宣布,红军是英雄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狗蒋介石等一代完全没有用。长征宣布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包围破产。“受红军长征影响,不少国际友人从四面八方奔赴陕北革命根据地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加拿大的诺尔曼·白求恩、新西兰的路易艾黎、印度的何棣华、美国的埃德加·斯诺、艾格尼斯·史沫特莱等是其代表。(4)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实现党内统一领导、提高团结和凝聚力的需要。三个方面的军会组合,有利于解决党内纠纷,达到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1935年6月,红一、四方军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会师后形成拥有10万余人的强大队伍,中共中央正确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后,提出两方军共同北上抗日,建立川陕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中央认为,我军北上在接近抗日前线的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有助于促进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引起全国抗日局面。当时,领导红四方军的张国岛对形势持悲观的立场,他过分夸大敌人的力量,过低估计革命的力量,只看到第五次反“包围破坏”的失败,看不到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和一、四方军会合后的有利形势,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因此,在两个方面,军北上半途发生了制造分裂,企图危害中央的严重问题,红军整体力量减弱,中央原定的川陕甘按地计划落空。1936年在红四方军南下挫折二次北上途中,为赢得党内团结,谋求实现全军统一,中央做大量工作,试图教育和拯救张国岛从立场真正回到中央的正确路线。刘华清、张震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发表的《长征精神永放辉》文章中说:“三大主力会员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长征胜利的象征。“在反对张国岛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党中央坚持正确的原则,进行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团结了大部分人”,“全国主力红军空前集中,在党中央的直接指导下,更加团结统一。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3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一个宣传团队。长征是播种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告终。这是毛泽东对长征意义最具代表性的论述。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多次次会师,主要是1934年10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木黄会师1935年6月,红军第一、第四方军在懋功会师1935年9月,红军第25军与陕北红军永坪町会师合作成为红军第15军团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第十五军团在红军建设中1936年7月,红军第二、第四方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每个会员都伴随着作战的胜利,如果没有沿途作战的胜利,会员就不会出现。所以会师本身就象征着胜利。在红军长征的途中,经历了红二十五军袁家沟的战斗,杀死了300多名敌人,俘获了1400多名敌人,支付了1000多支枪等,中央红军的四渡赤水,渡过了大渡河等,其中遵义的战斗,杀死了敌人的两个师和八个团,俘获了约3000人红四方军的包座战斗歼灭敌人5000人,打开进入甘南的门等红二、红六军团龙家寨战役杀死敌人1000多人,俘获敌人2000多人,支付枪支2200多人等。红军在这些战斗中,几乎都以少胜多,以英勇的作战和灵活的战术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实现了会员。长征会师是各地红军从分散的各个依据出发,一边走、一边打、一边做大众的工作,为了共同的目标,向着一个方向,汇集了很多支流流入河流。这样的会员,是战略力量的聚集和集中。战略的奥妙是集中,集中战略力量有实施战略作战的主导权。贺龙与任碧时深明这个道理,他们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4日会师,25日向中央革命军委提出了两军集中行动,当时中央革命军委不同意,说绝对错了。28日,贺、任等二、六军团领导再次提出临时集中行动,接着在11月中旬集中力量打响龙家寨战役,对发展湘鄂川黔依地发挥重大作用,也有力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军每次会员后,接着是战略作战的胜利。红一方面军队和红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后,立即在中央统一指挥下直罗町战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奠基仪式。红一、红二、红四方军在陕甘宁边区会师后,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进行了山城战斗。山城战役的胜利,不仅激发了我军的声威,还实现了分化敌军营地、促进蒋抗日的方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力红军会师后,在统一指挥下,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大的歼灭战。掌握了战略的主导权。长征在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极其锐利的历史条件下,中央红军在反对敌军第五次包围破坏失败时,交错了党内的错误路线和正确路线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该方针的提出,将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采取战略撤退的消极行动,升华为积极进取、全国人民和全军呼吁力的大义凛然的政治行动。正如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的那样,这有助于他们将军心分散的崩溃变成精神饱满的胜利。北上抗日方针,延伸了长征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师出名,大大鼓励士气。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的敌人,红军北上抗日得到全民族的支持。反动军队对红军的破坏把自己放在抗日对立面,受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坚持北上抗日方针,有力团结全党,党内存在北上和南下的分歧选择,党中央、毛泽东坚持北上抗日,团结全党和全军,北上抗日合理,南下、西下合理,逃避。这使红军三大主力最终在西北会师,避免了张国岛的分裂危险。毛泽东说: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会员标志着红军战略退役的结束和战略转移的完成,开始了陕西甘宁苏区新局面战略阶段的开始,准备了向民族革命战争实施战略转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红军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成为战略转变的转折点。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说明红军长征会师后,党中央、毛泽东可以在比较稳定的大本营内计划和决定政治战略的问题上发表新的战略。如果说长征胜利是北上抗日战略的胜利,那么长征只是实施北上抗日的第一步。到了西北,长征结束了,但是抗日还没有结束,必须继续全民族的抗日斗争。这一切,只有在红军会员后才能实行。事实上,红军会师后,高举抗日救国旗帜,对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西北军的影响很大,发生了西安事件,建立了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红军完成了人类历史记录中第一次伟大的长征。红军面对强悍凶残的敌人,一个险峻的环境,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路,主要靠革命精神完成长征。长征精神包括许多内容,但主要有两点:强渡大河,强攻师走,勇敢战斗,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爬雪山,过草坪,吃苦耐劳,在艰苦的环境中,意志坚定,有革命理想比天高的精神。红军革命的本色在长征途中表现得最明显、最集中、最深刻,成为我党我军最宝贵的财富。红军用这种精神完成了长征任务,会员的胜利使这种精神发光。这种精神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完成所有艰难的任务。这种精神将对中国我军的文明建设和风格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标题: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83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