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例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例5篇】【导读】这篇文档“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例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第一篇】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贬官黄州所作。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学习重点1、朗读,把握文意。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出示课题(幻灯片1)──为了大家在学习时有迹可寻,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给大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总体要求。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在大家明确了这一节课的目标后,我要向大家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家敢于应战吗?挑战第一关──苏轼知多少(幻灯片3)(自查资料,将有关苏轼的资料展示给我们,以达到资源共享。)──好,同学们查找资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请看挑战第二关──看谁读得好(幻灯片4)二、配乐朗读(幻灯片5)三、自学指导(古文阅读方法幻灯片6)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自由读齐读赛读)──第二关同学们过得很容易,下一关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挑战第三关──改写之中理文意(幻灯片7)四、自学指导(即幻灯片8)1、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改写成幽默、趣味、口语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笼盖全篇文意。2、共同欣赏讲评。五、班内交流品评范文(幻灯片9~12)──到此为止,大家已经过了三关《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千里护送皇嫂,出五关斩六将,看来大家过关斩将的本领也不错吗?我的给大家设个难关。挑战第四关──看谁做得好(幻灯片13)1、喜欢文中写景的句子吗?主要写得是哪种景物?如果喜欢说说理由。(幻灯片14)讨论交流。2、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幻灯片15)六、创新作文(幻灯片16)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后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何夜无月。请以月为话题写1篇700字的作文。七、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大家快乐吗?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疑问就对了,因为一节课的结束就是同学们探索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将会有无限的乐趣等待着你。〖板书设计记成天寺夜游月景闲人(清澈透亮)(闲情雅致)豁达胸襟(不得志的郁闷)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2、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3、背诵全文教学重点:背诵、翻译全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手周传雄的新歌<寂寞沙洲冷>,听完之后向学生说明这首歌是在他读完苏轼的一首著名的诗词后有感而发,写成一首比较流行的歌曲。用幻灯片出示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资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有关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1岁时中进士。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元丰二年,43岁的苏轼因涉嫌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本文即是在第二年写的)八年之后,旧党司马光为相,召苏轼回京,继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旋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等地。绍圣元年,新党复政,又以“讥讪先帝”为名贬苏轼至英州。其后一贬再贬,直到以琼州别驾身份流落海南。宋徽宗即位后,才将他召回,次年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有关课文疏通文句: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理解文句,在通读中整体感知。熟读背诵:让学生在简单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作业:背诵全文。第二课时检查背诵、翻译情况感知、理解全文内容:一、再次重申写作背景。重点理解文章中的“闲人”。这里作者以他人之“闲”(指世人多汲汲于名利而为俗务所累),反衬“吾两人”之“闲”(当时张怀民也谪居于黄州)。而作者心境之闲,既有清闲安逸之情,也含谪居空寂之感,主要反映的是作者淡泊宁静的情怀。而这种“闲”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前文夜游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本文的意境:本文先写出年月日,并特别点出“夜”,于是引出对“夜游”的记叙。“解衣欲睡”,却见“月色入户”。只因这月色,于是有“欣然起行”去寻“乐”。一人不足“乐”,于是便想到寻人共“乐”,遂有“至承天寺”与张怀民“步于中庭”。只几句话,便把事情叙述得清清楚楚。这是记叙。寺庭漫步,中心是观赏月色,于是有如绘的写景。“步于中庭”时,被满院月光所吸引,以致产生一种错觉:“如积水空明”,空明得能够看清水中横斜交错的各种水草。院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有竹、柏在碧空皓月之下,这才醒悟: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影子。“月光如水”的比喻,在作者笔下别开生面,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从而突出了月色的澄澈,展现了诗般的意境。三、简洁的语言:本文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叙事简单,写景如画,而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人的“闲”。三种表达方式相互融合,但文字简洁,实为作文之典范。四、布置作业: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第三篇】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第三单元的1篇教读课文。这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的文言文,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读出文章的韵味。2、积累:积累文言字词,学习写景手法。3、感悟:探究关键字词,感受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读出文章的韵味。2、积累文言字词,学习写景手法。教学难点:探究关键字词,感受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朗读课文,走近苏轼。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他的“东坡居士”号就是在黄州种田时起的,这个地方叫东坡,现在听起来是一个雅号。这篇文章就是写于作者贬官期间。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韵。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自学指导:结合课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老师范读,拖音读“念”、“盖”、“但”这三个字。“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有一点感慨之情。这三个字把它们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3、学生齐读课文,模仿老师的语音处理方式。(二)再读课文,读出宁静的氛围第一:语速缓一点;第二:音调低一点。轻声地朗读,注意那三个字的拖音仍然要保持。三、品读课文,对话文本1、文言积累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划出不懂的。同桌交流。全班提问,共同解决。重点词汇报积累:户:单扇门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步:名词作动词散步盖:大概是盖以诱敌——《狼》但:只是但当涉猎————《孙权劝学》2、品读析文读标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为什么要夜游?和谁一起游?夜游时看到了什么?这次夜游给作者带来怎么样的思考。他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文章?通过以上的问题,需要落实:(1)夜游的原因:月色优美(2)和谁一起游:张怀民补充张怀民的简介: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虽屈居主簿之类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迁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3)夜游时所见: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品析景物描写的妙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皎洁,空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盖”的妙处。(疑惑—恍然大悟—欣喜)四、合作探究,分析情感作者的思考: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全班讨论“闲人”的韵味。2、同学各抒己见,老师予以点拨。闲人:勾连“闲敲棋子落灯花”“人闲桂花落”“偷得浮生半日闲”可感受到两人夜游时的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闲人:勾连两人的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闲置),清闲无比(空闲),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苏轼所任职的黄州团练副使无职无权,只是一个虚名。虽是“闲人”,为何会有一个“但”字?表转折,表明两人超拔不群,迥异流俗之意。请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何夜无月……”。重点“闲人”,“但”。五、拓展延伸,温故知新1、想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探究作者复杂的心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2、“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分享你接触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诗词文章。3、走进苏东坡,背诵全篇。六、附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閒——闲志同道合悲凉心境闲情雅致七、教学反思得与失:黄枝秀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第四篇】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资料。相关课程标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意。2、品味语言,赏析意境。3、读懂苏轼,感悟哲理。评价任务: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2、译读课文,积累词语并理解文意。3、品读课文,赏析文章意境。4、背读课文,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一、检查预习1、生字词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2、作者简介:(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苏东坡(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美誉。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第五篇】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
本文标题: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85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