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课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哪里吗?2、在中国,在西安!在沉沉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5、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可以是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书上的介绍。)6、想亲眼目睹这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古代帝国的雄兵是怎样的风采吗?(播放图片)7、看着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8、作者亲眼看到这些兵马俑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对秦兵马俑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用横线划下来。2、出示第一句: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指导朗读。3、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参考资料,少熬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举世无双”?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理解“惟妙惟肖、绝无仅有”,指导朗读。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指导朗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配乐及图片)3、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三、精读课文,体悟情感1、作者是如何表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它的举世无双的?2、讨论交流:⑴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⑵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3、指导朗读1~4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折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而折服?5、(出示画面)看着这一行行、一列列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想到了些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课文中还有哪一句和它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6、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出示字幕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四、激情升华法国前总理雅克·希拉克感慨地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来到展厅时,心情激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雄伟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对秦兵马俑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篇】以“读”取胜,以“法”创新----《秦兵马俑》教学新构想参考资料,少熬夜!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64以“读”取胜,以“法”创新----《秦兵马俑》教学新构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用“也许”、“似乎”造句。\2、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导入:二十五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二、预习汇报,交流共享。1.汇报字词及读文的情况,同桌互查。2.简要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信息[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教师也可以及时吸收反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确定教学活动的新走向。]三、读课文,体悟积累。围绕课文过渡段(第三节)为全文划分为二个研究课题,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1.词语赏析读a从文中找出规模宏大的句子。b出示句子: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62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c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列数字、举例子等等)d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2.想像画面读引读:面对这幅画,面对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自由读课文4———10节,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俑,美美地多读几遍。a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俑。b推荐代表发言。参考资料,少熬夜!c师生评议d想象着画面,读出自己对俑的喜爱。3.表情陶醉读引读: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兴趣盎然,老师也想读一读(配乐读“武士俑”)a评议老师的范读(老师读得好)b教给读书方法:带着表情,把读书当着一种乐趣,并陶醉其中。c选择自己喜欢的俑,仿效的老师的样子诵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对作品个性解读的过程。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创设情境,拓展思路。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出示:1.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2.国民党主席连战:游秦冢而悯万民,跨海峡为创双赢。3.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4.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5.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a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b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出示: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这儿让学生题词留言,便是至于这一理念而设计的。]附教学实录:《秦兵马俑》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已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对秦兵马俑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是意犹未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领略秦兵马俑的风采。为了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幅秦兵俑开掘的一号坑的图片,让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图片: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词来赞一赞秦兵马俑吗?参考资料,少熬夜!生:美妙绝伦、栩栩如生、盖世无双……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重点讨论,研究的话题,实际上也是第3节过渡句提供给我们的。(回忆第3节的内容)即板书:(1)规模宏大(2)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第一个话题,请同学们迅速从文中找出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生:通过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列数字等。师: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愿意读给同学们听吗?师:哇塞,你读得真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生:因为我是抓住文中关键词来读的,如“足有”、“最大”、“最多”师:老师从你这儿又学到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谢谢你。出示:词语赏析读师:其他同学,也想学着她的样子读吗?人多气势壮,我想你们一定会读好的。出示: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师:对着这幅画,对着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师:是啊,我们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你睢(指着图画对照描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不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糜的大军吗?。师:真是因为有如此高超的制作工艺,秦兵马俑才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下面,我们再次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来仔细瞻仰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第二个话题。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4———10节,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俑,美美地多读几遍。师:看来同学们都兴趣盎然,能用书上的语言把你们喜爱的一种俑介绍给同学,让同学听了你的介绍,也喜爱上它,可以吗?a先小组互相交流(略)b哪位同学来介绍生:介绍(给图画课件)(略)师:哇,你简直能胜任解说员。本来老师不太喜欢这种俑,经你这么一介绍,嘿,还真也喜爱上它了,你真有本领!你说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也能把它读好,有信心吗?老师这儿作-友情提示:出示:想像画面读:师:即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例如,在读到将军俑时……参考资料,少熬夜!有人理解吗?,讲给他听。生:(略)师:老师相信你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读好课文。师:你读得真棒,老师听出你对这种俑的喜爱了。其他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试试(齐读)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带劲,老师也想来试试,同意吗?来真格的,还真有点紧张,来点掌声,好吗?谢谢,谢谢。师:配乐读“武士俑”。(响起掌声)师:你们的掌声代表什么?生:是我们对您读书水平的折服。师:是吗?现在老师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因为老师是带着表情,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陶醉其中,明白吗?出示:表情陶醉读师:心动吧?赶快行动吧!师:还有哪位同学来介绍。……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一一介绍。师:看来,同学们都深深地喜爱上了兵马俑,难怪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以来,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出示: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国民党主席连战:游秦冢而悯万民,跨海峡为创双赢。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师: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师:当然,我们知道这些历史文物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还有待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把这些文化遗产继承下去,得以发扬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萧克说得好:出示: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师:这里的“先人”就指古代劳动人民,“来者”就指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师: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萧克先生的话,永远铭记住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史命。(齐读萧克先生的话)参考资料,少熬夜!《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找关键语段理清文章脉络。2、通过填写学习单、观察说话等方法,感受课文用词准确,抓住特点、观察想象等写作上的特点,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3、读文品句的过程中,指导情感朗读,体会劳动人民的聪
本文标题:《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3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