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2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3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二初读指导。1出示内容提要:(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2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3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4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参考资料,少熬夜!(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5写字指导。(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4)用钢笔描红。三作业1练习写生字。2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三、精读训练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参考资料,少熬夜!(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灭掉)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二、练习讲故事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2、自由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三、质疑问难(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参考资料,少熬夜!三、指导造句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2、理解“建议”的意思。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4、练习口头造句。5、指名造句。四、作业1、用“建议”造句。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附板书:12卧薪尝胆战胜越王卧薪尝胆吴王转弱为强灭掉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感知美1.揭示课题。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2.自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3.交流反馈。(1)指名朗读课文。(2)交流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4.写字指导。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参考资料,少熬夜!(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二、精读课文,体会美1.精读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2)同桌交流。(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3.精读第五自然段。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三、诵读课文,传达美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语文三年级苏教版上册优秀教案【第三篇】《给家乡孩子的信》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片小说还有许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却为什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呢?(1)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多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字,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2)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参考资料,少熬夜!4.巴金在心中怎样评价自己的饿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2)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3)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4)“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5.小结。巴金爷爷虽然是一个国际上有名的作家,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87岁了,他还在思索怎样为社会添光彩,他还在追求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甚至他还希望“重新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要为社会添更多光彩”,“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6、指导有感情朗读。二、讲读课文第四段1.巴金由于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由于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三、讲读课文第五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四、讲解信的格式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饿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五、有感情朗读课文语文三年级苏教版上册优秀教案【第四篇】《惠崇春江晚景》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三)深入探究,引发同学展开想象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②用自身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3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