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教学目标【第一篇】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设计〖活动一〗引入从复习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学生继续演示参考资料,少熬夜!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设计意图对于正方形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活动二〗感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课件出示实物钟面红领巾剪刀吸管师:这些物体中都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师: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生1:角尖尖的生2:角两边直直的设计意图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活动三〗创造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师: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活动四〗探索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生2: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参考资料,少熬夜!生1: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生2: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生:与角的边有关。师追问: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师小结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活动五〗画角深化角的认识师:我们认识了角,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师巡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师: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设计意图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谁表现最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学会了画角。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准备:参考资料,少熬夜!情景图,剪刀、吸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角。(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2、制作角。(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3、画角。(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3)、学生练习画角。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参考资料,少熬夜!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画角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角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P40页的1、2、题。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3、学生创作画。[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四、回顾全课,提高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第四篇】1、实践操作师:认识了角,我们下面来自己制作“角”,这里有一个正方形的纸,还有一些别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亲手做个角吧?赶快动手试试!2、成果展示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3、角有大小师:(出示几个不同样式的角)这几个小朋友做的角都不一样。你们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本文标题:《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5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