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一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第一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重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难点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2.作者冰心的简介。3.课文录音。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5.制成PPT演示文稿。2课时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参考资料,少熬夜!(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3.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1.富有童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就完全是儿童的逻辑了。当妈妈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参考资料,少熬夜!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又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2.清新隽永。纵观全诗,没有华丽刻意的辞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语句,但却丝毫没有给读者苍白贫乏之感。相反,这些简单清新的语句,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3.意蕴深刻。《金色花》可说是一首雅俗共赏的好诗,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爱的散文诗。也可以结合诗人的一贯风格,从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本诗,把本诗的主题理解为敬颂神灵。三次嬉戏母亲孩子(金色花--圣树)祷告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纯真的母子之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在中外文学,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依恋的。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集有《寄小读者》、《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这是1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2.理清结构层次。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1.园里莲花有很多,作者选择了其中两朵来写,这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衬托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表现了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3.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一看红莲参考资料,少熬夜!心情:烦闷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红莲:开满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莲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二看红莲心情:不适意徘徊环境: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红莲:左右攲斜无依无靠三看红莲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环境:雨肆意地下着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摇动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4.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被风吹倒了,压断了)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品读课文描写白莲的部分,指导学生朗读时融入作者的情感。5.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6.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荷叶母亲寄寓→参考资料,少熬夜!荷叶―→母亲(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红莲―→“我”象征→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本课教学,由于两首散文诗都有很强的抒情成分,因此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熟悉文章内容。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赏析本文精美的语言。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歌。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第1篇《金色花》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嗅(xiù):闻(气味)。《罗摩衍(móyǎn)那》:印度长篇叙事诗。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偷地笑。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2、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3、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参考资料,少熬夜!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诗文朗诵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交流点拨:示例: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二)整体感知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和一个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交流点
本文标题: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8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