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猴子下山》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猴子下山》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猴子下山》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猴子下山》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会认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朗读课文,看懂图意,了解课文内容。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12个会认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教学准备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首先借助幻灯片,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子下山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生字过渡语:昨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预习的怎么样?1、出示课后会认的生字(共12个)。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2、指名读,读的对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读两遍,注意标声调。3、开火车读。4、去掉拼音后,随机点同学读。师:下面我们请同学帮猴子摘一摘它最喜欢吃的桃子,看你能摘多少。(摘桃子游戏)分享识字方法。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有什么窍门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吗?大家先和同桌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分组分享——全班分享。6、学生再次齐读生字。(三)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过渡:我们认识了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下面老师要看看同参考资料,少熬夜!学们读这篇课文读得怎么样?1、首先听课文录音,老师提要求:请生评价读的情况。字音准不准、有没有添字漏字?2学生读课文。老师。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不添字不漏字,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1)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请同学说本文共有几段。(5段)(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评价。老师进行补充。(四)、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大家结合图片在课文中找出来,用铅笔打上横线。2、学生汇报。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五).学习第1自然段。过渡:首先小猴子来到了一片玉米地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读的情况。(2)学生自己读文段,并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这段共有两句话。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玉米怎么样?小猴子心情怎样?小猴子做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结合图片理解又大又多)。补充几个和“又大又多”类似的词语。“非常高兴”(看图说说小猴子脸上什么表情?裂开嘴笑了,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结合图片理解扛的意思把东西担在肩膀上)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让学生表演扛的动作。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5)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其余学生进行评价。=3*GB3③师生合作读: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课堂小结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那下面他又会来到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参考资料,少熬夜!情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作业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小猴子下山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掰()扔()摘()捧()蹦()追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3、指导表情朗读。(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参考资料,少熬夜!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A.时常B.十分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4、照样子,说一说。(又大又多的)玉米()苹果()葡萄《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3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3、了解故事内容。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五、教学准备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预设2:形声字。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二、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2、读后交流:(1)玉米地(2)桃树下(3)瓜地里(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3、摆放路线图。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三、精读,学习1、2自然段。(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参考资料,少熬夜!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又()又()。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5、用“小三角”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9、朗读。(二)学习第2自然段。1、在第2自然段中,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四、指导书写“非”“常”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2、书空,范写,练写。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七、板书设计参考资料,少熬夜!xxx《小猴子下山》教案4教学目标: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①课堂作业本。②按课文内容填空。(二)朗读课文(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三)讨论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四)联系实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五)课堂练习(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2)练习用“又。.。.。.又。.。.。.”说话。
本文标题:《小猴子下山》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40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