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白杨》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白杨》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白杨》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白杨》教案1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曾写过1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学生自学课文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四、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参考资料,少熬夜!清晰介绍新疆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第二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杨朔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二、指名朗读全文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2.小组讨论解答。3.大家分析解答。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七、总结深化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板书设计《白杨》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白杨)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参考资料,少熬夜!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从整体入手)(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部分)1.看图、听读、思考: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2.默读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划出主要词句)3.读后讨论。(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讲读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思考: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2.读后讨论交流。(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3)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3.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4.教师小结。《白杨》教案3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参考资料,少熬夜!关资料。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1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参考资料,少熬夜!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4、精读语段,探究主旨《白杨》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学生间互学互教,使学生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转变为积极、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并促进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四、对话文本1、与文本对话“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2、与作者对话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案的统一。]3、与心灵对话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朴素是一种美参考资料,少熬夜!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五、链接生活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手法,而且在艺术生活中也广泛运用。多媒体出示:象征运用欣赏(一):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大庆平面广告的图片,并配以评析的文字。象征运用欣赏(二):鲍金的油画《五种感觉》配以评析的文字。象征运用(拓展练习):多媒体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会标图像及象征意义的理解。六、推荐阅读1、比较阅读《白杨》思考:这1篇文章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相关阅读:《白杨》姐妹篇《风景谈》多媒体出示《风景谈》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查阅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网站。《白杨》教案4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型典型精读。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参考资料,少熬夜!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新的课文《白杨》。板书课题:白杨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⑴认读生字词:伞、晰、抚、疆,并组词。⑵巩固练习:晰()介()疆()析()价()僵()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清晰:清楚。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沉思:深入地思考。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2、白杨
本文标题:《白杨》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54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