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但愿人长久》精编的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但愿人长久》精编的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但愿人长久》精编的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教学过程: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1、读题,理解题意。2、简介苏轼。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1)认读生词。(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一)学习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3、指导朗读(二)学习4-5自然段。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参考资料,少熬夜!(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苏轼并未陷于怅恨之中,很快解脱,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从哪看出他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积极向上?3、指导朗读。(三)学习第6自然段。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总结全文。2、背诵《水调歌头》。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1、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2、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2、学生交流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候……)参考资料,少熬夜!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引说: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2、指名朗读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3、交流讨论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4、朗读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指名朗读,齐读四、自由朗读5、6小节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2、交流讨论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参考资料,少熬夜!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联系上文说说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5、指名再读意思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指名读意思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7、出示词文,师范读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五、总结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3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参考资料,少熬夜!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2、学生交流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引说: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2、指名朗读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3、交流讨论参考资料,少熬夜!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4、配乐朗读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指名朗读,齐读四、自由朗读5、6小节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2、交流讨论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联系上文说说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5、指名再读意思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指名读意思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7、出示词文,师范读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五、总结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参考资料,少熬夜!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游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2、谈话:今天,我们要走进宋代杰出词人苏轼的人生。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作品,仔细品品,也许能品出一些人生的滋味来。二、演绎故事,阐释“欢、合”1、引出故事,讲述苏轼、苏辙两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双双高中、名扬京城的。故事。2、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喜、乐、欢)3、链接学生生活,解读“欢”。4、小结学生发言:像生日、结婚、考取大学……这些喜事儿、乐事儿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好,觉得难忘,是因为在这个日子,全家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学生回答:欢聚一堂)。5、这情景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学生回答:聚、合)多开心的团聚呀!因欢而合,因合而欢,合欢,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呀!三、演绎故事,阐释“悲、离”1、讲述苏轼金榜题名后母亲去世的故事。2、说话训练:他再也不能看到――;他再也不能听到――;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吃上。3、引导概括:再也不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痛、悲)4、用苏轼的爱妻和慈父去世的故事揭示“离”。四、巧借动画,感受苏轼乐观1、欣赏画面,展开联想。⑴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只有苏轼孤零零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他眼睁睁地凝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什么呢?⑵此时此刻,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呢?2、反复吟诵。⑴乐观坚强的苏轼,想到这里,低声安慰自己――(指名读)⑵豁达博爱的苏轼不仅安慰自己,他还要把自己的体会告诉身边那些和他有同样遭参考资料,少熬夜!遇的人――(同桌互读)⑶超凡脱俗的苏轼彻底想明白了,只要远方的亲人健康长寿,即使远隔千里又何妨,天涯若比邻呀!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全世界的人――(全体放声吟诵)五、紧扣两词,感受苏轼博爱1、解读“婵娟”。婵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眼里,月亮还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呢?请看:(出示诗人对“月”描写的诗句)2、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说说学生眼里的月亮。3、指导朗读。孩子们,你们所描述的就是月亮丰富的内涵,就是苏轼眼里美好的婵娟,谁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词。4、解读“人”。苏轼把这么美好的情感、祝福送给谁呢?这里的“人”可能指谁?每个人的解读都可以不一样,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六、走进苏轼作品,感悟人生真谛1、拓展苏轼的三句诗词。感受着浓浓的真情和博爱,我们一步步走近苏轼,走进苏轼的作品。苏轼以66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当我们登高远
本文标题:《但愿人长久》精编的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54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