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少年闰土教案【汇集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少年闰土教案【汇集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少年闰土教案【汇集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少年闰土》教案【第一篇】《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文中的鲁迅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这篇课文通过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运用大量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鲁迅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本文语言简洁,传神,人物形象鲜明。一、教学目标1、学会“扭、胯”等7个生字;学习动作、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式。2、通过小组探究,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的形象。3、体会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看图片);朗诵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导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鲁迅图片。提问:大家认识这是谁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他就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出声朗读课文,并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结合课前预习,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2、这篇课文讲要讲了什么事?明确:回忆“我”与闰土的故事。3、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总结:课文中闰土给“我”参考资料,少熬夜!讲了的哪几件事?明确: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三)深入研读1、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哪些地方描写了闰土?是用什么方法描写的?课件出示闰土刺猹的图片。明确:第一段,“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动作描写。第四段,“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外貌描写。第6-15段大量的语言描写。2、默读1-15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闰土机智,有经验,勇敢、质朴可爱、知识丰富。(板书:活泼可爱、知识丰富、机智勇敢)3、齐读第16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句子的含义。明确:这句中的“他们”是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表面上指后院高墙上的棱角,实际上是说鲁迅和他的朋友像井底之蛙一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闰土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板书:羡慕)4、自由朗读最后两段:从文章的最后两段能看出什么?明确:“我”要与闰土分别,非常地不舍。(板书:不舍)(四)拓展延伸结合文章的最后,想象下你觉得在“我”与闰土在分别的时候可能会对彼此说些什么,进行角色扮演。(五)小结作业小结:鲁迅先生借助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等故事,利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并且十分质朴的少年闰土,并表达了对闰土的崇拜和羡慕之情以及与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作业:运用外貌、动作描写,写一写你的好朋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反复地阅读,分析对人物的描写,体会到鲜活的闰土形象,也学习到了刻画人物的方法。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参考资料,少熬夜!《少年闰土》教案【第二篇】背景分析一、学校环境:龙湖镇小地处瑞安市比较偏僻的山区,这儿经济、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至今还一直走着传统教学的路子。二、学生素质:社区、家庭环境、学校的办学条件及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无法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良好素质的养成,扼杀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时代呼唤: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每位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将受其冲击,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语文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角色也将随之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或施教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以下就是我在这样的背景与理念下尝试让学生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少年闰土》的案例。)案例课题《少年闰土》(义教五年制第九册第24课)达成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背诵第1自然段。3、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4、能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出人物的特点,了解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童年友谊的思想感情。5、尝试并初步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思路先分组讨论设计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进行综合、罗列;再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目标进行研究学习;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评议,最后评出“最佳组合”。重点:参考资料,少熬夜!创设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学,分组标号。1、揭示课题,师向学生简介作者鲁迅及其小说《故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指导学习师:以往上课都是老师讲你们听,这堂课我们改变一下学习方式,让你们讲,老师听,怎么样?(学生茫然,不知师何意)师:也就是说,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不好?生:好。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合作交流。(边说边板书:主动、探究、合作)(并就此学习方式作简单解释)你们能做到吗?生:能。师:下面,我们分组来学习。(学生分组,自由组合,每小组人数3-8人不限,围成一圈,教师给每组标上组号,一共分为10组,并要求每小组选出记录人和汇报人。)二、设定目标,分工合作。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读这篇课文及课后问题,然后小组讨论研究,给这篇课文设计好学习目标,也就是你认为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记录人作好记录。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意见后,教师帮助综合归纳,罗列成(板书):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课后第4题)3、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能回答课后问题(指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5、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课后第3题)。6、弄明白“我”是怎样认识闰土的。7、了解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8、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9、分清课文的详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10、谈谈自己的读后心得。师:每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目标作为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完成。学生自由选题,教师给每一小目标上标上负责研究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小组号。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四、汇报成果,交流评议。师:下面由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注意:汇报人要报清楚自己小组负责研究的内容,要阐述清楚本组就这一内容研究后的意见或结果。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有条理。其他组一定要认真听,并作好笔记。等他汇报完后,小组开展讨论,若有不同意见或补充的可以提出。下面第1小组开始汇报。第1小组:我这一组负责的内容是给课文分段,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把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1-3自然段,写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第二段,4-6自然段,写闰土来作者家给作者讲捕鸟、拾贝壳、看西瓜、看跳鱼的事;第3段,17自然段,写正月过去,闰土要回家,我哭了,他也哭了,最后闰土还是让他父亲带回家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鲁迅和闰土在祭祀中一起玩,闰土给鲁迅讲了很多有趣的稀奇的事,分开后两人互送东西作纪念。师:其他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的?(生大多没啥反应,可能是第1小组汇报人声音不够响亮,他们没听清楚。)师:大家听清楚刚才第1组的发言了吗?大多数生:没有。师:那请第1小组汇报人重新汇报一次,希望这一次能大声说出自己组的观点,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第1小组重新汇报一次,这次声音响多了。)师:现在听清楚了吧?各小组讨论一下,多提宝贵意见。(学生还是提不出意见。)师:可能同学们只注意完成了自己小组所负责的内容,对其他组负责的内容没有思考过,所以一下子提不出意见来,那这样吧,每组都先汇报研究结果,等会儿,我们综合起来点评,怎么样?生:好。师:那下面就由第2组开始汇报吧。第2组:我这组是负责回答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第1个问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第二个问题,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在雪地里捕鸟,在海边拾贝壳,在瓜地里刺猹,在沙地看跳鱼,这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瓜地参考资料,少熬夜!里刺猹这件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我觉得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见识丰富、勤劳能干的人,从他给作者讲的几件稀奇的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以上是我这一组对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解答。答得不好,请各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师鼓掌表扬带动全班鼓掌。)师:第2组汇报人发言时,不仅声音响亮,有条理,还很谦虚,也很有礼貌,很好。其他组的汇报人都应该象他一样发言。下面第三组开始汇报:第3组:……(各小组全部汇报完后)师:大家评评看,哪一小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可以评为最佳组合?(大部分学生不表态,个别学生说自己组最好,也有个别学生推荐别组的。)师:这就碰到评价问题了,同学们还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第一次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就让老师先来点评怎么样?生:好!师:评价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小组中每个成员是否都主动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探究问题,努力寻找答案,是否愉快合作,谁记录,谁汇报,汇报如何等都是评价所要考虑的因素。这次学习,各小组都表现得不错,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只不过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慢慢的,会习惯的。刚才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第6、7两个小组的同学学习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密切合作,非常好。还有第2、8小组的汇报人最有水平,不仅声音响亮,说话也有条理,还有礼貌,真好,至于最佳组合,我们就留给下次评吧!(下课铃响)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让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学习结果,还未展开讨论,大家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课文,下节课我们再起来交流学习。下课反思评价这堂课,我是按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堂课,这些目的是达到了,而且落实得比较好,应该说是成功的。但由此也带出了很多问题:1、并非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优秀生表现积极,差生则显得无所事事。参考资料,少熬夜!2、每一小组只完成组内任务,对其他组内容研究很少,在他组汇报完毕后,很难提出自己的意见。3、课文知识点只能落实到组,学生难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以完成课程目标。4、学生平时依赖老师惯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都非常肤浅,可学生人数多,组数多,教师的指导只能如蜻蜓点水般,无法引导学生深思。5、纪律难以约束,学生容易谈论课外话题。等等诸多问题都还有待解决。如何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揉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种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少年闰土》教案【第三篇】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描述画面。2、导入课
本文标题:少年闰土教案【汇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65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