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第一篇】教材说明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被除数、除数都要先求出近似数,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难。例6,通过运酱油的情境引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教材给出了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除法口算;另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乘法口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教学。教学例6,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2.教学例6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取538和62的近似数进行估算比较合适?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学生明确:取近似数时首先要考虑所取的近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很大,然后要考虑运算的方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的口算。让学生做“做一做”的题目时,要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计算。3.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第3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提示学生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进行计算。第51页最下面的思考题。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据题意可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从图中看出:①只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28-10=18(人);②只参加语文小组的人数是14-10=4(人);③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人数是42-18-10-4=10(人)。教材说明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过程,实质上是先除以几,再除以100的连除过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位数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则是用十除的类推。因此,教材首先复习了用一位数除、用整十数除,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例4教学用100除一个数。教材从除法的意义入手,明确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后出例5教学用整百数除。所出的两参考资料,少熬夜!道口算题,一道是商一位数的,另一道是商两位数的,都通过方框中的话突出用几百除的口算方法。两道例题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第二篇】本节课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注重整体性。回忆算理算法,熟练技能;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新建构知识网络;通过问题解决,训练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情感价值观。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加强口算、淡定笔算、重视估算、注重算法多样化”这是计算教改的方向。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因此本课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把笔算的方法、技能作为复习的重点,而是让学生“体会、运用”乘除法的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贯穿在全课之中。通过小红、小亮、小明不同的计算结果的批改及根据小亮的正确算式1998÷54=37口算1999÷54=()……()等,让学生自觉运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估算、验算、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得到了良好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在认识或处理各种数学或者非数学现象的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数学观念及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使学科学习变得容易,而且对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机渗透了分类思想(把8个算式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函数思想(除数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商的大小),极限思想(有没有最大、最小值,如有分别是多少)估计思想(谁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哪一个商最大等)等。通过对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的思考。如借助分类思想,使学生很好地把试商方法、估商方法、计算方法、乘除互逆关系有机地整合起来。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在课堂上努力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生活、感悟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第三篇】7月3号,我给市级骨干上了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教材(北师大版)第七单第一节课的内容《温度》。下面,我就这节课,我想说一说自已的感想。这节课我共分为四个环节。一、感知温度。让学生感受到温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上,我创设了“两瓶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冷和热——感知温度,从而导入本题。二、了解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找温度。这个环节,我也是从生活中的温度出发,以“冰箱窗口上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温度数据”引入,让学生会读温度,知道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写法。进而介绍温度计、0度的教学。在这环节上,我第一次上课时,并不是这样设计的。经过教研员们的指导,让我体会到,温度来自于生活,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去寻找温度。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温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处处存在。三、比较温度,感受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这个环节,是最让我头疼的。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不是特别的好。由于是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要过高。必竞还差半年多呢?所以,我就先出示两组温度,一组零上,一组零下,通过标温度,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比较零下和零下的温度。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们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会了怎样比较温度。能够掌握了比较温度的一些规律。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还给了我一些建议。出示:两个零上的温度,两个零下的温度,0度,大胆放开,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发现温度之间存在的规律。但是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点。所以,没有大胆的去尝试。最后我选择了放弃。有机会真想尝试一下。四、观察地图,总结南北、东西的温度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在这一环节上,让学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了解我国的天气情况,渗透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体会,希望大家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促进我成长。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第四篇】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回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整个过程,自己收获很多。几点收获:1.计算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可以将整个计算知识体系中相关连的知识融会贯通。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大量的计算练习是学生掌握计算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我共设置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模仿练习巩固练习提高练习应用练习拓展练习。3.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几点不足的地方:参考资料,少熬夜!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老师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2.教师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老师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老师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贫乏。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本文标题: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76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