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无穷之路观后感通用5篇
1/10无穷之路观后感通用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无穷之路观后感通用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无穷之路观后感1眼下,如期脱贫的号角吹得越来越响。越到紧要工作关头,越需要各级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只争朝夕、全身投入,以更加坚强的意志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状态比位置重要。脱贫“冲刺”的关键时期,挑战错综复杂,脱贫干部精神抖擞的干事状态,比任何一个年度和一个阶段更加弥足珍贵。就像足球赛场上,越是快到“临门一脚”的位置,越要精准出击,否则容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也如徒手登山,越是临近巅峰时刻,越要百般谨慎、打起精神,任何傲气、懈怠、大意都能导致失败甚至丧命。光阴荏苒不等人,珍惜当下是关键。对各级党委(党组)来说,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底线意识,下定决心、千方百计,精准摸清最后的“存量”和“底数”,切实在查漏补缺、靶向用力上下功夫,确保一鼓作气、不留遗憾。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2020年的脱贫工作,时间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倍加珍贵。这从客观上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2/10须脱虚向实、动真碰硬,来不得一丝“花架子”或者半点“客里空”。过去的几年,基层单位和致富群众创造了大量卓有成效、亮点突出的脱贫经验。要强化脱贫领域“四风整治”,严打狠刹自以为是式的官僚主义和文山会海般的形式主义,倡树亲力亲为、同甘共苦、拜民为师的实干精神,用真心、动真情、真出力,努力用老百姓的口碑和群众的获得感验证成果、刷新形象。脱贫是一场世纪决战,也是创造历史的民族伟业。实现尽锐出战,必须统筹力量、形成合力。换言之,脱贫不是基层单位一个层面的任务,也不是某一个部门一家的职责。参与脱贫,人人有责,家家有份。必须发挥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统领作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领导干部带头干,大力支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发挥专责和职能优势,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和精准指导。要强化考核奖惩,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行各业立足实际、创新作为,对贡献突出、群众满意的及时表彰奖励,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和典型选树,形成众志成城、群策群力的生动格局。历史大势,浩浩荡荡。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客观来看,刚刚达到脱贫标准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艰苦,抵御风险能力仍然不强。在城市,仍然有一些比较贫困的群众。依据固定标准的绝对贫困可以暂时消除,相对贫困、收入不均现象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内可能长期存在。要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撤支持,坚持以“扶上马送一程”3/10的恒心和韧劲,帮助脱贫群众夯实生产生活提质增效的基础。要聚焦缓解相对贫困,更多在深化教育扶贫、夯实社会保障、发展改善民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强化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帮扶措施,筑牢脱贫减贫、防止返贫的坚固防线。无穷之路观后感2无穷之路,一语双关。脱贫之路,无尽之路。从藤梯变钢梯,由天梯变楼梯。可歌可泣的,除了凄美地,还有壮美地。会想起《桃花源记》,过于偏远险恶,道路与信息不畅通,“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情况是可能的,但现实毕竟不是文学作品中武陵人无意进入到的那片远离乱世尘嚣的美好净土,悬崖村的实际生活环境是封闭艰苦而贫穷落后的。道阻且长,深入调研,耗资千亿,建安置房,工程浩大,授之以渔,让山民脱离贫困,安居乐业“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近代史里面,最大型的系统性易地搬迁,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因而更显出精准扶贫的可贵。会想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真的感慨,忧国忧民的杜甫的形象在脑海中的呈现更加伟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感谢国家的大力投入与前赴后继的扶贫干部的倾情奉献。喜欢这个主持人。她是以平视而非审视的目光与受访者交流的,言谈举止自然亲切,而4/10且很有韧性,完成整个攀登过程,五千多级的钢梯,13个小时。无穷之路观后感3你能想象天不亮就去上学,爬下1500多米的悬崖,到天黑才到学校吗?你能想象没有水、没有电,想要喝水就要到另一个村子去打水的生活吗?你能想象这样的生活不在古代,而在2016年以前的中国吗?那,就是四川凉山悬崖村的生活。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无穷之路》,让我深受感动。2013年,精准扶贫的政策如同一束光,点亮了所有贫困村的希望。2016年悬崖村修建了2556级钢梯,村民种上了橙,养了羊,还通了水电和网络。2020年,政府还把35万村民搬迁到山下,赠送房子和家俱,免费上学。小孩上学走路一分钟就到了,再也不需要走那条险峻的天路了。到了学校,老师们不仅仅要教他们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他们喝开水,教他们洗脚、洗澡。特别是当我看到学校墙壁上用鲜红的大字写着要学会喝开水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伟大。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山区的孩子。和悬崖村命运相同的还有千千万万个村子,例如云南怒江的溜索村、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等,扶贫工作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让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想我自己,3岁就可以上幼儿园,家里的水电生活一直5/10是源源不断的,吃穿不愁,这样一对比,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我定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我也想制作《无穷之路》这样的纪录片,向全世界宣传我们伟大祖国的扶贫事业,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无穷之路观后感4陈贝儿对于祖国内地的普通观众来讲之前比较陌生,而自从8月21日她和她的团队的一部纪录片《无穷之路》第一集播出之后瞬间让内地观众熟知,而且由她主持的这档纪录片获得了豆瓣评分分的超高分,必定会成为2021年的一匹黑马奔腾而出。这部《无穷之路》是陈贝儿团队耗时3个月,在国内曾经是最贫穷的多个地方辗转千里,穿越了6个省份的的崇山峻岭,荒漠戈壁,去感受这些曾经被国际组织断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翻天覆地变化,这一切都来自伟大祖国的脱贫攻坚战役所取得的成就。这档节目一经播出便取得了非常热烈的反响,尤其是在香港观众中引发了无比的震撼。无论内地还是香港的观众都被祖国大好河山那壮丽秀美、险峻的风景所吸引,被国家扶贫事业的伟大成就所震撼与感动。很多香港网民在节目下方留言,一方面对陈贝儿团队的辛勤付出为大家带来这样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让广大香港市民知道了国家如何开展脱贫攻坚举措为人民谋福祉表示感谢;另外一方面也是为陈贝儿团队不辞辛劳艰险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其实,对于脱贫攻坚来讲内地的观众6/10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参与其中,有的是被脱贫的人员,有的是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人员。除了亲身经历还经常在电视、手机等新闻媒体报道中有所了解。但是对于香港市民来讲则不一样,毕竟香港和内地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和政治体制是有区别的。如果把内地制作的脱贫攻坚的纪录片直接在港媒播出,因为拍片的视角不一样,观众的感受也不一样,未必会有一个好的理想效果。《无穷之路》是她们四人小团队(女主持+女监制+两位男摄影师)以全新的视角走了一遍脱贫之路。他们从南方开启了探寻脱贫之路,一路向北,走过大西北,踏上戈壁滩大沙漠,最后达到川藏高原。四人足迹踏遍广西丶贵州丶云南丶四川和宁夏共六省。一路走来,路很长,也很险,但是每一站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感受。无穷之路观后感5“欧洲的脱贫方法是,若你的工资少于最低工资,便去社会福利部领取补助金,中国的脱贫工程是更加完整的一套计划,带领民众走出贫穷,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未来,这是一种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参考。”在昨晚(6日)播出的TVB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中,广西乍洞村扶贫干部的“洋助理”Nico如此描述他眼中中国扶贫的不同。昨天播出的这一集也是《无穷之路》的最后一集,谈及本次拍摄过程中的感受,主持人陈贝儿如此表示,我事前真的7/10没有预料到,在扶贫如此大的国家政策下,目睹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悬崖村遇到的小伙很高兴地说,现在终于不用走2000多级天梯了,天敌变成楼梯了……这次旅程我们探访了很多贫困人口,我看到他们脸上都是很快乐、很满足的笑容。”《无穷之路》共12集,此前,陈贝儿已经“带领”观众细致地看到了各种脱贫故事,在昨晚播出的最后一集中,摄制组来到了河池市刘三姐镇乍洞村。乍洞村处于大石山石漠化地区,土壤贫瘠,可耕种的土地十分稀少。于此同时,由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乍洞村的交通状况堪忧,2016年,屯和屯之间几乎没有像样的道路,全村182户中,有101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到了2020年,这里已经顺利实现脱贫。今年3月,乍洞村脱贫攻坚过程中一名“特别”人物经央视报道后曾引发热议,他就是驻村干部谢万举得力的“洋助理”——来自卢森堡的Nico,Nico原本是卢森堡的一名警察,从2018年开始成为了广西乍洞村脱贫攻坚战的志愿者。面对央视的镜头,Nico曾呼吁全球各地人来中国看看,“西方人普遍有一种印象,中国都是大都市,中国特别富有。但也有一些西方媒体说,中国人民非常贫穷,中国政府才拥有一切。我说来吧,来看看中国政府为贫困人民付出了多少,亲眼看一看,你就会明白。”谈及第一次到乍洞村的情景,谢万举和Nico都记忆犹新。谢万举记得,第一次走到群众家去,他们住的是矮小的泥房,8/10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看他们穿的衣服,好像都10几天没有洗一样,生活、生产都是靠肩挑、马驮,“看到他们的生活,才让我更加努力,要改变他们的现状。”Nico来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卢森堡大公国,他说,“(当时有人)告诉我中国政府有一个扶贫工程,我不懂什么是贫困,但当我走进村民的泥房,我看到了。”当主持人追问其看到了什么时,他说“Nothing(什么都没有)”。乍洞村原本种植玉米等经济效益较低的农作物,谢万举记得“(大家)种的玉米都不够山上的猴子吃”,后来决定带领大家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百香果,经历两年的耕耘,2018年,百香果终于有了收成,就是在这一年,“最佳拍档”走到了一起。河池市人民政协官网也发布过两人合作的动人故事:从2018年到2020年的两年间,谢万举与Nico一起走访贫困户、帮助村民采收成熟的农产品,干得有模有样,完全融入了乍洞村群众的生活中。Nico发现当地村民还在使用镰刀割草、铁锹挖坑,还自掏腰包万元购买割草机、钻孔机。面对TVB的镜头,谢万举还讲述了两人更为艰辛的一段合作经历。乍洞村100多户分布在14个屯居住,屯与屯之间没有路,国家给这里的人提供了易地搬迁安置房,但总有一些人不愿意搬走,而他们只能通过挑着农产品走7、8里路出村售卖的方式来维持日常生活。在这几个屯之间修路,初步估计要花费40万。谢万举和9/10Nico二人就去参加那种“公益跑”赚钱,加上民众自筹,Nico的家人也捐了钱,终于筹够了钱。后来,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一度自己上手徒手修路……回忆这段经历,谢万举只是说,“想要给剩下的村民‘杀’出一条血路”。陈贝儿透露,自己来到这里之前也听过Nico的故事,“起初听他们说,这里有一个外国人在扶贫的时候,以为是剧情,来到这里认识了Nico之后,有一天遇到大雨,(摄制组)大家都在想着如何保护器材,Nico说,‘不知道婆婆的菜怎么样了’,当时,能感受到他是真心为村民担心,这一点事令人感动。”为什么会选择广西来扶贫呢?Nico直言,中国的脱贫工程是更加完整的一套计划,带领民众走出贫穷,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未来,这是一种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参考。他同时表示,这里给了他很大的满足感,让他很快乐。从无路到有路、从种植玉米到种植百香果并非乍洞村脱贫攻坚的全貌,摄制组还带领大家了解了这里养殖业的变化,谢万举在带领大家搞完农业后,也带领大家搞起了牧场——养牛,这种方式又帮助了几十户人脱贫。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留在村里的养蚕户介绍,“以前养蚕都得挑出去卖,现在有了路,他们可以进来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乍洞村顺利脱贫。讲述到这里,乍洞村的故事讲完了,纪录片拍摄的时候,10/10谢万举正好要调离乍洞村,回到县城工作,当主持人陈贝儿再次问及其几年间的感受时,他不禁眼睛红了,“这片土地花费了我太多太多的经历”,而他觉得唯一的亏欠是自己的孩子。当谢万举说完这些话,镜头
本文标题:无穷之路观后感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05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