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周恩来观后感(通用4篇)
1/11周恩来观后感(通用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周恩来观后感(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周恩来观后感【第一篇】为民是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践行初心使命的终极情怀据有关回忆文章讲:1970年春节,从延安返京的知青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向周总理反映了延安的贫困和落后。1970年3月,周恩来总理把陕西省和延安的领导同志叫来北京开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市的领导。总理要求陕西省要关心延安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北京市支援延安地区,派科技人员,帮助延安发展。自此,延安的“五小工业”(小钢铁、小水泥、小化肥、小农机、小水电)才逐步有所发展。延安的贫困状况一直牵动着周恩来的心。在他去世之后,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周恩来选集》,给邓颖超寄来了一笔二万元的稿费。邓颖超对秘书赵炜说:“恩来同志1973年去延安后回来说过一段话,意思是延安人民的生活艰苦,今天虽有变化,但仍不平衡。恩来对这些变化是看不见了。把他的稿费送给延安,让它们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钱虽不多,算是替他圆了个心愿。”并一再吩咐:不要宣传,不要登报。从历史事实和回忆文章中,2/11我们足以看出周总理心系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怀。他岂止关怀延安人民,而是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中华热土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他是毫不利己、一心为民的典范。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和人格魅力,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我们应当永远仰止他、学习他!周恩来观后感【第二篇】还记得念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过1篇课文叫《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时候不懂事,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周恩来总理很受人尊敬。当镜头切换到2019,一部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周恩来回延安》隆重上映,该片以周恩来总理的独有视角为主线,采用历史闪回、时空交叉的表现手法,透过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3/11抚今追昔,每一次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并从中获得砥砺前行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的长征路没有烽火硝烟,但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周恩来总理对党忠诚、崇尚实干、情系百姓、作风正派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值得深学苦练的“必修课”。在《周总理回延安》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当好“老实人”。“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是周恩来总理的无悔追求,周恩来总理自从投身革命后,为党的事业夙兴夜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立了不朽功勋。影片中,他的亲民爱民举动,无不包含着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周恩来总理的忠诚品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给自己的理想信念来一次深刻“体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做到“四个服从”,永葆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赤子之心,自觉汇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之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在《周总理回延安》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当好“实干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周恩来总理一生坚持求真务4/11实、躬行实践,反复倡导“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新中国成立后,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二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高达十八、九个小时。影片中,在得知老乡们粮食短缺、生活拮据的困境后,周恩来总理特意叮嘱当地的干部,用三年时间改变延安的落后面貌,用五年时间让粮食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让延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周恩来总理的实干精神,主动到群众中间说“百家话”,做“百家事”,做奋勇争先、激流勇进、披荆斩棘的“实践者”和“改革家”,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谋事,大胆创新干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逐梦前行。在《周总理回延安》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当好“勤务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周恩来总理始终热爱人民、心系百姓、甘当公仆,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影片中,敌军发动了对延安的进攻,在转移途中,周恩来总理不顾危险,帮助老百姓找回耕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周恩来总理的为民情怀,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工作成效,在为人民服务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群众中重温初心,在服务群众中坚守5/11使命,在服务群众中汲取力量,为了人民扎根基层、奉献社会。在《周总理回延安》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当好“守门员”。“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周恩来总理一贯反对特权,多次要求自己亲属和身边人做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不能有任何特权思想,更不能谋求特殊照顾。影片中,周恩来总理离开延安时,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他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款给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周恩来总理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的征途中,始终牢记群众意识、规矩意识、廉洁意识,不占群众一分一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时刻反躬自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手中权力“从何来、为谁用、如何用”,始终用好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体恤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周恩来观后感【第三篇】近日,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革命历史巨制《周恩来回延安》正式上映,这是本月唯一一部国产主旋律题材影片。该片改编自曹谷溪的报告文学《周总理回延安》,由吴卫东和著名演员刘劲共同执导,并由刘劲携手唐国强、卢奇、黄薇等实力演技派演员共同出演。自本月15日登录全国各大影院以来,由于市场商业化方面的原因,这部影片受到了各院线的冷落排挤,在排片仅占区区%。然而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该片6/11依旧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与好评,尽管排片量很低,但实际上座率却是第一,观看此片的观众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不少观众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内心久久不能释怀。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好看真实感人至深,将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时期很好地呈现了出来,在观众当中引起了普遍的共鸣。1973年6月,身患重病的周总理回到阔别26年之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尽管总理在延安停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2小时,但依然有忙不完的工作、操不完的心,和流不完的泪。他拜访乡亲,嘘寒问暖,当看到乡亲们还生活困难的时候,他潸然泪下满心愧疚。在与乡亲们同吃同住的这22个小时里,一个个温馨朴实的细节,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景,被真实呈现了出来,无一不打动观众的心灵。作为实力派表演艺术家,已经67次饰演周总理的刘劲老师对总理的刻画可以说是神形兼备、惟妙惟肖,将总理鞠躬尽瘁为百姓操劳的形象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出来。其他演员对角色的表演刻画也都淋漓尽致无可挑剔。包括群众演员的表演也都入木三分真实质朴。足见该片演职人员的用心与付出。周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和旗帜,《周恩来回延安》将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伟大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克服艰难困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精神,同时也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延安不要忘记全国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和人民。7/11总书记常说,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要饮水思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近期总书记就来到革命老区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看望红军后代和烈士家属,这不仅是对革命老区人民深深的惦念,更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永恒不变的追寻和担当。除了延安,除了于都县,还有河北西柏坡、山东沂蒙、福建古田、江西井冈山、江西于都等等革命老区……这些老区都遍布着总书记追寻初心的红色足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周恩来回延安》重温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通过周恩来总理在延安22小时与乡亲群众的深入接触和交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并激励当代的年轻人们要学习周总理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的精神,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影片。希望各大院线不要只顾着商业利益,而是应该增加这类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的排片量,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观看这部意义深刻的影片。周恩来观后感【第四篇】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一直为后世所景仰。作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聚8/11焦周恩来总理在1973年6月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至诚至真的深厚情感。这部影片自5月公映以来,便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及观众的热议,让人们对周恩来总理产生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周恩来总理20多年后回到延安,还能叫出曾经的老邻居、老朋友的名字,记得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特别令人感动”“这部电影饱含浓浓深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不能忘却的革命记忆”“这部电影呈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影片中展示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令人动容”等好评,让这部电影备受大众关注。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以周恩来总理的独有视角为主线,用小角度展现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采用历史闪回、时空交叉的表现手法,透过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带病陪同外宾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临行前,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纷纷请周恩来总理转达对延安人民的问候。飞机穿越云层,周恩来总理透过舷窗望着陕北大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等画面浮现在眼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回延安。走下飞机,时隔二十六年之后重回这片热土,周恩来总理受到了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只为当车队驶过时能够看见周恩来总理。这个细节生动体现出延安老9/11百姓对周恩来总理的思念和爱戴,也是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缩影。在回到延安的22小时里,周恩来总理的足迹遍及南关招待所、中共七大会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寺等处,延安十三年的点滴往事在周恩来总理的追忆中变得愈发清晰。在南山招待所送别奔赴前线的战友,在枣园参加纺线比赛,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回忆中共七大开会的场景……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一幕幕串联起来,让影片的历史感愈发厚重。在延安时期的众多历史事件中,影片着重刻画了周恩来总理与老百姓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深情。1947年3月,敌军发动了对延安的进攻。在转移途中,周恩来不顾危险,帮助老百姓找回耕牛。1936年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临危受命前往西安,骑马途经一位姓曹的老百姓家时,最难忘记的是喝小米粥的情形。在1937年的劳山遭袭事件中,警卫员为掩护周恩来而不幸牺牲,周恩来回到延安后一直念念不忘,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警卫员在清凉山上的坟墓找到……影片高度还原了这段历史,让观众深刻理解
本文标题:周恩来观后感(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06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