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从业资格 会计基础 复习资料
1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考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考点2:会计按其报告期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财务会计:侧重对外、过去的信息管理会计:侧重对内、未来的信息考点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考点4: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考点5: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全部;连续性:时间顺序依次;系统性:科学的方法。考点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考点7: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过去的业务,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考点8: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考点9: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过程。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考点10: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考点1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企业集团等。考点1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意义在于:(1)界定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2)为分清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会计原则的使用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考点13: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一基本前提的意义在于:(1)确认了以货币为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2)同其他三项前提一起,为各项会计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考点14: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是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是(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在当期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2)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考点1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考点16: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考点17: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考点18: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营业外收入不是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考点19: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工业企业一定时期的费用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个部分组成。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考点20: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考点21: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报表的理论依据。考点2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时点(静态)上的资产分布和权益构成,即企业的财务状况。上述等式是第一会计等式。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考点23: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是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体现了企业一定时期(动态)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依据。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考点1: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如下: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钱、券)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财物)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四、资本的增减(资本)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支)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成果)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考点2: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考点3:办理资本增减的政策性强,一般都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董事会决议等为依据,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进行资本的核算。考点4: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考点5: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考点6: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为会计的核算方法,先记住三步:凭证、账簿和报表。考点7: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考点8: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和外国企业可以使用当地通用文字,但必须同时使用中文。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考点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职能: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科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考点2:(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的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为了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有的总分类科目下设的明细分类科目太多,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2)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3五大类科目。对于费用类科目中的反映生产成本内容的科目,在期末不直接结转计算利润,也单独类为一类。成本类科目主要反映产品制造过程内容,损益类科目主要反映企业利润或亏损的形成过程内容。考点3:重点掌握的会计科目(一)资产类1.钱:库存现金、银行存款2.应收: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3.物: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固定资产4.其他: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无形资产(二)负债类1.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2.应付: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预收账款、应付债券3.其他:预提费用(三)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四)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五)损益类: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考点4: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即有用性原则,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决策。3、实用性原则。单位在不违背国家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第二节账户考点5: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考点6: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1、资产类账户。2、负债类账户。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4、成本类账户。5、损益类账户。考点7: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考点8: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1、账户名称(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3、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4、凭证号数考点9: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1、相同点: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2、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4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节复式记账法考点1:记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式记账法,另一种是复式记账法。考点2: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考点3:复式记账法按照记账符号不同,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各种复式记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记账符号不同,如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目前,我国已普遍采用借贷记账法。第二节借贷记账法考点4: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表示资产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也就是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左边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等式右边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所以说,等式左边增加在借方,右边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反方向。考点5: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账户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有: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考点6: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负债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资产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截然相反。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后该账户一般无余额。考点7: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考点8: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考点9: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2)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3)即便试算平衡表是平衡的,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例如:漏记、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借贷方向错误,或用错账户名称,试算依然是平衡的。第三节会计分录考点10: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一般以下面这种形式表示会计分录:
本文标题:会计从业资格 会计基础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1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