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TCSES 69-2022 流域水环境基准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指南
ICS13.020.40CCSZ00团体标准T/CSES69—2022流域水环境基准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指南Technicalguidelinesforscreeningofprioritypollutantsforbasinwaterqualitycriteria2022-11-08发布2022-11-08实施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T/CSES69—2022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优控污染物的筛选程序...............................................................25优控污染物候选名单确定.............................................................36数据收集与筛选.....................................................................37有机物与重金属综合得分.............................................................38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综合得分.........................................................99流域基准优控污染物名单确定及更新..................................................10T/CSES69—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昌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征涛、周俊丽、李霁、裴淑玮、王晓南、闫振广、朱琳、孙成、李正炎、王遵尧、葛刚、祝凌燕、李梅、刘泉利、周涛、高强、闫政、张中华。T/CSES69—2022III引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提出了“科学确定环境基准”的要求,将其作为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开始,研究人员依托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相关流域水质基准研究课题(“重点流域优控污染物水环境质量基准研究”、“流域水环境基准及标准制定方法技术集成”等)的实施,切实推进了重点流域水环境基准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筛选研究,建立了较科学的流域水环境基准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方法。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环境基准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第14号),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环境基准管理工作,该办法对环境基准研究、制定、发布、应用与监督等工作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科学、规范地指导流域水环境基准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筛选,制定本文件。T/CSES69—20221流域水环境基准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流域水环境基准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程序、方法与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我国流域水环境基准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及其名单的确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4581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21603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GB/T21605化学品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GB/T21608化学品皮肤致敏试验方法GB/T21858化学品生物富集半静态式鱼类试验GB/T27861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53化学品测试导则HJ831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HJ837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HJ838湖泊营养物基准制定技术指南DB43/T432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流域水环境基准优控污染物riverbasinprioritypollutantsforwaterqualitycriteria在流域水环境污染物中筛选出的量大、面广、毒性强,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危害大,或有明显潜在危害风险,需优先制定水质安全基准来评估控制的污染物。半数致死浓度/剂量mediumlethalconcentration/dose;LC50/LD50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中,使受试生物半数死亡的有害物质浓度,用LC50表示。在哺乳动物毒性试验中,经口服、吸入、腹腔灌胃、静脉或皮下注入,及皮肤染毒等方式引起动物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用LD50或LC50表示。半数效应浓度mediumeffectiveconcentration;EC50在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生物半数出现某种有害毒性效应的污染物质浓度,用EC50表示。致癌性carcinogenicityT/CSES69—20222污染物质能致使摄入的动物体产生危害性癌细胞的特性。持久性persistence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中某些化学物质保持恒定或维持某种状态的特性。最小作用剂量minimaleffectivedose;MED某种物质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生物体接触,能使某项灵敏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生物体出现损害所需的最低剂量,也称中毒阈剂量。生物蓄积性bioaccumulation水环境所有暴露(含吸收、分配、代谢、摄食等)过程中,目标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引起的多重生物积累过程的特性。一般用生物累积系数表示,为生物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累积的浓度与所在水体中该物质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单位为L/kg。4优控污染物的筛选程序流域水环境基准优控污染物筛选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见图1),具体如下:a)候选名单确定;b)综合得分计算;c)推荐名单确定。图1流域水环境基准优控污染物筛选程序图政府公布的名单流域污染物监测结果环境排放事件报告候选名单综合得分毒性效应得分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环境暴露得分污染物检出频率污染物暴露水平推荐名单有机物、重金属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排放强度得分超标率得分生态效应得分污染物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致癌性综合得分排序T/CSES69—202235优控污染物候选名单确定优控污染物候选名单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四方面:a)收集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有关机构发布的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如美国环保局(EPA)公布的优控污染物名单、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署(ATSDR)公布的有害物质优控名单、欧盟(EU)国家公布的有关水环境优控污染物名单、我国水环境优控污染物名单及相关水环境标准管理指标名单等;b)结合实际流域水生态系统特点,对流域重点监控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产业类型,筛选可能进入流域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c)结合重点流域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检测结果及流域相关文献报道结果;d)对流域水环境污染事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综合风险评估。6数据收集与筛选数据来源数据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污染物在流域各环境介质中的暴露状况数据,主要为水、沉积物、水生动植物中的检出率、检出浓度等数据;另一类是污染物毒性数据,主要指污染物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各理化指标和毒性终点参数的取值。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四种途径:a)国内外公共毒性数据库。主要指污染物评价过程中涉及的理化指标和毒性终点参数的取值,可通过国际权威数据库或发达国家的公开数据库查阅获得;b)公开发表的高质量文献或政府部门公报及报告。主要指流域污染调查相关文献中报道的污染物种类及暴露量以及本土生物的毒性数据等;c)依据有关检测实验标准方法要求,通过实际调查检测、实验室试验获得的环境暴露或毒性数据;d)模型计算数据。有时当某些污染物的毒性试验数据缺乏时,可有限条件地利用公共数理分析模型计算获得经验性初筛数据(如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s预测值),对数据进行有限条件的补充,使用模型计算获得的数据应在数据表中注明其不确定性。数据可靠性筛选为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需要对污染物的暴露或毒性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的调查、实验及评价可参考GB5749、GB/T14581、GB/T21603、GB/T21605、GB/T21608、GB/T21858、GB/T27861、HJ/T91、HJ/T153、HJ831、HJ837、HJ838、DB43/T432等方法,有关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筛选应符合以下规定:a)优先采用国际、国家发布方法及行业技术标准方法获得数据,操作过程遵循良好实验室规范;b)对于采用非标准方法获得的数据,所用方法应有科学合理性评价;c)数据产生的实验过程描述应详细,提供足够的数据质量信息;d)引用文献应提供数据说明。7有机物与重金属综合得分有机物与重金属综合得分计算方法有机物与重金属综合得分计算选用参数有3个:污染物毒性效应得分(STox)、污染物环境暴露得分(SExp)、污染物生态效应得分(SEco)。三个参数各自最高得分为600分,三者得分之和即为该污染物的总分,总分高者优先顺序在前。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𝑆=𝑆𝑇𝑜𝑥+𝑆𝐸𝑥𝑝+𝑆𝐸𝑐𝑜·································································(1)式中:S——有机物与重金属综合得分(≤1800分);T/CSES69—20224STox——污染物毒性效应得分(≤600分);SExp——污染物环境暴露得分(≤600分);SEco——污染物生态效应得分(≤600分)。污染物毒性效应得分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得分评价参数包括以下四大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哺乳动物急性毒性、哺乳动物慢性毒性、致癌性;有关毒性作用终点与数据筛选条件如表1所示。表1毒性作用终点与数据筛选条件效应/参数毒性作用终点数据筛选条件水生生物急性毒性鱼类半数致死浓度(LC50)藻类半数致死浓度(EC50)溞类半数致死浓度(EC50)急性毒性试验,优先选择流水式试验数据,若无则选择静态或半静态试验数据,受试生物优先选择流域本土生物,若无则以实验室常规试验生物毒性数据为基础确定毒性范围,以毒性范围最大值的75%作为最终水生生物急性毒性LC50值或EC50值。哺乳动物急性毒性半数致死剂量(LD50)受试生物优先选择大鼠,当无法获得大鼠急性毒性数据时,选择其它种类的哺乳动物。当对某一种污染物的毒性值不一致时,取保守值作为最终的毒性值。哺乳动物慢性毒性最小作用剂量(MED)及其它特殊效应计算方法依据TS计算中关于慢性毒性的计算,涵盖了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畸、生殖毒性等多项特殊毒性效应。致癌性致癌性评级基于美国环保局(EPA)和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有关致癌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级计算方法确定其各部分的毒性得分TS(Toxici
本文标题:TCSES 69-2022 流域水环境基准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24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