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学原理课件(全学期)
会计学原理严笑丽email:yxl0502@21cn.com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第二节会计的对象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要求的迅速提高相联系。实践证明,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会计的萌芽:“结绳”、“刻木”。古代会计阶段:西周的“月计月会”、唐宋的“四柱清册”。近代会计阶段:明末清初的“龙门账”等。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子技术的应用及会计种类的细分。二、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监督和参与预测决策的内容。•从宏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企业资金运动表现为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和收回资金的过程。二、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货币资金材料物资在产品产成品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劳动资料的耗费(折旧)活劳动的耗费(人员工资)其它费用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一、定义会计核算方法就是对企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和监督,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定义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二)内容1.会计主体凡是能够独立组织会计工作,独立计算盈亏,独立编制会计报表的经济单位都可作为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以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3.会计分期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4.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内容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报表必须采用人民币。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可靠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2.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3.可理解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利用。4.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即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6.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7.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把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8.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账户第一节会计要素第二节会计等式第三节会计科目第四节会计账户第一节会计要素一、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性所做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又是会计报表的框架和基础,因此又称为会计对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二、企业会计要素的基本内容(一)资产1.概念: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为企业拥有或控制,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2.特征:a.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b.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c.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分类:流动资产: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1.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项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特征:a.是由过去交易引起的,是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b.由企业未来某个时期加以偿还。c.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分类:流动负债: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非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二)负债1.概念: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2.特征(与负债相比):a.所有者权益无须偿还,作为企业的长期性资金周转使用,而负债是需要偿还的。b.权益置于负债之后。c.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取决于出资人资金的大小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享受最后的利润分配。而负债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3.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三)所有者权益(四)收入1.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特征:a.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b.收入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入。3.分类: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主体业务产生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主营业务以外企业附带经营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五)费用1.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特征(与收入相对应):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b.费用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出。3.分类:a.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b.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六)利润1.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即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2.分类:a.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期间费用b.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c.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第二节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基本形式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是表明企业诸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代数方程式表达式。*会计等式揭示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中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内部有关项目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第三节会计科目一、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1.要满足本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2.要满足企业外部和内部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3.会计科目应按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统一编号,以便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实行会计电算化。4.会计科目名称力求简明扼要,内容确切。三、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2.按隶属关系分类总账科目、明细科目第四节会计账户一、概念所谓账户就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分类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二、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一)区别1.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名称,本身没有结构;账户则不但有名称,而且有相应的结构,能具体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提供详细的数据资料。2.会计科目的集合形成会计科目表;账户的集合形成账簿。(二)联系账户依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则是账户的名称,两者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会计科目——账户的名称日期——登记账户的时间凭证编号——登记账户的依据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三、账户的结构和内容第三章复式记账法第一节记账方法第二节借贷复式记账法第三节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四节总分类核算与明细分类核算第一节记账方法记账方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原理、记账符号、记账规则,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专门方法。一、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面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二、复式记账法(一)定义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二)特点1.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作双重登记,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分类登记,可以利用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第二节借贷复式记账法一、借贷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又称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关联地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和记账方向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表示账户金额的增减变动;每一账户设置“借方栏”和“贷方栏”,分别记录账户金额的变动。至于账户的借方(贷方)是表示增加还是减少,则要视账户的性质而定。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登记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数;贷方登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在账户的借方。资产类账户结构举例2.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贷方登记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数;借方登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在账户的贷方。3.收入、费用和本年利润账户结构*收入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期末净收入(收入增加数减去收入减少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结转后,收入账户期末没有余额。*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费用总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后,费用账户期末没有余额。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举例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公式: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五、借贷记账法下的双重性质账户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比较灵活。除了设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账户外,还可以设置双重性质账户,如“待处理财产损溢”、“其他往来”、“投资收益”账户等。此类账户的性质根据其期末余额方向而定。第三节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一、编制会计分录(一)会计分录的概念是对每项经济业务(会计事项)指出应登记的账户、记账方向与金额的一种记录。(二)会计分录编制的基本要求先借后贷,上下排列;借前贷后,左右分开。(三)会计分录的分类1.简单会计分录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一借一贷会计分录。2.复合会计分录由两个以上账户组成的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二、记账(一)定义又称过账,是指将会计分录按一定的分类顺序记入相关分类账中的工作。(二)记账的基本步骤1.开设分类账户,登记账户的期初余额。2.找到会计分录中涉及的相应分类账账户。3.将会计分录的有关内容记入相应的分类账中。4.在会计分录后作已记账的符号“√”。5.记账完毕后进行结账,计算每一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编制试算平衡表依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试算平衡公式四、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第四节总分类核算与明细分类核算一、账户的层次1.总分类账户是指按照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设置的账户。2.明细分类账户是指按照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3.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是统驭和从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1.平行登记的定义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另一方面要在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2.平行登记的要点同期、同向、等额3.〈平行登记举例〉第四章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第一节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概述第二节资金筹集的核算第三节采购过程的核算第四节生产过程的核算第五节销售过程的核算第六节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第七节资金调
本文标题:会计学原理课件(全学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2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