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初会课件_01_会计基本概念
P1会计学第01章会计基本概念第10章财务会计报告第08章财产清查第05章账户分类第07章会计账簿第11章会计核算形式第12章会计电算化第04章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第03章账户与复式记账第06章会计凭证第02章会计基本理论第09章成本计算P2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会计的职能和会计模式,掌握会计的方法和法规,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一章会计基本概念P3第一章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学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会计的意义第三节会计的职能第四节会计模式第五节会计方法第六节会计工作与法规第七节会计职业道德P4第一章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萌芽于文明的远古时代,最初的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到原始社会末期,产品有了剩余,“会计”随之产生。在会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会计阶段。一、古代会计阶段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到封建社会末期分为两个过程:人类原始的会计行为;单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会计阶段1494年-20世纪40年代末两个主要特点:开始使用货币作为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手段;记录开始采用复式记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账户体系。两个里程碑:《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1854年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P5第一章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有以下5个特点:(一)会计准则的创建,形成一套公认会计原则。(二)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及现代审计的建立。(三)宏观会计的建立与多种专业会计的产生。(四)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电算会计)。(五)现代会计的国际协调及国际会计这一新学科的产生。总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P6第一章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四、会计工具的进化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而制造工具则是劳动的开始。人们总是制造和使用与那个时代相适应的工具,创造出与之相匹配的劳动生产率,进而衍生出人类社会特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工具是观察历史的重要线索。会计的工具主要是记录工具、计算工具和记录载体。(一)手工会计的工具:笔、算盘、纸质账,人工操作产生会计信息。(二)机械会计的工具:机械装置、纸质账,机械运动产生会计信息。(三)电子会计的工具:电子计算机,电子运动产生会计信息。1、初级电子会计:单项应用。2、中级电子会计:系统应用。3、高级电子会计:网络应用。P7第一章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五、中国会计简史(P7)(一)会计的起源与发展宋、元的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明末清初的龙门账:“进”-“缴”=“存”-“该”进缴表相当于利润表,存该表相当于资产负债表清代以后的天地合账:复式记账(二)建国后会计的发展和改革(8个阶段)1、1949——1957年:建国初期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学前苏联2、1958——1960年:会计人员树立三大观点,财会革命3、1961——1965年: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增减记账法4、1966——1975年: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批管卡压5、1976——1992年:1985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2年颁发《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6、1993年至1999年:1993年开始会计大改革,两次修订《会计法》7、2000年——2005年:颁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8、2006年至今:发布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初步形成会计准则体系。P8第一章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三)1993年中国会计模式大改革两句话:两步到位,三个层次。两步到位:第一步1993年7月1日全国执行大行业新会计制度;第二步形成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两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两制:行业会计制度、行业财务制度三个层次:两则为最高层次,分行业制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为第二层次,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为第三层次。(四)2000年中国会计制度大改革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五)2006年中国会计准则大改革财政部发布了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初步形成中国会计准则体系。P9第一章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学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会计的意义第三节会计的职能第四节会计模式第五节会计方法第六节会计工作与法规第七节会计职业道德P10第一章第二节会计的意义一、会计的涵义(一)工具论主要观点:①重点强调会计是一种文字与数字相结合,为管理提供信息的应用技术;②将会计的本质归纳为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或提供财务经济信息的一种规则与方法。(二)艺术论主要观点:强调会计人员运用自己的会计学识,在解决特定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技巧和能力。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而此观点把会计的本质视为“描述性艺术”。P11第一章第二节会计的意义(三)信息论主要观点: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组成,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此观点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四)活动论主要观点: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吸取了最新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当前国际国内会计学界具有影响的观点。它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并使用“会计管理”的概念。P12第一章第二节会计的意义(五)控制论主要观点:①强调会计的本质是一个控制系统;②认为现代会计相对于传统会计更侧重于对企业的决策与控制,现代会计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控制系统,是现代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六)平衡论哲学家说:会计意味着恒等,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孔子说:会计“当而已矣!”用哲学上的一分为二观点看待会计,从会计恒等的角度对会计进行定义。P13第一章第二节会计的意义(七)关系论经济学家说:会计处理的对象是经济关系的量化表现。会计成天与价值量数据打交道,万千百十元角分,实质上是处理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八)秩序论美学家说:会计意味着和谐、秩序和美,变无序为有序。我国有位美学工作者说“美学的最高使命在于从混乱中整理出秩序,秩序意味着真理、和谐,秩序就是简,就是美。”任何科学都是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会计学就是从千万混乱的经济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并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所需信息的一门科学。P14第一章第二节会计的意义(九)合一论主要观点:对会计本质的两大主要观点是“活动论”和“信息论”,并且两大观点在我国经过长期论战,最终呈现进退维谷的对峙状态。于是有些学者认为两种观点可以“合二为一”,从而产生本观点。(十)综合论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的观点,P13)P15第一章第二节会计的意义上述10种观点归纳为三类会计观:1、社会会计观:主要是从会计的社会属性来定义会计,如艺术论、控制论、关系论、活动论、秩序论。2、技术会计观:主要是从会计的物质属性来定义会计,如工具论、信息论、平衡论。3、综合会计观:是上述两种会计观的综合,如合一论、综合论。P16第一章第二节会计的意义二、会计学(一)基本概念会计学是研究会计产生和发展的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来源于会计实践,总结于会计实践,指导会计实践。会计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近代会计的历史只有五百多年。(二)研究对象会计史、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三)学科体系基础会计(初级)、财务会计(中、高级)、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电算会计、审计等。P17第一章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学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会计的意义第三节会计的职能第四节会计模式第五节会计方法第六节会计工作与法规第七节会计职业道德P18第一章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活动所固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服务职能两部分,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职。一、反映职能(也称“核算职能”)指会计利用自身的特有方法,反映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它包含三层意义:1、反映形式:会计主要是用价值形式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资料。2、反映过程:包括事中和事后的反映,即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3、反映内容:会计反映要以在法律上具有证明效力的书面凭证为依据,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经济活动状况,考核经济效果,提供完整、及时、准确的核算资料。P19第一章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二、监督职能指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信息,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指导,包括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服务职能(也称“派生职能”)(一)控制经济活动:控制未来的经济活动;(二)预测经济前景:对未来的经济进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三)参与经济决策:参与企业的重大经济决策。归纳:如实反映,严格监督,积极服务。P20第一章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学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会计的意义第三节会计的职能第四节会计模式第五节会计方法第六节会计工作与法规第七节会计职业道德P21第一章第四节会计模式“模式”一般是指某种事物或过程的标准形式。“会计模式”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会计目标,由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标准形式,是对会计本质特征的抽象和概括。一、会计模式特征(一)客观性。会计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多方面制约。(二)抽象性。会计模式的是对一定会计实践的理论概括和抽象。(三)综合性。会计模式是对会计诸多特征的概括和描述。(四)动态性。会计模式随社会政治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五)开放性。会计模式经常与系统外的因素发生能量交换,改造本国的会计模式。P22第一章第四节会计模式二、会计模式划分会计模式有多种划分标志和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外部环境。按会计目标划分,20世纪70、80年代,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流派:(一)受托责任学派主要观点:会计目标是反映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编制会计报表主要是依据会计准则的有效性。(二)决策有用学派主要观点:会计目标在于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从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强调财务报表的有用性。我国的会计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兼有上述两种学派观点)国际会计模式:会计模式在国际会计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划分的模式也称国际会计模式。会计的社会特征成为分类的主要标准,研究目的是关于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基本上不涉及会计的内在特质,尤其不涉及会计核算。P23第一章第四节会计模式三、会计模式要素会计模式要素是指构成会计模式的元素,它既要体现会计的社会属性和物质属性(技术性),又要包括会计的内在特质,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特点。(一)会计目标模式。指通过会计实践希望达到的结果。(二)会计规范模式。指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等规范会计行为的模式。(三)会计管理模式。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会计机构和人员等管理会计行为的模式。(四)会计核算模式。指按不同的会计科目编码口径所组织的会计核算。P24第一章第四节会计模式综上所述,会计模式各要素的关系可归纳如图表1-1所示。会计模式会计目标模式会计规范模式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模式保留手工政府调控模式民间调控模式原理核算模式增加(信息化)零级核算模式实时核算模式分组核算模式混合核算模式辅助核算模式P25第一章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学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会计的意义第三节会计的职能第四节会计模式第五节会计方法第六节会计工作与法规第七节会计职业道德P26第一章第五节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指实现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所运用的手段。按会计组成进行分类,会计方法可分三类。一、会计核算方法核算是会计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整个核算过程所运用的一系列方法。二、会计管理方法会计管理方法包括会计分析、会计控制、会计预测、会计决策和会计考核所运用的一系列方法。三、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检查方法是指核查会计信息的合法、合理与正确性所运用的方法,通常也称为查账。形成专门的三大方法体系,其关系是:会计核算是基础,会计管理是
本文标题:初会课件_01_会计基本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4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