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28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115罗斯福新政1.(2022年四川广安)“炉边谈话”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期间发表“炉边谈话”30余次,其内容包括A.颁布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B.争取民众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的支持C.支持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D.分世界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营垒2.(2022年内蒙古赤峰)下表是美国政府投资修建的公共工程。其直接目的是时间项目1933—1937年国有林区740万英亩;国有公园20万亩1935—1942年公路664万英里;机场285个A.缓解就业压力B.完善基础设施C.加速战争准备D.推广科技成果3.(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其中“新应用”指的是A.革新技术完成产品升级换代B.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危机C.通过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D.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4.(2022年辽宁营口)下图是新政期间,美国政府为增加就业机会而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这体现了【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美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C.国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D.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5.(2022年广西百色)1933年,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这表明美国A.不再实行市场经济B.全面实行了国有化政策C.开始实行计划经济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6.(2022年江苏盐城)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A.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B.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C.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D.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7.(2022年浙江台州)某同学在探究罗斯福新政时运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下列信息反映了美国采取应对危机的手段是◆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政府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国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A.市场调节B.同伴互助C.国家干预D.对外侵略8.(2022年四川凉山)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A.进行南北战争B.实施罗斯福新政C.废除黑奴制D.走上法西斯道路9.(2022年浙江舟山)下面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资料内容。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商鞅变法【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大化改新彼得一世改革罗斯福新政A.古代欧亚国家的发展B.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展C.现代政治制度的变化D.世界各国的改革创新10.(2022年黑龙江绥化)1933年,为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的美国总统是A.克里孟梭B.威尔逊C.马歇尔D.罗斯福11.(2022年黑龙江大庆)互联网上有这样一位人物的简介,他是连任四届的“轮椅总统”,实施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打败法西斯国家做出了贡献。据此,你可以断定这位人物是A.劳和·乔治B.希特勒C.丘吉尔D.富兰克林·罗斯福12.(2022年福建)1933年6月,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数。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国家干预生产提高劳动效率B.调整生产规模以稳定物价水平C.调节生产与消费及劳资关系D.奠定美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13.(2022年甘肃白银)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便它恢复健康。材料评述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B.罗斯福新政C.“欧洲复兴计划”D.美国新经济”14.(2022年吉林)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文献。(1)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革命纲领——(2)体现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的法律文件——(3)罗斯福新政期间,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的法律文献——【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15.(2022年重庆A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20世纪部分国家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时间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1950年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农村改革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6.(2022年湖北江汉、潜江)【学有所悟】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一些以“新”命名的事件,下列材料涉及到其中的两例: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他的阶级属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你认为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是什么?(2)“罗斯福新政”之“新”指什么?二所述观点,你是否费同?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了解“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后,你有什么感悟?17.(2022年贵族黔东南)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及中国。据此,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根据材料一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罗斯福用什么手段扭转了美国经济?(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在领导这项“新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什么?这一思想在哪次会议中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8.(2022年湖北黄冈)【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材料:英国现代运河自1759年申请修建到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运河的兴盛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被铁路取代,是运河的衰落时期。英国运河兴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市场的繁荣,消费量上升和市场扩大对运河发展极为有利;运河丰厚的利润驱使不同阶层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技术革新增强了运河的运输能力和竞争力,为运河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运河的经营根据市场变化而及时调整创新,例如采取分类运输收费标准的细化与商品差异化收费。英国运河衰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在速度、运输重量、单位运费成本上获得了运河难以企及的诸多优势,但是运河还固守原方式与铁路竞争,最终导致了运河的完全衰落;其次是英国社会【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对运河投资形成的“运河热”偏离了理性方向,这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也在所难免了;三是运河经营本身存在的内部缺陷也加速了运河的衰落(如运河收费过多、规定死板造成运输份额流失)。从英国运河的兴衰可以看出: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发展的长效途径;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摘编自时义滨《影响英国运河兴衰的要素分析》根据材料,围绕英国现代运河兴衰及经验教训,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9.(2022年四川广元)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材料二对外开放格局时间开放的城市或地区1980年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1984年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1992年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改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材料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四他迅速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例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来整顿银行秩序,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注入资金,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典型特征?(5)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20.(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周熙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材料二: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脚精围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劝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材料三:在南北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叶以当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全球通史》……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是什么?指出英国实行这些制度的意义是什么?哪部法律文献颁布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古代日本
本文标题:专题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02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65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