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专题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01期)(原卷版)
专题01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A.盘古和女娲B.后羿和夸父C.炎帝和黄帝D.尧舜禹2.(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A.北京人的发现B.半坡遗址发掘C.青铜工艺成就D.铁制农具出现3.(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A.定居生活B.学会用火C.饲养家畜D.种植粮食4.(2021·山东东营市·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A.B.C.试卷第2页,总7页D.5.(2021·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2021·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A.铁制农具B.司母戊鼎C.鱼纹彩陶盆D.刻有文字的甲骨7.(2021·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手史料A.元谋人遗址B.半坡遗址C.北京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8.(2021·江苏苏州市·中考真题)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商9.(2021·甘肃定西市·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远古传说时代D.金石并用时代10.(2021·江西中考真题)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B.彩陶纹饰的古朴美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1.(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12.(2021·重庆中考真题)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B.推行了禅让制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D.主持治水有功13.(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仓颉和嫘祖C.尧和舜D.隶首和大禹14.(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15.(2021·湖北中考真题)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A.选贤举能B.复古崇礼C.富国强兵D.取得民心16.(2021·山西中考真题)《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史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17.(2021·湖南中考真题)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有关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C.奖励军功D.确立县制18.(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举措是A.尊王攘夷B.商鞅变法C.统一文字D.统一度量衡19.(2021·陕西中考真题)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赵州桥试卷第4页,总7页20.(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B.统一趋势增强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D.分封制彻底崩溃二、综合题21.(2021·云南昆明市·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据张植荣著《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1)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材料三下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项目2013年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35389.3亿元57493.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0.2元24179.8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07.8万人3846.7万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22.(2021·云南中考真题)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士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图1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试卷第6页,总7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指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23.(2021·山西中考真题)中西方文化交相辉映,从不同领域折射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思想智慧)道德教育体现先贤智慧。分别概括下面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展,居其所而众星典之。。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知识即美德。,求得知识最好的方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苏格拉底(2)(绘画鉴赏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请从社会风貌和艺术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名画。(3)(建筑魅力)建筑工程承载历史价值。下面两个建筑工程有何共同的历史价值?24.(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中国历史》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3)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4)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三、填空题25.(2021·陕西中考真题)_____(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汉武帝接受_____(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本文标题:专题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01期)(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68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