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第1页/共18页201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一、(15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A.忌讳.(huì)揠.苗助长(bá)应和.(hé)如诉如泣.(qì)B.惬.意(xiá)潸.然泪下(sān)濒.临(bīng)拈.轻怕重(niān)C.裨.益(pì)头晕目眩.(xuàn)揶揄.(yé)怒不可遏.(jié)D.妯.娌(zhóu)言简意赅.(gāi)对峙.(zhì)豁.然开朗(huò)【微点】易误读常见字.【思路】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解析】A.“揠”应读作“yà”;“和”是多音字,可读作“hé,hè,huó,huò,hú”,此处应读作“hè”。B.“惬”应读作“qiè”,“潸”应读作“shān”,“濒”应读作“bīn”。C.“裨”应读作“bì”,“揶揄”应读作“yéyú”,“遏”应读作“è”。D.全正确。故选:D。【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实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萦回协奏曲弄巧成绌震耳欲聋B.私塾威摄力怡然自得滔光养晦C.蛊惑同期声名副其实不屑置辩D.暄嚣座右铭大相径廷幅员广大【微点】常见易错字.【思路】本题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辨析字形。要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字形。对一些同音字、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解析】A.“绌”应为“拙”。第2页/共18页B.“摄”应为“慑”,“滔”应为“韬”。C.全正确。D.“暄”应为“喧”。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各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深深打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烙印。B.由于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进•而•加快了成德绵与珠三角等地区的物流速度。C.鲁迅说,十三岁时他家忽•而•遭遇了一场很大的变化,影响了他的人生之路。D.妇女解放首•当•其•冲•的是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实现,但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微点】正确使用词语.【思路】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义、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的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析】A.词语使用不正确。“因地制宜”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而学校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B.词语使用正确。“进而”是“继续向前;更进一步”;C.词语使用不正确。“忽而”是“变化迅速,出乎意料”,不符合语境;D.词语使用不正确。“首当其冲”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与语境不符。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绵阳“最美街巷”花落谁家目前还无定论,但是随着市民和游人的口口相传,卫生巷凭着它独特的风貌已经获此殊荣。B.接二连三的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让百姓感到不安,甚至“添加剂”色变,人第3页/共18页们不禁要问,“今天我们吃什么?”C.对艾滋病患者,只要建立起互信关系,关注其心理变化,加强其心理护理,就能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D.外交部发言人再次重申中方立场,要求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尊重中国主权,不要采取任何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行动。【微点】病句辨析与修改.【思路】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5)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6)句意歧义。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7)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8)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解析】A.正确。B.成分残缺。硬扎在食品安全后加“问题”C.成分残缺,缺主语,第一个分句是状语,在第二个分句“只要”后加“我们与其”。D.重复多余。第一个分句“再次”与“重申”意思相同,去掉“再次”。故选:A。【点拨】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类别,并学会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5.(3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②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③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④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第4页/共18页⑤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在使人难忘的是毛竹。A.⑤④①③②B.④①③②⑤C.⑤①④②③D.①④②③⑤【微点】排列句子顺序.【思路】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法解答此题。【解析】很明显这段话主要介绍“毛竹”,所以⑤句放在首位,总起下文。接着按照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先写从远处看到的毛竹的景象,接④;紧接着写从近处看,①句;最后两句开头都是“有的”,明显是一组,并且根据②句的“却也”可知③在前,②在后。所以正确顺序是⑤④①③②.故选:A。【点拨】对于写景摹物的段落,要注意写景的空间顺序。组内的顺序,可以根据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比如“虽然”“也”等判断先后。二、(9分,每小题17分)6.(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第5页/共18页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有好事者.船载已入B.行道之人.弗受而不知人.之乐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山峦为.晴雪所洗D.此之谓失其.本心其.人遂无以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微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翻译;文言文阅读综合.【思路】课文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第6页/共18页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C项错误,“加”指好处;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似都可以。结合自己对词语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A项第一个“者”是语气助词;第二个“者”指…的人;B项两个“人”指人们;C项第一个“为”指为了;第二个“为”指被;D项第一个“其”是代词;第二个“其”指那个;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辨析能力。本题为选择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的要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判断正误即可。B项错误,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不合乎人性;故选B(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要注意这句话是疑问句式,还要注意关键词语“如使”指如果;“于”指比;“可以”指能够用来;第二句话要注意“非独”指不仅;“是心”指这样的本性;“丧”指丧失。答案:(1)C(2)B第7页/共18页(3)B(4)①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②不仅是贤明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使他不丧失罢了。【点拨】文言词
本文标题:201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13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