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广西钦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12015年广西钦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3分)(2015•钦州)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B.普通教室的高度为7m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ND.冷冻室里冰淇淋的温度为10℃考点:家庭电路工作电压、零线火线的辨别方法;温度;长度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将题目中的数值大小与生活相联系,选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即可.解答:解:A、由用电常识可知,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故A正确;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达不到7m,故B错误;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0N,而不是50N,故C错误;D、冷冻室里冰淇淋的温度一定在零下,不可能为10℃,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和认识,将题中的各量与生活实际联系,排除不符实际的,即可得到答案.2.(3分)(2015•钦州)如图所示是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重力示意图.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重心,方向竖直向下,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作答.解答:解:A、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重心,而不是在小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上.故A错误;B、图中重力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下,故B错误;C、图中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重心,且方向竖直向下,故C正确;D、图中重力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下,故D错误.故选C.点评: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需要牢记!3.(3分)(2015•钦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冰雪消融B.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C.露珠的形成D.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升华是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结合选项中物态的变化可逐一做出判断.2解答:解: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是樟脑片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了气态,故B正确;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评:要判断某些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首先要知道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4.(3分)(2015•钦州)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两灯泡属于串联接法的是()A.B.C.D.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各元件顺次逐个连接,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并列连接,工作时互不影响,据此来结合电路图进行判断.解答:解:A、两开关均闭合后,两只灯泡并列连接,工作时互不影响,为并联电路;B、两开关均闭合后,一个灯泡被短路,电路为另一灯泡的基本电路;C、S1断开,S2闭合后,两只灯泡并列连接,工作时互不影响,为并联电路;D、S1闭合,S2断开后,电流依次流过两只灯泡,只有一条流通路径,为串联电路.故选D.点评:明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根据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并联电路有多条路径,可对电路图的连接情况做出判断.5.(3分)(2015•钦州)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①用水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循环散热;②用泡沫塑料作为救生衣材料;③用塑料制造插座和开关的外壳;④用盐水进行农业选种.其中,运用了密度性质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①水的比热很大,相同条件下,升高相同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比较多.②泡沫塑料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质量比较小,重力比较小.③电源插座的外壳是由塑料制成的,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④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解答:解:①、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所以用水做冷却液.不符合题意.②泡沫塑料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泡沫制成的救生衣质量小,重力小,使有效利用的浮力增大.符合题意.③塑料是绝缘体,所以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不符合题意.3④调节盐水的密度,饱满的种子密度大于盐水密度而下沉,不饱满的种子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而漂浮,达到选种的目的.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物质的特点的理解,熟记课本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6.(3分)(2015•钦州)如图所示的情景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是()A.箭离开弓过程B.运动员撑起过程C.杠铃被举起过程D.运动员下落过程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专题: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选项应该具备重力势能减小(所处高度减小),动能增大(速度增大)的条件.解答:解:A、将弓拉弯时,人对弓做功,弓形状发生改变,产生了弹性势能;松手后,恢复原状态的弓对箭做功,使箭的速度变大,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不符合题意;B、运动员撑起过程,运动员的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杆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C、杠铃被举起的过程中,杠铃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是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过程,不符合题意;D、跳水运动员从空中下落时,所处的高度降低,其速度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能量转化的题目必定有一种能量减少,另一种能量增加,掌握影响能量大小变化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7.(3分)(2015•钦州)如图所示是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的情形,其中磁感线方向正确的是()A.B.C.D.考点:磁感线及其特点.专题:磁现象、电生磁.4分析:由电源方向可知电流方向,由安培定则可判出磁极方向及磁感线方向.解答:解:AC、电源左侧为正极,则电流由左侧流入,由安培定则得,螺线管的右侧为N极,左侧为S极,外部磁感线由N指向S,故A错误、C正确;BD、电源右侧为正极,则电流由右侧流入,由安培定则得,螺线管的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外部磁感线由N指向S,其中D的最左端箭头标注方向错误,故CD错误.故选C.点评:安培定则为判螺线管极性、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等的重要方法,应熟练应用.8.(3分)(2015•钦州)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是()A.B.C.D.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解答:解: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它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相对比较简单.9.(3分)(2015•钦州)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拔河比赛时换上新鞋B.穿上雪橇滑雪C.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D.飞机机翼上下不对称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3)惯性在生活中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但也会带来危害,故即要注意应用也要注意防止其危害.5(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飞机和船的设计上很重要.解答:解:A、拔河比赛时换上新鞋,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B、穿上雪橇滑雪,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C、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会向前冲,即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与摩擦力无关,故C不合题意;D、飞机机翼上下不对称的设计,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与摩擦力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通过日常生活中与摩擦、惯性等有关的具体措施,来结合对应的物理知识,是考查的热点题型,这种题目可以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10.(3分)(2015•钦州)如图所示,阻值为R的电阻丝,用四种方法分别接在电压为U或2U的电源上.闭合开关后,在相同时间内虚线框里的电阻丝产生的总热量最多的是()A.B.C.D.考点:焦耳定律.专题:电和热综合题.分析:根据电阻的串并联比较各选项中电阻的大小,根据Q放=t得出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热量的关系.解答:解:因为串联电路中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两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因为Q放=W=t,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D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焦耳定律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电阻的串并联判断选项中总电阻之间的关系.11.(3分)(2015•钦州)现在家庭中使用的电器较多,例如:①吸尘器;②手机;③空调;④电视遥控器;⑤洗衣机.其中,应用电磁波工作的一组电器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⑤考点:电磁波的产生.专题:电和磁.分析:(1)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是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具有了磁性,这是电流的磁效应.6(3)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是电流的化学效应.解答:解:①吸尘器靠电动机的转动而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②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完成信号的接收和发射;③空调是利用了物态变化的吸放热过程;④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与电磁波的应用有关;⑤洗衣机靠电动机的转动而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12.(3分)(2015•钦州)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小车沿斜面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解答:解: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做过实验应知道小车沿斜面做变速中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属于中等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2分)(2015•钦州)(1)如图1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如图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7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化实验”.解答:解:(1)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
本文标题:广西钦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48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