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3015-2017 多花黄精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ICS 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015—2017多花黄精种子育苗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ofraisingseedlingsforPolygonatumcyrtonemaHua文稿版次选择2017-12-30发布2018-01-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3015—20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青阳县森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阳县森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院、池州市计量测试所、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龙胜、刘玉军、李雷、董先茹、唐骏、吴爱美、蔡群兴、许舒雯、邵祖勇、凌博。DB34/T3015—20171多花黄精种子育苗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多花黄精种子育苗的圃地准备、种子准备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种苗出圃、种苗质量分级、运输移栽、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多花黄精适生区的种子育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圃地准备3.1圃地选择育苗地块土壤以疏松、富含腐殖质、保水力好的无污染源沙壤土为佳;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环境空气、土壤和灌溉水质量应分别符合GB3095、GB15618和GB5084的规定。3.2大棚建立建造遮阴大棚育苗,要求抗风、抗暴雨能力强,夏秋季有较好的通风降温性能,大棚规格可根据育苗地形搭建,5~10月大棚上部覆盖遮阳网,保持四周通风。3.3整地整地时间应为播种前20d~30d,一般深度20cm~40cm左右,耙平整细后做畦,畦宽90cm~120cm,畦高20cm~30cm,长度随地形而定。3.4施基肥有机肥应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里后施用,与土壤翻混均匀,一般施有机肥1~3t/667m2。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4种子准备与处理4.1选种DB34/T3015—20172多花黄精的果实采收期在9~10月,果实成熟后呈紫黑色。合格的成熟多花黄精种子千粒重大于38g,净度不低于95%。4.2种子处理4.2.1种子预处理将采收的多花黄精果实用自封袋密封,室温堆积发酵12d~18d,待果实软烂搓洗除去果皮果肉,流水冲洗种子,至表面无果肉为止,晾干筛净后得到干净、饱满的多花黄精种子。将得到的种子置于4℃~10℃条件下储藏2个月。4.2.2激素处理用200mg/L6BA浸泡多花黄精种子6h,期间搅动2次~3次。4.2.3催芽处理取种子1份,湿沙3份,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指间不滴水、松手即散为度。混合均匀后,装入透气的编织袋内,再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25d~35d,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积水。5播种经过沙藏出芽后即可进行播种,时间在3月中旬左右。采用条播方法,在畦上按15cm行间距均匀开沟,沟深约2cm,按7kg~10kg/667m2用种量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再盖上一层薄土,厚度在1cm左右,最后用稻壳盖严至不露土为宜,再浇透墒水,以保持足够的湿度。6田间管理6.1间苗和补苗一年生苗较小,生长较慢,无需间苗;二年生苗,当苗长至6cm~9cm,2~3片叶时,进行间苗和补苗。育苗密度控制在200~400株/m2。6.2追肥一年生苗于播种长出叶片后,采用叶面喷施进行追肥,二年生苗于当年4~5月份采用叶面喷施,肥料一般用0.1%尿素液,叶面喷洒20d~30d一次,喷施2~3次。6.3除草排灌为防止锄草伤害根茎,一、二年苗出苗后,都应及时用手拔除杂草,以防荒苗。积水时及时排涝;干旱时及时灌溉。6.4病虫害防治多花黄精苗期病虫害相对较少。病虫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用人工、物理、生物及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防治措施。农药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DB34/T3015—201737种苗出圃一般3年生的种苗可以进行移栽。7.1出圃时期春季在3月上旬~4月上旬挖取种苗根茎,秋季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进行。7.2出圃出圃时要保证圃地土壤湿润、疏松,尽量少伤根系和根状茎。7.3分级种苗分级应选在庇荫背风处进行,尽量减少根系裸露的时间,以防止失水丧失活力。分级后要做好等级标志,种苗根茎生长粗壮,无病虫检疫对象。种苗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B。8运输移栽8.1运输种苗要用干净的竹、木筐或透气性好的袋子包装;用清洁卫生的车辆运输;不宜远距离运输,以防烧苗。8.2移栽移栽宜选择在3月上旬~4月上旬或10月中旬~11月中旬的阴天进行,按株行距25cm~30cm×10cm~15cm,穴深3cm~4cm,每穴栽黄精苗1株,将种苗平放于穴中,带茎痕的一面朝上,培土、压实,根茎用量300kg/667m2左右。栽后视土壤墒情浇适量定根水,忌漫灌,保持土壤湿度,适度遮阴1~1.5个月,遮阴度50%左右。9档案管理9.1生产基地应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病虫草防治、肥培管理等计划。9.2应对育苗地环境资料、种子来源,育苗过程的年度生产管理和销售记录,包括购买或使用所有物质的生产地、购买来源和数量、使用的浓度、时间和次数和销售等全过程的记录档案。9.3档案记录应真实、完整,并妥善保管,以便查考备用。DB34/T3015—20174AA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表A.1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名称危害部分及症状防治方法叶斑病危害叶片,使病部叶片枯黄,造成叶片枯焦而死。1.将叶斑病残体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2.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每7~10d喷1次,连续2~3次。蛴螬危害幼苗和根茎,使苗床缺苗断垄。1.农业防治。3年实行1次轮作;同时应禁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防止招引成虫产卵。2.人工捕杀。发现种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捕捉成虫;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幼虫孵化盛期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剂250g,兑干细土20kg~25kg,拌匀撒施土中。地老虎危害幼苗,将其基部咬断,常造成缺苗。1.人工捕杀幼虫。利用地老虎昼伏夜出的习性,清晨在被害种苗周围的地面上,用小铁锹或小木棍,挖出地老虎杀灭;另可采用新鲜泡桐叶,用水浸泡后,于幼虫盛发期的傍晚放置于苗圃内(约750片叶/hm2),次日清晨翻开叶片,人工捕捉叶下小地老虎幼虫;2.使用黑光灯或糖酒醋液诱杀成虫;3.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傍晚地老虎幼虫出土之际进行喷洒。DB34/T3015—20175BB附录B(规范性附录)种苗质量分级标准表B.1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等级分级标准一级苗根茎粗壮,重20g以上;芽头数大于3个二级苗根茎较粗壮,重10~20g;2≤芽头数<3个三级苗根茎较粗壮,重5~10g;芽头数大于1个注1:一级、二级根茎应符合各指标要求;注2:单个重、芽头数有一项指标不符合一级、二级根茎标准即划为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4T 3015-2017 多花黄精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64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