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跳绳比赛活动方案(案例)实用4篇
好文档,供参考1/5跳绳比赛活动方案(案例)实用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跳绳比赛活动方案(案例)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若运动员受伤,经治疗5分钟,可继续重新比赛。1犯规及罚则一、在“开始”口令未下达前出现摇绳或抢跳应重新开始比赛,并提出警告,对于两次抢跳的运动员取消本场比赛资格。二、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失误(包括在间隔交叉单摇跳比赛中,不是依次一摇一变化交叉跳),记失误次数,但不中断比赛。三、运动员在比赛中踩线或出界,应判为犯规。(一)单摇、双摇速度赛、间隔交叉单摇跳赛:如运动员踩线或出界,应暂停比赛,让其回到原位后继续比赛。计数从运动员回到原位后继续开始。(二)三摇跳运动员失误、踩线或出界,比赛即告结束。四、转换犯规(一)转换犯规是指运动员在接力赛中“转换”口令未下达之前开始。(二)如出现犯规,比赛继续,记犯规1次。好文档,供参考2/5(三)转换犯规一次将从成绩中扣除次数5次。五、时间犯规(一)花样跳绳比赛时间若不足45秒或超过75秒,则算犯规,判扣分。(二)三摇跳:若运动员在听到开始比赛信号后,10秒之内未能开始比赛,将从计数中扣除10次三摇跳。六、双绳交互摇花样跳:所有运动员须在比赛中以跳绳运动员身份完成至少3个技术动作,比赛即为有效。否则,成绩无效。跳绳比赛活动方案2跳绳是幼儿冬季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深得孩子们的喜爱。跳绳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质,还有利于幼儿心智发展,是一项身心发展的双益运动项目,因此设计了本次游戏活动。活动目标1、乐于探索跳绳的方法,感受跳绳的乐趣。2、练习双脚连续跳绳或双人跳绳的技能,训练手脚动作的协调性。活动准备人手一根跳绳。活动过程好文档,供参考3/51、教师和幼儿每人手里拿一根跳绳,走趣味队形,如8字形、之子形等,一起做教师自编的跳绳。根据情况可将绳对折,带领幼儿进行上肢、体转、腹背、跳跃等热身运动。2、引导幼儿玩跳绳。(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主跳绳。(2)教师发现幼儿有好的的玩法时,就请该幼儿示范演示,并请其他幼儿学一学。(3)教师参与幼儿跳绳,并与幼儿配合进行双人跳,请其他幼儿观察。(4)幼儿结伴尝试双人跳,教师提示两个人要动作一致,可尝试通过喊拍子的方法实现同步跳。3、放松活动:跳绳游戏。(1)将所有的`跳绳放到地上连在一起,摆出多种图案,教师与幼儿踩绳走。(2)放松动作:拍胳膊、拍腿。活动反思大班幼儿从上个学期以来就开始学习跳绳,所以对跳绳非常感兴趣,至今已经有一半的幼儿学会了双脚连续跳的技能。今天再次探索了跳绳的各种玩法,有的幼儿学会了单脚跳,反着跳,还有的幼儿跑着跳等,在双人跳的玩法中,多数幼儿手脚还不是很协调,只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学会了,相信在继续练习中,幼儿会探索出更多的玩法。好文档,供参考4/5跳绳比赛活动方案3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普及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运动技术能力,我校特举办XX年度跳绳比赛泥动通过跳绳比赛这一平台,张扬个性,展示学生运动风采,同时培养学生团4协作的精神具体事宜安排如下:一组委会成员:裁判长:陈克琴裁判员:1----3年级陈静张芙杰郑亚鸣4----6年级周小波李厦勇现场指挥:何琴张世静记分员二1--3年级鲁逸平胡寒陈绪莲q-_-_6!-级何威张慧任常芬二。比赛项目:1----3年级跳短绳4----6年级跳长绳三。报名人数:1----3年级每班男、女吝20人4----6年级每班男、女各15人凸四。比赛规则:1----3年级按1分钟计时,所跳个数累计确定成绩。4——6年级按2分钟计时,所跳个数累计确定成绩五。比赛时间:1一一3年级XX年12月26日班队会时好文档,供参考5/5间进行。4一一6年级XX年12月28日下午第二节课进行六,比赛地点:学校操场七比赛器械:跳绳(长绳以学校下发的棉绳为准)(短绳各班自己解决)XX年12月跳绳比赛通讯稿4为倡导快乐运动的健康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素质,学校精心组织了三年级跳绳比赛活动,活动由教师认真挑选,每班各派出10名精兵强将上阵。11月27日下午第二节课学校领导为活动致辞后,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比赛分为男女单人跳和团体跳三个项目,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只见参赛选手个个飞快地挥着绳子,呐喊助威的同学不停地为参赛选手加油鼓劲,各自喊出独有的班级口号。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裁判的公正计算,分别评出了男女单人跳和团体跳三个项目的一二三等奖。通过本次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培养了班级的团队意识,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文标题:跳绳比赛活动方案(案例)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05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