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通用5篇
1/20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通用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通用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振兴腾飞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应当勇敢地挑起历史的重任,最大眼度地发出青春的光和热,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富强、最文明的时代。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大学生要继往开来,勇于承担振兴中华的重任;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开拓创新;献身精神文明建设,做建设文明建设的表率,如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尽献绵薄之力。【关键词】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业精神1前言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尤其是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总是需要,也总会造就出一大批能够开创历史新局面的人;也正是这样一批最先认识并满足时代要求的人才,为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2/20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每一代青年的历史境遇虽然各不相同,但任何时代的青年,他们的成长、作为和成就都是受社会历史的大趋势所制约的。对使命的深刻理解,为使命而顽强地奋斗,不仅是革命领袖特有的品质,而且也是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共同品质。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振兴腾飞的关键时期。申奥的成功,世贸组织的加入,当今的中国己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神圣使命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应当勇敢地挑起历史的重任,最大眼度地发出青春的光和热,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富强、最文明的时代。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继往开来,勇于承担振兴中华的重任在世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中华民族要想独具鳌头,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腾飞于世界,必须要富强振兴。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必须要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首先,要勇攀科技高峰,为国内现代化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此外,在能3/20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要继往开来,始终把集体主义放在至首位,杜绝一切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滋生。所谓的“继往开来”,就是要在不忘本的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继往”就是要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始终与社会主旋律保证一致。“开来”就是要勇于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重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勇于无私奉献。其次,要正确认识振兴中华的重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振兴中华的重任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中华几千千万万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这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群策群力才能完成。所以,每个人只要竭尽全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努力,就无愧于自己的历史使命。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开拓创新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面临如下几方面的挑战:其一,是知识经济地挑战。未来是创新性社会、知识性社会,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转变学习方式和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现实要求。其二是市场经济的挑战。市场经济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自主、开放、竞争,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优胜劣汰”的准则尤其明显,可以说只有综合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就会被淘汰。尤其是在当下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情况下,这样的淘汰法则尤为残酷。这同样也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不惜一切努力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站得住、站得稳。面对如此的社会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能够不断开4/20拓创新。首先,要开放思维、解放思想。因为只有思维开放、思想解放的人,才能更好地接受新事物,开拓新思想,创新新意识,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其次,要崇尚艰苦奋斗的理念。过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有赖于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可以说没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由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身于艰苦的社会实践中去,在有限的实践环境下,创造条件进行实践研究,这也是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必由之路。最后,要高度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一个民族的风貌,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高度发展的体现。这种精神有赖于社会实践,有赖于社会需求,不是凭空产生。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人业绩,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既有的模式可仿,这就决定了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遭遇更多的挫折,只有以创业精神来不断激励和引导我们,才能保证在曲折中开拓进取,才能实现我们所希翼的目标。献身精神文明建设,做建设文明建设的表率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衡量一个国家进步与否的标准,除了物质文明程度之外,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也尤为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投身物质文明建设的意识,同时也要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从社会高度来讲,承担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是一项伟大的使命。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讲,这只不过是做好“人”地基本前提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恰如其分的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解决了个人5/20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做文明表率实际上也不是一件难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参考文献:[1]关一宁.切磋琢磨涵育品质升华情感――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一节的情境教学[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2,3:88-90.[2]孙仁鑫.当代大学生应为实现崇高的历史使命而奋斗[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7-11.[3]彭年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浅谈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青年大学生[J].中国地质教育,1999,2:54-55,6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任何社会的教育或者教化都是为了塑造bai其所需要的人才。我国力倡素质教育也是为了这一目的。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有着多方面的要求,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可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表现出淡化的倾向,这与社会生活要求人们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背道而驰。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一、当代大学生凸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淡化6/201、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的理想,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社会责任感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2、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功利倾向还表现在,对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加倍学习训练。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抑制。3、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一方面,思想上7/20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超出了实际水平。另一方面,又不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又转化成抱怨环境、无所作为的自卑意识。这些大学生同样是对自己所负的社会责任感激历史使命感缺乏正确认识。4、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是,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有些大学生对那些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完全忽视了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的原因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淡漠甚至缺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把8/20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正好为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使部分青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为出人头地而学习的现象。2、独生子女的优势性,使大学生对自我过分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的优越,父母对于女的过分溺爱,使这一代人缺乏生活的磨练。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意志显得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弱。3、中国教育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而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似嫌不足。我们过去德育工作的失误和失范,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没有很好地重视德育的本体功能,总是想培养从社会某一角度看来在思想品德方面已经完善的、完美的人,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德育活动及学生的道德面貌,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为祖国、为社会而读书,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责任要求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是对学校德育的一种苛求,也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实现的。在学生应当与可能承担的责任中,我们习惯于以成人视野中的9/20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使强加于学生身上的责任理想化,却不尊重主体性人格,全面拒斥着、阻抑着青少年那些常常被成人称之为调皮、捣乱、不听话、别出心裁等等的行为,结果要么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要么是毫无责任感可言;假大空的责任要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可能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某种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真空状态。三、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化教育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但它首先是用来实现某一社会目的的一个社会手段,社会需要借助这一手段保证自身的生存。这就是说,教育也应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教育的这种社会责任是由教育主体对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的塑造、培养来完成的。这就是弗洛姆所说的: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使个人具备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起到应起的作用的资格,也就是说,把他的个人个性塑造得极为接近社会个性,使他的欲望符合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需要。首先,高等教育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就应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共存、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离不开社会,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
本文标题: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13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