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ICS65.020CCSB04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1975.2—2023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Specificationfordigitalcountrysideconstruction—Part2:Dataacquisitionandstorageofvernacularlandscapeelements2023-03-06发布2023-05-06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2/T1975.2—2023I目次前言................................................................................III引言..................................................................................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1坐标参考系统...................................................................2资料准备.......................................................................2存储要求.......................................................................25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2采集方法.......................................................................2数据采集流程...................................................................2自然景观要素数据采集...........................................................3人文景观要素数据采集...........................................................56乡土景观要素因子编码...............................................................7乡土景观要素因子...............................................................7乡土景观要素特征因子编码.......................................................87乡土景观要素数据存储..............................................................10数据层编码....................................................................10数据组织和存储结构............................................................11附录A(资料性)地貌形态类型划分....................................................13附录B(资料性)乡村乡土景观数据层属性结构及代码描述................................14参考文献.............................................................................22DB42/T1975.2—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42/T1975《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的第2部分。DB42/T19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佃袁勇、谢景、季冬兰、吴雪飞、章莉、张炜、蔡文婷、谭人华、姚崇怀、李静波。本文件为首次发布。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hbsnab@163.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华中农业大学,电话:027-87282010,邮箱:dianyuanyong@mail.hzau.edu.cn。DB42/T1975.2—2023V引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围绕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存储、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规范。DB42/T1975旨在确立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拟由两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数据库建设。目的在于提供数字乡村基础信息的术语和定义、数据元数据、采集要求、数据库管理的统一标准。——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目的在于提供数字乡村建设规范中乡土景观要素采集及存储的统一标准。乡土景观是指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要素在长期不断冲突中相互适应,非刻意安排下形成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多种现象的综合体,其涵盖了乡村景观、本土景观和普通景观。在本文件中,乡土景观特指在乡村范围内的以乡村自然、人文要素为依托,以乡村生态、生产、生活为场景载体,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反映乡村特色的景观资源的总和。收集、整理和存储反映乡村特色的乡土景观要素数据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DB42/T1975.2—20231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数字乡村建设中,以乡村空间为载体的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乡土景观要素特征因子及编码,乡土景观要素数据存储等规范。本文件涉及乡土景观要素中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采集方法,乡土景观要素特征因子中生态因子、生产因子、生活因子和文化因子的编码方式。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乡村范围非涉密乡土景观要素采集方法和数字化存储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TD/T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乡土景观vernacularlandscape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要素在长期不断冲突中相互适应,非刻意安排下形成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多种现象的综合体,涵盖了乡村景观、本土景观和普通景观。乡土景观要素vernacularlandscapeelements指以乡村为载体,在特定的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乡村特色的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景观资源要素。乡村聚落ruralsettlements乡村聚落是指包括村庄、集镇(街道)、旅游民宿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田野调查fieldinvestigation田野调查指为了取得原始资料而通过调查、测绘、访谈、拍照等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4基本规定DB42/T1975.2—20232坐标参考系统4.1.1坐标系统乡土景观要素数据的平面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1.2投影乡土景观要素数据的平面坐标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5000、1:10,000比例尺采用3°分带,1:25,000、1:50,000、1:100,000、1:200,000、1:500,000比例尺采用6°分带。资料准备在地方乡村行政边界范围内,使用不低于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m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或无人机遥感图像、辅以国土空间调查数据、气候数据、林业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乡村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数据,作为采集和存储的基本资料。存储要求4.3.1存储结构针对采集的乡土景观要素数据的类型与结构化的程度,设计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存储结构。其中结构化的数据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半结构化的数据采用键值对的方式存储;非结构化的数据采用文件方式存储。4.3.2存储要求可采用硬盘、光盘及云存储等存储介质存储乡土景观要素数据。5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采集方法本文件以乡村行政边界为数据采集边界,采集乡村范围内与乡土景观有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采集方法包括。a)文献搜集:搜集内容包括来自官方的地方志书、历史文献、史志传记;来自民间的族谱、歌谣、神话、民间传说、碑记、私人书信、民间“公文”等。b)田野调查: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研究人员进入到田野中(村落、社区、活动场所),通过测绘、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c)问卷及访谈:按调查地人口(户籍人口)的总体特点抽取样本,且应采用入户一对一访谈式调查法获取样本数据。d)遥感解译判读: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田野调查,直接从影像上解译判读典型的乡村景观要素类型的位置、形状、大小、分布区域等信息。e)地图矢量化:利用矢量化工具,将遥感解译判读结果或其他栅格地图数据等转化为矢量数据。f)已有基础数据汇集整理:根据其他行业中已经调查形成的数据成果进行汇集整理。数据采集流程以乡村为单元,开展乡土景观要素数字化采集及存储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DB42/T1975.2—20233图1乡土景观要素数字化采集及存储流程自然景观要素数据采集5.3.1地形地貌要素5.3.1.1高程以1985国家高程基准,利用地形图中等高线、实地测量等方式获得乡村区域高程模型,数据以栅格方式记录。5.3.1.2坡度乡村地表单元陡缓程度,用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值描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或等高线数据计算得到,数据以栅格方式记录。5.3.1.3坡向乡村地表单元坡面法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方向,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或等高线数据计算得到,以度为单位,以正北为0度,顺时针方向进行计量。平坡没有坡向,计为-1,数据以栅格方式记录。5.3.1.4地形起伏度单位面积内最大相对高程差,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或等高线数据计算得到,数据以栅格方式记录。5.3.1.5地貌形态根据湖北省地形起伏度及海拔高度划分为平原、岗丘、低山、中山、高山,数据以栅格方式记录,附录A给出了地貌形态划分方式。5.3.2气候要素记录乡村范围内日照、降水、蒸发、气温、风向、风速等气候参数。其中日照包括月平均、年平均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降水包括月平均、年平均降水量;蒸发包括月平均、年平均蒸发量;气温包括DB
本文标题:DB42T 1975.2-2023 数字乡村建设规范 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19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