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10T 303-2023 基于物联网设施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
—2023基于物联网设施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2023-4-20发布2023-5-20实施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廊坊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立红、刘红云、赵风平、张艳艳、刘桂芹、张增禄、魏玲、孙建国、纪丽莎、崔文顺、戴志宏、陈晓艺、许凤亭、张旺、崔硕、金广田。—20232基于物联网设施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基于物联网设施大球盖菇生产的术语与定义、场地环境及设施设备、菌种选择、栽培技术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廊坊地区基于物联网设施大球盖菇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2728食用菌术语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DB13-T5656-2023大球盖菇设施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12728、DB13-T5656-202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场地环境及设施设备场地环境4.1.1场地选择执行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4.1.2水质水质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1.3土壤条件栽培场地土壤为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粘壤土,pH值为5.5~8.0。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2018中二级标准的规定。—20233设施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棚室需加盖遮阳网。设施内安装食用菌物联网以及配套的通风电机、卷帘机、灌溉等农业机械设备。设备4.3.1食用菌物联网设备由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培养料温度、培养料湿度等传感器、通风、保温、灌水等控制器、采传器、现场报警器、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组成。4.3.2培养料湿度传感器指基于介电常数原理的容积比水分传感器,示值的计量单位为%。设备安装4.4.1发酵堆安装食用菌物联网设备将食用菌物联网的采传器布置在堆料场地边缘,培养料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插入料堆深度50cm~60cm处,生产者的手机上安装APP软件,对发酵堆内培养料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进行实时监测获得发酵过程的连续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及时调控。4.4.2设施内安装食用菌物联网监控设备设施内安装喷灌系统或喷淋系统、通风、卷帘机、然后安装食用菌物联网监控设备,生产者的手机上安装APP软件,采传器布置在设施边缘,传感器布置在棚室中央位置,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传感器吊装距离垄面高度150cm,二氧化碳浓度或氧气浓度传感器吊装距离垄沟内地面5cm,料温、料湿传感器插入培养料以下深5cm。可实时接收各项监测数据,并进行远程调控管理。5菌种选择菌种质量按NY/T1742执行。选择适用廊坊地区栽培抗逆性强、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从具有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6栽培技术要求播种时间秋季温度在28℃以下即可播种,以15℃~26℃最为适宜。一般在9月中旬~11月上旬播种,有控温条件的设施,可提前或延后播种。培养料的选择栽培主料应为优质、干燥、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稻壳、玉米秸秆、木屑、花生壳等为主料,以麦麸为辅料,主辅料均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培养料配方—20234配方一:玉米芯30%,稻壳39%,木屑30%,生石灰1%,含水量为60%~65%,调控pH值7.5~8.0。配方二:玉米芯49%,稻壳25%,花生壳25%,生石灰1%,含水量为60%~65%,调控pH值7.5~8.0。配方三:玉米秸秆37%,稻壳29%,玉米芯30%,麦麸3%,生石灰1%,含水量为60%~65%,调控pH值7.5~8.0。培养料处理培养料的投放量一般为25kg/m2~30kg/m2。将玉米秸秆、玉米芯、木屑、花生壳等原料于太阳下暴晒2d~3d后进行粉碎。玉米芯粉碎粒径为0.5cm~1.0cm,木屑粉碎粒径为0.2cm~0.3cm,玉米秸秆粉碎成8cm~15cm,花生壳粉碎1.0cm左右。培养料堆积发酵6.5.1预湿按配方比例将各种配料提前1d~2d加水搅拌均匀,充分预湿,含水量达到60%~65%。6.5.2建堆发酵6.5.2.1选地建堆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平坦地面建堆。料堆规格:底宽1.5m~2.5m,顶宽0.8m~1.5m,高度为1.0m~1.5m之间,长度不限的梯形料堆。建堆后需在顶部和侧面打孔通气,孔的间距为0.5m,深度到底,孔的直径应为5.0cm~10.0cm。6.5.3发酵数据采集与调控建堆后,将培养料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插入料堆内50cm~60cm处,在升温过程中,当堆内温度达到56℃时,数据报警开始计时,维持24小时即可翻堆。第一次翻堆,外层没有发酵好的料,在翻堆搅拌时放到中间,发酵好的料放在外面。翻堆时培养料含水量低于60%时,需边翻料边淋水,使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0%~65%,料堆好后打孔。料温达到56℃时维持24小时,即可进行第二次翻堆。发酵好的培养料便可运往田间,降温至30℃时即可播种。播种6.6.1栽培前棚室消毒处理在栽培前清除棚室内及周边杂物、杂草,进行灭虫和消毒处理,杀虫剂、杀菌剂的选择要符合食用菌用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8321(所有部分规定)的规定;门口及通风口安装防虫网;在棚室内及周围撒一层生石灰消毒。栽培场地处理应符合NY/T2375规定。6.6.2作垄采用垄式栽培,垄宽60cm~80cm,垄高25cm~30cm,垄间距50cm。6.6.3铺料播种6.6.3.1两层菌种法—20235铺一层料播一层菌种,共铺三层料,播两层菌种。第一层培养料厚度10cm~12cm,将菌种掰成2cm~3cm大小的菌块,采用梅花形点播在料面上,菌块间距10cm,然后铺第二层培养料,厚度为6cm~8cm,播第二层菌种,再铺第三层料,厚度4cm~5cm,播完后将培养料拍平轻压。每平米用菌种量0.5kg~0.6kg。6.6.3.2一层菌种法铺一层料播一次菌种。一次将培养料铺够,同两层菌种法处理菌块,然后用手握住菌种块,手指向下将菌种块播入料的中间高度,最后将料堆抹平、轻压,整理成龟背形。播后管理6.7.1安装食用菌物联网监控设备设施内安装使用食用菌物联网监控设备,实时接收各项监测数据,并进行远程调控管理。6.7.2菌丝生长阶段环境监测与调控6.7.2.1温度料内温度适宜范围15℃~25℃,当料温高于25℃时,数据报警提示,用铁叉子插入料垄底部向上掘起结合扎孔洞,防止高温退菌。当料内温度低于15℃,远程控制上卷保温被,使棚室内升温;当棚室内气温达到32℃时,数据报警提示,远程控制下放保温被。温度调节也可以结合通风,远程控制打开通风口和保温被达到所需温度。6.7.2.2湿度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为宜。6.7.2.3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用食用菌物联网光照度传感器监测棚室内的光照度,通过卷帘、遮阳或增加覆盖物,保持栽培料表层的光照强度在1000lux以下。6.7.2.4通风结合棚室温度适当通风,控制二氧化碳浓度0.2%以下。6.7.3覆土及加盖覆盖物在播后15d~20d进行覆土,覆土厚度3cm~4cm。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含水量在20%~25%的疏松土壤。覆土后上面加盖2cm厚的秸秆做覆盖物,秸秆或稻草提前用水湿透。覆土后保持覆土层湿润,管理同覆土前,待菌丝吃透栽培料,覆土层充满菌丝体,进入下一个阶段管理。6.7.4子实体生长阶段环境监测与调控6.7.4.1温度子实体生长温度为5℃~32℃,适宜温度为12℃~25℃。温度降低至5℃时,数据报警提示,晴天白天远程控制保温被早卷晚放;当温度升高至28℃时,数据报警提示,远程控制通风、喷水,降低温度。—202366.7.4.2湿度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当覆土层中有菌索延伸,菌丝束分枝上出现米粒大小的菇蕾,浇催菇水,覆土层和培养料要湿润,采用少量多次喷水的原则。6.7.4.3光照子实体生长阶段,保持1000lux~1200lux的散射光。通过控制设施的保温被或遮阳网来满足光照需求。6.7.4.4通风当出现大量子实体时,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5%以下,当监测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5%时,远程控制打开风口,进行通风。采收6.8.1采收标准根据成熟度进行采收。菌盖呈半球形,内菌幕尚未破裂时及时采收。6.8.2采收方法当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手按住菇体下部料土,注意不要松动边缘幼菇,以免造成幼菇死亡。手捏住要采收的菇体下部,轻轻扭转,松动后再向上拔起。采收后,在菌床上留下的基部洞穴要用土填满。采下的菇除去带泥土的菌脚,即可包装销售。产品质量应符合GB7096的规定。6.8.3转潮管理每潮菇采收结束后,清理床面,补平覆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调控棚室内温度至15℃~25℃,停止浇水,养菌3d~5d后,喷水增湿、催蕾,按第一潮菇出菇阶段管理。一般可采收3潮~5潮菇。
本文标题:DB1310T 303-2023 基于物联网设施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19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