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精品PPT】嘉兴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学嘉兴学院会计学院课程性质、目的、任务:《会计学》是文、经、管类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上重点介绍会计信息使用、分析及形成方法。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会计这一经济管理工具,在能够准确阅读会计信息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分析、运用会计信息的方法,并具备以会计信息作为依据进行决策的能力。课程内容:上篇:介绍会计信息主要的披露方式——会计报表,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概念、作用、结构及内容;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分类;介绍三张报表的阅读方法。中篇:介绍会计信息的生成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开设会计账户、复式记账方法、填制审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登记:介绍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下篇:介绍会计信息的分析方法,包括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应针对教材的上篇和下篇内容可做两个教学课件,以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配合理论教学可分三个单元进行。第一单元实训学生的会计信息阅读能力;第二单元实训学生的会计信息生成能力;第三单元实训学生的会计信息分析能力。作业方面:主要依据教材各章后的习题,布置8---10次作业。也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增补习题练习。考试环节:本门课程以闭卷考试形式作为教与学的检验。上篇会计信息披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涵义一、会计的定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关于会计涵义的两种主要观点1.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2.信息系统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旨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富有意义的经济信息。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记账是指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算账是指在记账基础上,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行政、单位是对一定时期的收入、支出、结余和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净资产进行计算);报账是指在算账基础上,对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是对其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结余及其财务状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合法性审查是指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对象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也就是说,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第二节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工作的质量要求、各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规则,以及一系列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程序和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绳。一、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它之所以又称假设,是指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人员对某种情况按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做出的合理推断或人为规定。(一)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界定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就企业类主体而言,其经济活动就是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同一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会计核算时间范围的界定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财产计价、收益确认的理论基础。(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对其进行的期间划分。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月度、季度、半年度(会计中期)、年度(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律通过人民币进行核算反映。货币计量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为条件的。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3.一贯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4.可比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及时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6.明晰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二)确认、计量、报告原则1.历史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2.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3.配比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三)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1.谨慎性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2.重要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三、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一)资产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两大类。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合理的预期将在一年之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之内被销售、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和待摊费用。除流动资产外的所有其他资产称为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二)负债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之内的债务;长期负债则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债务。(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实收资本;二是资本公积;三是盈余公积;四是未分配利润。资产=权益广义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权益狭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五)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概念,其本质是资产的转化形式,是企业资产的耗费。(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四、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表明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债权人和投资者(即所有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2、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表明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关系。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一会计等式表明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等式的恒等性会计的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数额相等的关系,从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来看,企业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或者反过来说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相等的关系。*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交易、事项、情况。交易——发生在两个不同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事项——发生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转移情况——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会计要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1.资产与权益同增2.资产与权益同减3.资产的此增彼减4.权益的此增彼减[例1-1]光明工厂2003年12月31日拥有资产1000万元,其中现金0.2万元,银行存款28.8万元,应收账款141万元,存货480万元,固定资产350万元。该工厂实收投资者投入资本350万元,银行借款200万元,应付账款400万元,利润形成的公积50万元。可用图表1-1反映资产
本文标题:【精品PPT】嘉兴学院会计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2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