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专题11 内能及其利用-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原卷版)
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2.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6.9km,用时5min45s,消耗燃油1.5kg,已知汽车的牵引力是2000N,燃油的热值为4.6×107J/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通过计算可知,下列结果正确的是()①汽车行驶速度是20km/h②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6.9×107J③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30kW④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0%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①和④D.只有②和④3.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C.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D.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5.小明用煤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正确的是()A.煤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B.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大C.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6.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7.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8.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错误的是()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来源:学科网]B.烧开水时看见冒“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屋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9..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10.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C.“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极11.以下几条摘录是出自某同学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来源:学科网ZXXK]D.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12.(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13.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14.如图所示,70kg的消防员沿着钢管匀速下滑时感到手心发烫,此时受到钢管对他的摩擦力大小和导致手心内能改变的方式是(g=10N/kg)()A.70N热传递B.70N做功C.700N热传递D.700N做功[来源:学|科|网]15.(2018•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B.C.D.16.小军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D.限压阀口“烟雾缭绕”,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运动时产生惯性B.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C.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9.天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会使手的温度升高,这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B.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20.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21.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都市蚂蚁”概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B.概念车在加速时,人往后仰是由于人受到惯性作用C.安全带做的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D.概念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其内能22.对比图中我国2017年发电量和2030年预测发电量,预测()A.火电发电量将减少B.水电发电量将增加C.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D.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23.下列关于材料、信息及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100μm范围内B.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大小只与长度有关C.我国海域深处蕴藏的大量“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D.用手机收看“华唐名师”的直播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24.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B.太阳能、水能、石油是可再生能源C.因为能量守恒,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移动电话是利用超声波来通信的25.小型汽车上的四冲程汽油机中,主要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26..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氯、碘、汞都是非金属元素B.醋酸、硝酸钾、二氧化硅都是化合物C.铁、木头、玻璃都是热的良导体D.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27.某智能百叶窗的叶片上贴有太阳能板,在光照时发电,给电动机供电以调节百叶窗的开合。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A.电能→机械能→光能B.光能→机械能→电能C.光能→电能→机械能D.机械能→电能→光能28.下列有关节的能源和信息传递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B.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C.节约能源只要提高节能意识就行,与科技进步无关D.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9.下列有关声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纹锁在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是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B.“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太阳能、风能、核能是目前正在努力研究、开发的新能源,它们都是可再生能源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总保持不变二、多选题[来源:Zxxk.Com]30.有一款新型充电宝,既可以利用太阳能给自身充电,又能给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给手机充电时手机电池相当于用电器C.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LED指示灯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三、填空题31.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_____℃[c水=4.2×103J/(kg•℃)]。32.蓄水量为1吨的太阳能热水器现在装满了30℃的水,经过光照后升高了2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J。[c水=4.2×103J/(kg·℃)]33.五月五是端午!到处能闻到米粽的飘香,其实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运动所致。34.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的特点。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也说明_____。35.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_____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_____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36.进入泸州市古蔺黄荆老林风景区时,我们闻到了花香,这是花香分子的_____现象;不能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透明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景区照片通过手机上传到微信朋友圈,是靠_____来传播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37.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的原理制成的。小华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而言,它的_____(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38.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__________,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观察到硝化棉___________。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9.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2)当管向右喷落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_____。40.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是利用_____传递信息的。(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红外线”)41.常见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_____组成;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_______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力.42.研究物理问题时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②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③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____
本文标题:专题11 内能及其利用-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27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