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专题16崇尚法治精神考点1尊重自由平等1.(2022年重庆A卷)今年修订后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让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明媚春天。该法依据宪法制定,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要求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校生就业的报考、录用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能消除两种教育的差异②禁止设置就业报考门槛,职校生的人权进一步得到法治保障③职业教育法依据宪法制定,彰显宪法精神,两者法律效力相同④适当降低对职校生的学历要求不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保障教育平等。②④:分析题干,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适当降低对职校生的学历要求不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禁正设置就业报考门槛,职校生的人权进一步得到法治保障,故②④说法符合题意;①:不能消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异,故①说法错误;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职业教育法与宪法法律效力不同,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2022年山东烟台)为引导养犬人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烟台市出台了《烟台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小丽爸爸对于条例中诸多条款很不理解,认为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如果你是小丽,应该这样劝说爸爸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③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④法不责众,不必在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自由的正确认识。①②③: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3.(2022年天津)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这启示我们A.无法治不自由B.有规则无自由C.自由是没有限制的D.自由就是无拘无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A: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法治与自由紧密相关,无法治不自由,A说法正确;B:错误,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C:错误,自由是有限制的;D:错误,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故本题选A。4.(2022年浙江温州)王某在防疫封控期间,擅自外出会友,隐瞒活动轨迹,最终被确诊忠有新冠肺炎,现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侦查。该案例警示我们A.自身生命无足轻重B.自由界限不可逾越C.诚信智慧无处不在D.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的理解。B:分析题干,王某在防疫封控期间,不遵守法律,受到法律制裁,说明自由是相对的,自由界限是不可逾越的,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故B说法符合题意;A: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故A说法错误;C:材料没体现诚信智慧,故C说法错误;D: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2022年甘肃白银)2022年3月16日,兰州火车站西出口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疫情防控检查时,一名男子拒不出示健康码,并暴力殴打工作人员,试图闯卡出站,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这启示我们①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事处罚②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③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④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法治和自由的关系。②③④:一名男子拒不出示健康码,并暴力殴打工作人员,试图闯卡出站,他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我们要知道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故②③④正确;①:违法必受法律处罚,只有犯罪行为才受刑事处罚,故排除①;故本题选D。【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6.(2022年江苏扬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这体现了A.同等情况同等对待B.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特殊情况优先对待D.一般情况区别对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平等的正确认识。A: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体现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A说法正确;BCD:平等也包括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特殊关照,而不是优先对待,B说法与题不符,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7.(2022年四川成都)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施行30周年。30年来,我国在出行、升学、就业、医疗等方面出台多种专门措施,为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上述举措①表明我国允许特殊人群享有一定的特权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③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④说明尊重自由平等应不同情况差别对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平等的正确认识。①④:残疾人和其他人是平等的,没有特权,只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①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②③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8.(2022年浙江杭州)从法律意义上看,老人乘坐公交车得到特殊关照,体现了平等含义中的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答案】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平等的含义。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体现的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判断错误。9.(2022年浙江宁波)信息化社会,数字化生活:购物网站总能“猜你喜欢”,旅游App总能“奉上攻略”,搜索引擎总能“查你所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猜你喜欢”数据背后的技术支“网络爬虫”技术背后的安全隐“数字时代”安全背后的法律边【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持患界网络机器人(俗称网络爬虫)是一种数据搜集技术,能自动高效地浏览网络抓取所需数据,为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提供便利。2021年杭州市西潮区人民法院办理了网络爬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第一案:某科技公司未经用户许可,利用爬虫技术长期保存用户的账号与密码在自己租用的服务器上,并出售获利。最终,该公司被处罚金,被告人周某翔等人获刑并处罚金。近几年我国连续出台并实施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填补了法律空白。(1)请判断周某翔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2)科技是把双刃剑。请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数字时代”青少年如何处理好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答案】(1)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2)科技会给人类带来双重作用。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世界联成一个整体,极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或如果科技成果应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违法犯罪)。(3)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可以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和自由,又要遵守法律,守住法治的底线。【解析】考点考查:犯罪行为、自由和法治、网络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国家意识、法治观念(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个人,需要运用犯罪行为的有关知识,从知识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最终,该公司被处罚金,被告人周某翔等人获刑并处罚金。他们受到的是刑罚处罚→周某翔的行为是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确。论据①: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世界联成一个整【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体,极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论据②: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第二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可依据教材知识作答。10.(2022年浙江绍兴)读漫画《扫码》,回答问题。(1)有人认为“扫码才能参观博物馆是对自由的侵犯”,请联系漫画①评析这一观点(2)针对漫画②中主人公面临的疑惑,你会建议他作出怎样的正确选择并说明理由。【答案】(1)这种观点是错的。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疫情期间要求扫码参观表面上是对自由的限制,实际上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2)不随便填写个人信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保护自己的隐私。【解析】考点考查:对自由的理解、合理利用网络能力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意识、公共参与(1)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观点:扫码才能参观博物馆是对自由的侵犯;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这一观点的正误;正误判断:错误;论据①: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论据②:疫情期间要求扫码参观表面上是对自由的限制,实际上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本题是辨析题,首先先提炼情境中的观点,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明确答题方向,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分析作答,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言简意赅。(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对漫画②中主人公面临的疑惑的选择,需要运用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从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炼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填写个人信息,填?不填?→在网络中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根据漫画内容,结合合理利用网络的相关知识,具体围绕着不随便填写个人信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保护自己的隐私等方面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1.(2022年江苏连云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小明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收集整理了以下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第三十一条学校应当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帮助未成年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7—9年级(部分)课程目标: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立志做未来的好建设者。课程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1)学习过程中小明产生了疑惑: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这是否违背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请为他解疑答惑。(2)小明发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课程标准中都提出要组织未成年人参加适当的“劳动”。请举两例你参加过的劳动,并结合材料谈谈劳动的价值。【答案】(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这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并不违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2)示例:洗碗等家务劳动;义务植树等公益劳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本文标题:专题16 崇尚法治精神(第01期)-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29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