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2、多媒体课件。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今天他们藏在哪里?幼:田野里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⑴刚才你玩了什么?幼1:蒲公英幼2:麻雀窝幼3:苍耳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参考资料,少熬夜!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3、幼儿互相交流。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4、逐步展示课件。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活动反思: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幼儿园科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二、教学重点: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三、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木材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中的家具吗?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导入新课。活动二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种的木材,让学生谈谈搜集过程中的体会。探究过程;1、提出关于木材的问题(1)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你想研究关于木材的`哪些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讲问题一一板书出来。(3)让学生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分组,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2、对所选的问题尽心分组研究(1)小组同学共同制定研究计划。(2)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提出有效计划(3)各小组在其他小组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研究计划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4)教师进行试验前的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提醒学生注意试验安全,出示“研究提示”。(5)学生进行实验活动3、各小组进行实验成果展示(1)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记录、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2)教师、其他组同学进行适当补充。4、进行二次交流,获得认识。(1)教师提出要求;对各组同学的研究进行汇总,有哪些收获?(2)总结;木材的共同特点。5、认识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1)展示一棵树长到成才的时间材料。(2)认识到木材是天然材料。(3)展示生活中对木材的浪费情况。参考资料,少熬夜!(4)小结;木材生长期长,来之不易,要珍惜木材。6、创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1)学生自由想象(2)20年后木材的展望7、自由活动(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组;一组观点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制品,另一组观点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制用品。(2)、学生充分展开辩论活动(3)、教师针对同学的辩论进行总结8、拓展活动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照这样计算,一年会用掉多少木材?幼儿园科学教案3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简单的推理能力。3、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感知、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年一个轮回的规律。活动准备:1、教具:自制生肖钟、山洞大山的图片。2、学具:蛋糕盒制作的钟面、十二生肖的图片。胶水等3、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时钟。活动重点: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活动难点:知道十二生肖每12年轮回一次。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生肖钟,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二、展开1、了解十二生肖的12种动物,简单的感知其排列顺序,理解其含义。(1)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从哪开始数呢?老鼠第一?谁第二?谁第六?小兔第几?(2)小朋友当中有没有属“小老鼠”的?为什么说自己是属“小老鼠”的?(引出“属相”一词,丰富幼儿词汇)小朋友还知道有什么属相?(3)小朋友的属相为什么有的是牛、有的是老鼠、不一样呢?(幼儿交流讨论)小结:同一年出生的孩子属相就一样,猪年生的属猪,牛年出生属牛……一年一个属相。(4)结合生肖钟观察一共有多少种属相。小结:原来,钟面上的12种动物就是人的12种属相。2、发现。感受十二生肖12年轮回一次的规律。参考资料,少熬夜!(1)你还知道谁的属相?(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亲人的属相)(2)想不想知道客人老师的属相?我们一起去采访好吗?(3)幼儿交流采访结果、(4)结合交流采访结果,引导幼儿思考:有的客人老师的属相和小朋友的一样,也有的老爷爷的属相和小朋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幼儿结合“生肖钟”进行思考。鼓励幼儿说出客人老师的属相是以前轮回到的,小朋友的属相是以后轮回到的,属相是不停的轮回的,一年一种属相)(5)十二属相轮回一次要多少年?(6)小结:十二生肖12年一个轮回,一年一个属相,不停地向前的轮回。3、讲解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来并初步熟悉其排列顺序。(1)十二生肖为什么会这么排队,你知道吗?(鼓励幼儿按经验讲述)(2)介绍一个神奇的关于体育比赛的故事,引导幼儿熟悉故事并复述故事。三、结束和幼儿一起制造生肖钟。1、小结:今天小朋友在生肖钟上发现了许多秘密:人的属相有12钟,属相12年轮回一次,一年一种属相。2、今天小朋友自己也来做一个生肖钟。附故事:十二生肖在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想给这十二种动物排个队,可是怎样排呢?十二个动物出主意:大家来比赛,按胜负决定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玉皇大帝来做裁叛员。比赛开始了,参加第一个项目的是钻山洞比赛。老鼠、牛、老虎站在起跑线上。听到口令,老鼠一窜就钻进了山洞。老虎看见了心理也非常的着急,也学老鼠的样子想钻进山洞,但是不小心,脚一滑摔了一脚,等老虎爬起来的时候,牛已经钻进了山洞,老虎得了最后一名。紧接着进行的是爬山比赛。兔子、龙、蛇早早的站在起跑线上,口令还没有响,蛇就积极忙忙往山上爬,玉皇大帝判蛇犯规退出比赛。兔子又蹦有跳非常灵巧,龙要一步步往上爬,兔子得了第一名。第三项比赛是跨步比赛,谁的步子跨的大,谁就得第一,马、羊、猴准备好了,马跨出了一大步,羊的步子比马要小,猴的腿最短,跨的步子也最小。最后一个比赛项目是跳高比赛,鸡狗猪听到口令,大声一叫,鸡跳过去了,狗跳过去了,但是把横竿给弄倒了,猪鼓足了劲也没有跳过去。]比赛结束了,按照比塞的结果,老鼠排在了第一,猪排在了最后,次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参考资料,少熬夜!幼儿园观察类科学教学教案4活动目标:乐意观察、记忆图片并寻找规律。活动准备:1.卡纸32张,大小各一对的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动物图片各一对。2、卡纸16张,红色6张,黄、绿色各5张。(2份)活动过程:(一)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4张放好。图片朝下)我这儿有些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图形,我依次翻,比如:我翻第一张是个苹果,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苹果,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给这队奖励,最后比比两队谁的奖励多就赢了。(教师依次翻卡片)(二)玩游戏1、水果类2、动物类3、图形类(三)体验颜色规律1、把16张有颜色的卡片放成如下格式: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红刚才是我翻一张,你记住一张,这次我要把所有的卡片都给你们看,请你们找一种最容易的方法把它记住。其实办法有许多,可以一个个看记,也可以一下子看出来记住。(幼儿记忆一会,然后遮住这16张卡片,教师指一张问“这是什么颜色”知道幼儿可以站起来回答。)2、最后请幼儿讲述记忆的方法,教师小结。幼儿园科学教案5活动目标: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活动准备: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2.学生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对影子的探索兴趣。1.教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1.教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四)绘画记录,请学生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1.教师提醒学生思考怎样
本文标题: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4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