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员笔记本摘抄内容范例(通用4篇)
党员笔记本摘抄内容范例(通用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党员笔记本摘抄内容范例(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党员笔记本摘抄内容【第一篇】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定力的重要意义政治定力是对一个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灵魂和命脉,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端重要。政治定力强,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迈向成功;政治定力弱,我们的事业就会出问题。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兴衰安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增强政治定力是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客观要求。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取得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强大定力,要有敢于斗争的战略勇气、革命胆略和善于斗争的科学方略,要有非凡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和沉着冷静的行动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挑战不断增多。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遏制我们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在深度影响我国。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极其艰巨繁重。从党内看,指出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和紧迫。党员干部只有保持政治定力,才能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增强政治定力是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总体上看,大多数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是好的。但也应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定力上还存在着突出问题。比如,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途命运缺乏信心;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异化变质;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强,在大是大非面前糊里糊涂、人云亦云,缺乏主心骨;政治行动不坚决,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落实不力,在贯彻执行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违反党纪,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组织意识淡漠,躲避组织监管;腐化堕落,抵御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走向腐败和犯罪等等。这些问题尽管是少数,但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出了问题,其政治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增强政治定力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启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政治定力始终发挥着“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重大历史关节点上,显得尤为突出和可贵。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陷入低潮,一些人对革命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在这危急时期,X_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政治定力,进一步坚定了党和红军对中国革命胜利前途的信心和决心。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困难,X_告诫全党,要保持清醒头脑,用高度的热情、勇气、信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X_以非凡的政治定力,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求党员干部“在根本问题上毫不动摇”。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提供了重要保证。相反,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如顾顺章、向忠发、张国焘等信仰动摇、背叛革命,给我们党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各种利益和诱惑面前失去政治定力,走上腐化堕落道路,给我们党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__、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就是这样的典型。缺乏政治定力,最终会成为被历史大浪淘走的泥沙;保持政治定力,最终会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党员笔记本摘抄内容【第二篇】党的以来,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最近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他又集中强调了守纪律、讲规矩问题,明确要求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发展,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高纪律建设科学化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守纪律、讲规矩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也不成其为政党。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纪律和规矩。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担负着前所未有的伟大使命,尤其需要守纪律、讲规矩。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毛泽东说,我们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他特别把纪律放在最前面,就是认为有纪律是党的基本特征,是决定党能否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他还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两者都不可少。邓小平说,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党员规模最大的政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执政,如果党的纪律不严明,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都会大大削弱,党就难以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守纪律、讲规矩。我们党是团结统一的集体,这种高度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既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自觉,又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纪律和规矩作为全党一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为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离开了这一条,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人不讲规矩则废,党不讲规矩则乱。事实证明,如果纪律和规矩不能立起来、严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慢慢产生,消极腐败现象就会四处蔓延,党就有可能沦为一个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就没有什么团结统一可言。从这个意义上讲,谁破坏了党的纪律和规矩,谁就破坏了党的团结统一。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强调守纪律、讲规矩。因为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对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而对守纪律、讲规矩也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我们党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始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党内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在纪律上规矩上进一步严起来,才能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身为党员,就必须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这是一个合格党员、合格干部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带根本性的检验标准。比如,对那些没有明文规定一定要报告的事项,究竟向不向组织报告,最终要看党员、干部的党的观念强不强、党性强不强。换句话说,就是看其有没有守纪律的意识、懂规矩的素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是从漠视、破坏纪律和规矩开始的。强调守纪律、讲规矩,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党的纪律和规矩具有丰富内涵我们党的党内规矩主要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它是一个完整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二是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一种刚性约束,是“硬规矩”。三是国家法律。国家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全党必须模范执行。四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这些传统和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而它们也是一种规矩,是党内规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规矩虽然没有形诸文字,但却是一种传统、一种范式,同样属于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老党来讲,要把党管好治好,不仅要靠党章和纪律,而且还要靠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就是说,要坚持遵循这类特殊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这类规矩与其他党内规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它与党的纪律相比较,纪律是成文的规矩,而这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约束,而这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类规矩是党的规矩体系中的有机成分,是与党章、纪律、法律相并行的党内规矩。要求全党守纪律、讲规矩,实际上就是要求遵守党的各方面纪律和这一类规矩。懂规矩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尽管党内规矩有的有明文规定,以纪律形态出现;有的没有明文规定,以规矩形态出现,但是作为一个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对党内的所有规矩包括那些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都是应该懂的。如果不懂的话,那就不具备当干部的觉悟和水平,就可能犯错误、出问题。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党的纪律和规矩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党的建设需要,逐步健全党的纪律和规矩体系,确保其系统配套、务实管用,防止脱离实际、内容模糊不清、滞后于实践。要把那些反复被实践证明有效管用、业已比较成熟的不成文的规矩,逐步上升到纪律层面,进入纪律的范畴。以同志为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局就定规矩,制定了八项规定,在全党树立了新形象,形成了新气象,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党的纪律和规矩建设。党员笔记本摘抄内容【第三篇】时间:2021年3月9日地点:乡会议室学习内容:如何培养法治思维(一)充分认识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冲突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人治治国的历史,人治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以基因的形式代代相传,流淌在国人的血液中。相比而言,依法治国的实践才刚刚起步。人治俞法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治国理政的方式。法治思维崇尚良法之治,人治思维信奉贤人之治。只有在认清人治思维的危害、与法治思维的冲突等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逐渐压缩人治思维的空间,树立法治思维的主导地位。(二)营造党员、干部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的外部环境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逐步改善法治环境,从外因上形成动力和压力,促进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要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结合中国国情,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立法工作,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法律体系。20__年3月10日,全国人大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确立之后,只是完成了立法任务的阶段性目标,并不意味着立法工作的终结,而是在更高起点上的新开始。随后几年,我国在立法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五大体系和六大任务,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营造法治思维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定长期的规划。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还需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养成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家庭、学校、社会协同配合,长期不懈才能实现。2021党员学习笔记本篇2时间:2021年4月23日地点:乡会议室学习内容:党员、干部应自觉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目前,我国有8600多万共产党员。这个庞大组织的成员如果都能培养和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对推动依法治国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党员、干部应主动转变观念,在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的道路上先行一步,作出表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律是为人服务的。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不在法律本身,而在于通过完善科学的立法和严格公正的执法,彰显人性,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上还是指人的发展,而非物的层面。因此,党员、干部只有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摒弃人治思维,自觉培养法治思维,并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自由。认真学习各种法律制度。党员、干部不能是法盲。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是前提和基础。如果不懂法,就谈不上法治思维。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构成是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涵盖了法律
本文标题:党员笔记本摘抄内容范例(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50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