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参考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参考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参考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2.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二、体验活动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5.填写我的解释。6.交流我的解释。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小结: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篇】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过程与方法: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n。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教学过程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参考资料,少熬夜!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一)预测活动(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预设:①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②用画图的形式。)(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材料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参考资料,少熬夜!5.实验安全提示。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板书设计2.水沸腾了水中:气泡产生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上:热气产生水沸腾:100℃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2、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二)自主学习:参考资料,少熬夜!1、认识纤维。(1)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2、学生认识布料。(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2)分组研究。(3)小组汇报。(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5、研究布是怎样织成的。(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2)学生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三)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发展史。教学目标:【第五篇】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2、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本文标题: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86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