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例【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例【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例【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儿童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重点难点认识注释,并能够借助注释帮助了解《儿童和平条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诗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熟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认识注释,知道注释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观看画面,谈话导入近年来,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我们随着画面到那里去看看。(出示课件)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法?二、揭示课题,认识注释1、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引导学生观察课题和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课题右上方有符号)3、教师引导:这是什么意思呢?那位同学在预习中弄明白了?打开课本55页,看“金钥匙”,自己读读看这是什么意思。4、读读《儿童和平条约》的注释,看看它说明了什么?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总结: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我国石家庄市的刘玲同学代表我们中国儿童在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举行的《儿童和平条约》签字仪式上签了字。这个和平条约到底说了什么呢?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想想“宣告”是什么意思?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2、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评价,推荐一名代表发言。3、各组代表发言、同学评价。参考资料,少熬夜!(总结:这首诗主要内容是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4、学生集体读全文。四、自学生字,交流释疑1、和同桌交流一下,预习中你发现的这些生字的注意要点,提出问题,两人探讨。2、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根据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和书写的再强调。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以及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2.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海豚为什么乐于救人,学习它助人为乐的品质。2.进一步学习、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在电视、电影中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你们知道吗?海豚除了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因此,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是一种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课《海豚救人》(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2.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见义勇为、精疲力尽,不可思议……”等词意。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四、读课文,理解条理1.分小组朗读课文,标然段序号。2.想想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3.讨论后指名回答。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海豚常常救起落水的人们。第二部分:(5~8自然段)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五、从问题入手学习本课1.读1~4自然段,看1自然段与后面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2.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文中举了几个例子?(抓词句展参考资料,少熬夜!开学习)3.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哪些表达,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列举、数字、拟人、比较。比较是指鲨鱼的狰狞凶残与海豚的善良比较,体会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说法。)4.海豚为什么救人?在课文(5~8自然)中找出答案,这部分还用了举例的方法。六、通读全文,交流表达方法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七、、拓展1.再读全文,说说学了本课,你对海豚有哪些了解,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品质(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2.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介绍给同学听。八、作业1.回答问题。(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2)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查找有关海豚的其他资料。板书设计海豚救人海豚救人:托、驮、甩赶、护送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围、陪伴人类的好朋友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参考资料,少熬夜!帘洞。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第一部分。(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2)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板书设计猴王出世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教学反思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出发》《老师》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毕业班的学生了,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呢?(生交流)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你们真的长大了,少了些童年的挚嫩,多了分少年的沉稳!少了些童年的任性,多了分少年的责任!还记得咱们五年级学习的那首题为《少年》的诗歌吗?(师生齐诵诗歌《少年》)3、过渡:少年,一个意气风发的美好年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柯蓝先生笔下的少年旅行队,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吧!3、板书课题、齐读。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并观察思考,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分人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重点关注“簿”字(出示形近字比较:“薄”和“簿”),反馈:这篇课文里面含有一些小标题。(生述有哪些小标题,师相机板书)3、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小标题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并与开头构成了总分关系)4、师小结: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会就发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这是1篇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小标题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少年旅行队去了不少地方,不管去哪儿,他们旅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在生活中学习)5: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书上有作明确的解释吗?师相机板书:“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里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所以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三、品读诗歌:1、生齐读句子,师述:这两句话似乎写得很空洞,不易捉摸,但只要你静下心来品读课文,你定会对这两句话有更为具体、更为深刻的认识。默读全文,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勾画下来。2、反馈交流《出发》部分:师生交流(预设阅读点):(1)、“明亮的阳光在喊他们……到生活里去”生读句子,谈体会;师:短短的一句话里竟然用到了三个“喊”字,你体会到参考资料,少熬夜!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队员们出发前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2)、“都准备好了吗?没有忘记带昆虫吗?没有忘记带标本箱吗?没有忘记带笔记本吗?”)生读句子,谈体会;师:总觉得这句话有些罗嗦?既然问“准备好了吗?”为什么还要问后面那一连串问题呢?(引导学生发现:前一句与后面三个问句构成了总分关系,这样些更能体现出少年旅行队的兴奋与急切的心情)能试着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谁能试着说一组总分关系的问句(指导句子练习)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例【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86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