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经典资料 > 构建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思考
构建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思考作者:秦一丹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素莲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系统性思考-经济问题2004,(10)内部控制理论从其产生、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其历史演变轨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形成、发展与完善两个阶段.对内部控制的理解,目前主要有结构说、制度说和要素说等几种较为典型的观点,尤以COSO报告为代表.本文结合已有的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成果,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系统性思考,即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等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各要素间的耦合.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中心,信息与沟通是平台,控制活动是手段,监督是反馈机制.2.学位论文李建国论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2005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已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一统”格局逐步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金融技术和金融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课题。特别是近一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频繁爆发大案,尤中行“高山”案,建行“张恩照事件”最为引人注目,近期大案爆光的频率之高,涉案金额之巨,在国内银行业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大案要案,涉及金额巨大,情节恶劣,不但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给金融业信誉带来了不良影响,2005年似乎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多桀之年。按照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的说法,当前国内银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集中爆发期。这些案件的发生是旧体制的弊端、当前的社会矛盾以及传统的银行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与作用的结果,但主要还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管理不完善,基本制度执行不力,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独立性和审慎性等不健全因素所致。因此,如何借鉴国际经验与教训,如何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控问题的现状,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便成为本文基本的写作动机。第一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概述。本章从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入手,介绍了内部控制经历的四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在此基础上引出最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涵义和要素,然后简述了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意义和目标。第二章西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本章首先详细阐述了巴塞尔体系中的内部控制理论,然后介绍了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建设的最新成果,包括美国、德国和英国,根据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最新成果,指出其给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带来的启示,如其监管机构的权威性;严格的内部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的划分;有效的授权与审批制度;合理有序的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电子化风险控制;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等。第三章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成因。本章主要根据国外银行业内控建设取得的最新成果,从构成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这五个方面包括:控制环境方面、风险评估方面、控制活动方面、信息交流与反馈方面、监督评价与纠正机制方面。在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上述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后,文章接着详细分析了引起这些内控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便下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第四章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这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源自于选题和本文前三章的论述。该章从构成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详尽阐述了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思路。第一是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环境建设。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以良好的控制环境为基础,控制环境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决策制度等控制环境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二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评估体系。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在目前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应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控风险的动态风险评估系统,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培训风险管理人才,学习国外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完善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程序,建立市场风险评估方法和基本模型,重视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的评估,特别是要重视新业务的风险评估。第三是改进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即要强化认识,整章建制;完善结构,相互制衡;科学授权,完善岗位责任制;积极创新,拓展中间业务分散银行风险。第四是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的现状,提出强化国有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加强和改进国有商业银行信息2系统的建设和基础工作;完善信息系统的控制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第五是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按照独立性原则进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设计,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完善内部审计方法,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把一批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3.期刊论文王宇基于ERP的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思考-管理学家2010,(3)本文分析了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要素的变化,旨在对我国企业如何正确运用ERP改善内部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4.学位论文袁皓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改善2001现代公司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经突破传统的查弊纠错功能,其目标不仅仅包括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而且不将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以及提高经营效率纳入其中.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成应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要素,而控制环境与风险评估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两个部分.作为公司控制权结构具体体现的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监控的角色,成为公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机制也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结合点在于内部控制环境上.因而,结合公司治理建设,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培育和优化是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根据该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该文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的根源在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具体表现在:董事会的独立性较差、职责分工不明确;监事会监督乏力;未设置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等方面.因此,该文建议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举措在于:一、在改变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善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组织结构,设置审计委员会,提高董事会的监督效率,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二、对监事会进行制度改革,并与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一起进行内部监控体系的重构,并鼓励三者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三、加强内部控制关键点的设计与构造,包括柔性控制措施及硬性控制措施.在当前,尤其要注重管理阶层的道德观、企业文化、控制精神等柔性控制的建设.现代社会中,风险因素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元素.实施风险评估可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最终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在结合对两家ST上市公司-ST猴王、ST郑百文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该文提出要借鉴西方各国的内部审计及实施控制/风险自我评估(CRSA)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实施风险评估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在中国上市公司建立风险评估的基本模型,上市公司可以针对目前存在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评估和管理.5.期刊论文蒋岭.JIANGLing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拉开了我国全面、系统地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序幕.文章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认识出发,阐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等五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改善措施.6.学位论文李克澎ABC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研究2006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绝活,而失败的企业却是相似的。究其根源,归根到底恐怕逃不出两个方面的原因:公司内部控制不力和内部治理不完善。本文运用COSO报告的标准与评价方法,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对ABC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进行研究,详细分析ABC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本文运用了案例分析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ABC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进行研究。本文由ABC集团公司近期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然后有系统地回顾了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而运用COSO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定义,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详细分析ABC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成因;同时运用COSO的观点对ABC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改善建议;在结论部份,本文总结出一个公司如果内部控制体系出现问题,主要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或者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不合理,没有能够达到COSO有关内部控制体系五要素的要求;或者是内部控制体系没有能够按照设计的标准,被严格地执行。另外本文对于我国企业如何改善内部控制体系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一个创新点是突破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于内部控制的三要素定义;即控制环境、会计体系和控制程序,运用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理论框架,即内部控制五要素,系统完整地分析了一个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7.期刊论文徐红兵.XUHong-bing完善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研究-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5(6)文章在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监督等控制要素的框架下对完善图书馆的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8.学位论文姚友胜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2004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是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灵活性、自我学习以及组织虚拟化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与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一元导向密切相关的.传统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强制控制的特征,它是建立在管理效率提高和X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通过采用一系列监督和控制措施来确保组织成员能够提供与其报酬相对应的贡献,适应了实体经济运行和管理的要求,这是传统的内部控制系统诞生的经济根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内部控制思想的演变是相互促进的.信息是内部控制的核心问题.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成本并改善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分布,实时而充分的信息与沟通已经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建立在实时充分的信息基础上的实施的控制活动弱化了传统的事后监督的功能,实时的监督则与实时的控制活动融为一体.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素结构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各要素的内容较传统的内部控制均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关联性、业务单元的学习能力、价值观、人力资源特征等几项内容.这样的控制环境,要求其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和知识,依靠知识员工的创造能力,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的风险将主要是知识员工科学行使其决策权的风险.控制标准的一元化,以及以企业所有员工的自我控制为特征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的控制活动,使得实时的信息成为衡量整个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唯一标准.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表现为以优化决策为中心的、全员参与的自我主导型的内部控制特征.内部控制评价引导企业提高自我控制以及有效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分别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进行.针对内部控制评价所涉及的普遍性内容和表现形式,本文还提出一般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评价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探讨模糊分层评价方法(AHP)在内部控制定量评价应用的可行性和广泛性.内部控制评价的定量化,提高了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全员参与的自
本文标题:构建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9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