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市场营销系康庄会计学原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涵义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导致了会计的产生结绳纪事《周礼》最早记载了官方的会计活动与官职。西周“日记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宋元:四柱记帐法官方:“元管、新收、已支、见在”民间:“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会计学原理第一节会计的涵义2、古代会计早期的会计是实物会计。早期的会计记账方法是单式记帐法。在这一阶段,会计还不是独立的学科。3、近代会计始于复式记账法的运用货币计量与复式记账法的充分运用是近代会计的标志,有两个里程碑:1494年(意)卢卡.巴基阿勒出版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系统阐述了复式记账法;19世纪英国进行了产业革命,从而产生了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使得会计服务对象扩大化,会计内容也有所发展。会计学原理第一节会计的涵义4、现代会计20世纪50年代以后,会计与管理直接结合。在实践中,一方面形成了以“公认会计原则”为基本约束的财务会计;另一方面剧烈的市场竞争与多变的市场环境迫使管理对会计信息提出新的要求,形成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会计学原理第一节会计的涵义会计分支基础会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技术财务会计: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成果成本会计:进行成本预测、计划、计算、分析控制和决策管理会计:结合经营管理,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规划审计:检查、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会计学原理第一节会计的涵义二、会计的定义会计,是对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业务,以货币为主要度量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提供财务信息,作出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实行控制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学原理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企业、企业经营活动与资金运动过程1、企业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1)企业的类型单人业主企业合伙企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学原理第二节会计的对象(2)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企业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其经营行为必然受到各种经营环境因素的制约。1)企业经营外部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2)企业内部环境人、财、物会计学原理第二节会计的对象(3)企业目标企业在一定时期希望达到的成果和结果。利润目标非利润目标(4)企业的权利与义务财产独立企业利益独立企业责任独立(5)企业行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做出的决策和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行为受到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表现为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企业行为受到国家管理企业的方式的影响。企业行为受到市场的影响。会计学原理第二节会计的对象(6)企业的本质与特征本质: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企业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契约关系。基本特征:企业以获取盈利为基本生产目的或出发点。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2、企业经营活动与资金运动(1)资金进入企业资金投入,以构建财产物资、支付前期费用,进而形成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销售收入、租金收入、商业及银行信用的运用、单方面价值转移等。会计学原理第二节会计的对象(2)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依次通过供、产、销三个基本过程,从货币资金开始转化为生产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再回到货币资金,以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3)资金退出企业由于偿还各种债务、支付股东红利等原因,企业部分资金不再参加周转而流出企业。这些原因包括:归还贷款、偿还应付款项、缴税、分派利润和股利、破产清算等。资金投入、资金循环和周转以及资金的退出,构成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主要内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化过程,也是企业发生费用、取得收入和获得利润的过程。会计学原理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二、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1、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过程。会计是利用货币度量进行计量,对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工作。再生产过程不仅表现为物质运动,也表现为价值运动,即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资金存在多种具体的表现和存在形式,这就形成了会计具体对象。2、会计具体对象:权益和资产资金的具体表现和存在形式,在会计上统称为资产。资金有其取得的来源,在会计上统称为权益。资产表明企业拥有哪些经济资源,权益则表明谁对这些经济资源享有要求权。会计学原理第二节会计的对象可见,资产和权益是资金这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没有资产就没有权益,没有权益也就没有资产。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量应该等于权益总量。会计学原理第三节会计的性质、特征和职能一、会计的性质(经济信息系统)1、会计的目的1)受托责任论会计应能够向资金提供者提供评价管理人员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信息。现在,受托责任的对象已经拓展在管理人员、股东和债权人关系之外,还应该包括国家、银行与金融机构、潜在投资者、供应商等方方面面。2)决策有用论即会计应向企业利得者提供有助于他们作出投资、信贷等决策的信息。会计学原理第三节会计的性质、特征和职能2、会计环境与制约条件企业的经营内外环境。会计方法本身的约束性。3、控制会计要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状况与前景,必须对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控制。4、输入-转换-输出输入,根据核定的原始资料,确认交易与事项转换,将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料,经过会计方法、程序的加工,转化为满足特定管理和其他用途的相关信息。输出,按规定的格式或特定的要求,把已经处理完毕所形成的财务信息传送给特定的使用者。会计学原理第三节会计的性质、特征和职能二、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内容1、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及其变动交易、事项等信息2、关于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绩效3、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4、关于企业管理集团是否尽责的信息5、非财务信息和未来的信息三、会计职能(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1、反映职能指会计利用货币计量客观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管理经营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事前反映、事后反映记录和分析都是反映。会计学原理第三节会计的性质、特征和职能2、监督职能指会计通过预测、计划、记录、分析、控制、检查对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预算执行过程实行监督,保证经济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和实现预定的目标。事后监督、事中监督、事前监督3、参与经营决策职能指通过会计反映职能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帮助企业决策者筛选最优的方案。会计学原理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一、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这一假设为日常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范围;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3)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活动区分开来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学原理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保持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直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将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3、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及时结算盈亏,编制报表,向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持续经营,分期反映和核算。通常会计期间为一年,称之为会计年度。在我国为公历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会计学原理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4、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利用货币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的同时,也要求采用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补充,以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人民币是记账本位币。5、权责发生制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凡是当期取得与应得的收入,或者应付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该当作当期的收入或费用。与之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即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会计学原理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则: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确认和计量的和修正性。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6个)1)客观性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具体要求:会计核算真实工作方法正确会计信息可靠会计学原理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2)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与决策有关,提供决策信息。相关性原则强调能够反映各方面具有共性需要的信息。3)可比性(横向可比较)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要求:企业制度应尽量减少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企业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会计学原理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4)一贯性(纵向可比较)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有关法规变化,或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时,可以变更会计政策。5)及时性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要求:取得凭据、数据处理、贬职报告、信息提供均及时。6)明晰性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使用。要求:记录准确清晰、凭证填制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报表项目完整、勾稽关系清楚、数字准确。会计学原理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3个)1)配比原则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具体包含两层意思: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费用配比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2)历史成本原则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依据:实际发生、有依据、便于查核数据容易取得会计学原理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与当期及以后多个期间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3个)1)谨慎原则(审慎原则、保守主义)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注意:谨慎原则不能滥用。会计学原理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2)重要性原则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营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3)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会计学原理第二章会计要素与账户第一节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作为信息系统,在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处理程序与方法,即依顺序进行的会计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填制和审核凭证、复式记账、登记账簿、试算平衡、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账项调整、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这些过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故称为会计循环。一、设置账户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需要建立账户系统。每一个账户反映某一类经济业务。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企业账户是按照国家同意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学原理第一节会计核算方法二、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凭证: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并且可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1、审核并确认原始凭证2、确定适用的会计账户3、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三、复式记账要求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可以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与否。四、登记账簿(过账)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法,将发生会计学原理第一节会计核算方法发生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而又相互联系地在账簿中加以全面反映,以便提供完整而系统的会计信息。即将分录所记
本文标题:会计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1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