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1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16.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17.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18.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19.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20.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2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22.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23.“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24.“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的账户。25.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用,叫做生产费用。26.“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27.“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各项间接生产费用。28.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29.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30.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31.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32.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33.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34.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35.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36.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37.备抵账户:亦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3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39.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40.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帐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账簿又是积累、贮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41.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42.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4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帐页内按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帐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44.总账:是指按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账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指标。45.明细账:是指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46.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47.结账:(理解)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48.帐证核对: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49.帐帐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50.帐实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51.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帐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帐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52.日记总账:是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科目都集中设置在一张帐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月末将每个科目借、贷方登记的数字分别合计,并计算出每个科目的月末余额。53.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54.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55.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56.未达帐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57.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58.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静态。59.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60.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1.库存现金:出纳人员保管的日常备用金。2.银行存款: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3.交易性金融资产:为短时间内(一般在一年以内)进行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4.应收票据: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即通过银行签字盖章的延期付款凭证,付款期限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5.应收账款: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应收而尚未收到的款项。6.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7.其他应收款: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包括职工预借的差旅费、代职工垫付的有关费用、应收的各种赔偿收入等。8.材料采购:已购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的采购成本。9.原材料:库存的各种材料的成本。10.库存商品:库存的产成品、外购商品的成本。11.长期股权投资:购入的打算长期持有的股票投资的成本。12.固定资产:购置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动力设备等资产的原价。13.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因使用而分期转移到成本、费用中的价值损耗。14.在建工程:自建固定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15.无形资产:持有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资产的成本。16.短期借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17.应付票据: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开出的商业汇票(即通过银行签字盖章的延期付款凭证,付款期限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18.应付账款: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应付而尚未付出的款项。19.预收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20.应付职工薪酬: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21.应交税费: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22.应付利息: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短期借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等应支付的利息。23.应付股利:企业已分配但尚未支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24.长期借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25.实收资本:企业实际收到的各个投资者应该投入的资本。26.盈余公积:从净利润中提取的法定的盈余公积和公益金。27.本年利润: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具体根据当期各种收入、费用的计算结转)。28.利润分配:按照法定程序实际分配的利润数额。29.生产成本:企业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30.制造费用: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修理费等。31.主营业务收入:因销售商品(制造业、商业)、提供劳务(修理修配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饮食业等)等主营业务所发生的收入。32.其他业务收入: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33.投资收益:因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所获得的收益。34.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取得的罚款收入、接受的捐赠、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等。35.主营业务成本: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36.其他业务成本: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销售材料的成本等。37.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经营活动(包括主营业务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不包括增值税。38.销售费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包装费、展览费、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39.管理费用:企
本文标题: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1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