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小组工作计划书【精选5篇】
小组工作计划书【精选5篇】时间过得飞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写工作计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小组工作计划书【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组工作计划书【第一篇】一、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生活、学习、情感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对于心理压力,一般人都简单得想办法宣泄掉,在感觉上可能暂时地轻松,然而,如果没有找出内在的真正原因,及时进行心理梳理和调整,宣泄的方法将会很局限。进大学之前老师总对我们说读大学就不那么辛苦了,再坚持一下就好了,让我们总是怀着“大学就是天堂”的心理,然而当我们真的经历过大学生活后,却会发现,大学生活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与挫折。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压力确实很大。希望通过小组活动的专业方法,帮助存在压力的本校大学生,找到生活的动力和希望,减轻压力。二、理论框架1.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1)包容的需要(2)支配的需要(3)情感的需要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压力就会产生。3.小组动力学:试图用团体动力学理论来解释社会实际问题。三、目标及目的:总体目标:在娱乐休闲的同时,达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绪表达与疏泄,并提高大学生生活能力的目标。具体目的:(1)通过组员们在活动中的交流和经验分享来自由地表达自己,也增强其对他人的了解;(2)帮助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生活的朋友圈,每个组员至少能与小组中的两个以上成员形成一个朋友圈,方便日后的交流。(3)协助小组成员学会感知压力,减少压力来源,使其顺利成长和发展。(4)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在生活中的困难,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建立起自信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四、服务对象乐山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特点: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面临的各方面压力大,带来的焦虑情绪,不知如何处理。五、小组特征1、性质:成长小组,自助或互助小组2、持续时间:4周(20xx年12月31日至1月26日)3、小组规模:共组织两个小组,每组8位服务对象,1位小组领导,1位观察员。4、活动频率:一周一次六、招募方式1、服务对象自主报名参加:(1)通过Q群、微博、微信,校园贴吧,校园网等网络手段宣传招募信息;(2)在校园宣传栏张贴海报的方式宣传招募信息。2、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社工在校园范围内进行相关调查后亲自邀请对象参加。小组工作计划书【第二篇】一、小组名称:“网事”小组——让网瘾成为往事二、基本理念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是危害:性格孤僻、学习恐惧、精神不济、焦虑、失眠等。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自我发展,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治疗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网络成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引起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课余生活单调,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差;摆脱孤寂,宣泄压抑情绪;逃避学习,逃避现实;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满足好奇心等几方面的内容。我们这次小组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鼓励小组成员就网络成瘾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成瘾状况,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解决它。从认知的层面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关键阶段,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网络成瘾程度确定目的,制定行动目标和计划,对每个成员的行为变化给予反馈。最终使成员合理上网,丰富大学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三、重要理论延安大学有网瘾大学生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向他们提供服务的介入点,从他们的需要出发,解决或者缓解他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社工的工作技巧,不断发现病他们的需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的身心健康并使其全面发展。我们在与大学生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之后,逐步开展我们的工作,我们主要在充分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之后,我们秉持着“人在情境中”的观点,运用同感、互助等方法,通过小组和个案相结合,小组工作为主,个案方法为辅的工作方法来开展我们的工作,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具体需要,针对他们缺乏自信和自我认知以及对网络成瘾的正确认知,处理负性情绪,运用治疗模式及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这几个方面,以此为侧重点设计小组活动的内容,运用社工的专业技巧和方法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团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团体动力学。基于这样的理念,小组工作对于网瘾大学生具有直接的作用。四、小组目标或目的(一)、总目标让成员合理上网,丰富大学课余生活,促使成员全面发展。(二)、分目标1、协助团体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接纳自我。2、团体成员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人际间的互动。3、帮助团体成员探讨个人网络使用情况,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成瘾危害性,以及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学习积极的网络使用方式。4、减少小组成员对网络的依赖,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自身生活。5、引导小组成员树立信心,确立生活学习目标五、小组性质治疗性小组,并且为封闭性的小组,以互助的形式展开小组活动,促进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给他们这样一个平台,让小组成员获得同感和相互支持,促进小组成员在认知网络成瘾的危害基础上,对自己加强管理,使其形成合理的上网时间。六、服务对象及招募方法(一)、进过报名筛选,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倾向的延安大学学生(二)、招募方法校园内张贴海报2.校广播宣传3.学生处及班主任推荐4.对报名这进行适当筛选,并接受面试以确定小组成员资格七、小组领导:8511宿舍全体小组督导:马慧芳老师(公共管理学院)八、时间安排:xxx九.小组活动安排第一节:网虫相聚之相逢是首歌第二节:E网情深第四节:穿越“生死网”第六节:永远是朋友十、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1)招募不到足够的组员:与服务对象深入沟通,邀请他们参与活动从已经获得同意参加小组的组员出发,通过他们向其他人宣传,获得他们的认同感,积极参与我们的小组活动。2)组员对小组活动不感兴趣:尽量使小组活动有趣,具有吸引力,多互动,增强组员的自主性经常关注他们,给他们鼓励和关心。3)无法同时兼顾组内每个成员:工作员分工合作,提前沟通,相互配合在小组活动进行时,工作员要充分了解组员性格特征,在界定他们需要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和留意组员的言行并作出适当回应。4)小组内发生冲突:工作员控制小组局面,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解决小组内的冲突和矛盾5)几次活动后成员无故缺席:工作员进行口头劝说,做思想工作。6)资金不足:组员自己筹集。7)天气恶劣:及时通知小组成员小组的安排,更换活动时间。十一、预算十二、评估方法1、在每一节的最后部分,各组员的分享及意见,他们对小组的感受与意见。2、工作人员的观察与分析。3、出席率,小组投入程度。4、后期跟进工作的情况。小组工作计划书【第三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和九华镇党委《关于印发九华镇社区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和九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夯实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强化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高标准、高质量地选好配强社区支部委员会,切实把社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职数设置、任职条件和选举方式1、职数设置芙蓉社区支部委员会设委员5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积极推行社区支委会委员与居委会委员交叉任职。社区支委会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2、任职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党龄在3年以上;2)政治立场坚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4)有大局观念,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同志;5)热爱工作,热心为居民服务,群众威信高;6)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7)组织关系在本支部,且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8)年龄在55周岁以下,适当提高35周岁以下比例;9)原则上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表现优秀者,可适当放宽;10)身体健康,年富力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作为候选人:1)近5年内受到刑事处罚的;2)患有严重疾病,不能正常履职的;3)正被纪检、司法部门调查的;4)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影响任职的;5)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6)在核心景区乱违法建设且拒不整改的;7)拆迁整治、国有资产租金收缴等公共管理活动中,带头寻衅闹事、缠访闹访,在群众造成不良影响的;8)信奉邪教,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利用宗教甚至黑恶势力等干预社区正常工作的;9)参与赌博活动,经教育,屡教不改的;10)其它原因影响任职的。3、选举方式按照“两推一选”的方式进行,即党员和群众推荐、镇党委推荐,由社区支部全体有选举权的党员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支部委员会委员,新一届社区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4、选举时间8月26日为社区支委会选举日。三、选举步骤根据“两推一选”要求,选举分三个阶段进行:1.动员部署阶段2.组织实施阶段3.建章立制阶段新一届社区“两委”产生后,社区支委做好有关建章立制等后续工作。一是要在换届完成后5日内做好社区“两委”新老班子的交接工作,社区“两委”班子要召开联席会议,做好分工,合理设置下属工作委员会,建立以居民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开展各项工作做好组织准备。二是整理、完善社区干部档案,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登记造册。三是及时做好统计、总结和上报工作。四、工作要求小组工作计划书【第四篇】一、小组名称:“快乐好学生”成长小组/学龄期儿童成长小组二、理念1、小组形成的原因1.1学龄期儿童正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阶段,智力、求知、理解和学习能力增强,他们在这阶段的生活经历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青年后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小组活动可以在这方面予以较多的引导和培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1.2多数儿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现象,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效果。因此,开展小组活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使他们对事物能集中精神,提高注意力,这是做好每件事情的必要前提。1.3多数儿童做事半途而费,缺乏责任感,表现为没有耐力和毅力,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及相关品质。小组活动将通过相关活动内容,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毅力,使他们有更好的品质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1.4随着独生子女的家庭增多,家长对儿童过于溺爱,不敢让儿童独立活动,使儿童得不到必要的引导,从而使儿童养成依赖,无主见,以自我为中心,感情冷漠,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缺乏团体协作能力。我们的小组活动将通过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引导他们重塑良好的意志和品质,增强其协作和交往能力。1.5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锻炼自我,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是全社会共同责任。2、相关理论2.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学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任人涂抹而留下深深的印迹。因此正确的引导儿童的认知和思维,将使他们从小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和品质。2.2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中所产生的态度塑造而成,因此我们针对学龄期儿童的特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习得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促成注意力的集中和耐力、毅力品质的形成2.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模仿别人而学会的。小组活动将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交互环境,使他们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获得认知的改变,增强交往互助性,提升个人责任感和培养耐力和毅力。三、小组对象在读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每个年级8个人,24人,12人/组,共两组。四、目标:1、小组总目标: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社
本文标题:小组工作计划书【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30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