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第一节市场结构第二节市场行为第三节市场绩效所谓结构,一般是指构成某一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及其特征。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市场关系:1.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2.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3.买卖双方的关系;4.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一)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1)产业集中度很低;(2)产品同一性很高;(3)完备信息;(4)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壁垒。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2)没有替代产品;(3)进入壁垒非常高。(一)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1)产业集中度高;(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一)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1)产业集中度较低;(2)产品有差别;(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二)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三)植草益的分类方法1.市场集中度;2.产品差别化;3.进入和退出壁垒;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6.短期成本结构。决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一)市场集中度1.涵义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2.衡量指标(1)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ratio)2.衡量指标(2)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2.衡量指标(3)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基尼系数也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6—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用公式表示为:基尼系数2.衡量指标(4)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由于以上三个指标都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产业组织学者又引入了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简称H指数。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用公式表示为2.衡量指标(5)熵指数(Entropyindex)。熵指数借用了信息理论中熵的概念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1)企业规模;(2)市场容量。(二)产品差别化1.涵义: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2.产品差异程度和市场结构(1)影响市场集中度;(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3.基本度量方法(1)需求的交叉弹性;(2)广告密度:广告费用的绝对额与销售费用的比例。4.产品差异化决策(1)产品主体差异化;(2)品牌差异化;(3)价格差异化;(4)渠道差异化;(5)促销差异化;(6)服务差异化。5.产品差异的传播与沟通——广告(1)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2)广告与绝对成本优势。6.不同产业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1)消费品产业;(2)工业品产业。三、进入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的两种定义:一是贝恩提出的,进入壁垒(barrierstoentry)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二是施蒂格勒提出的,他认为进入壁垒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策略行为。市场进入壁垒程度的度量:描述性指标、阻止进入价格指标。退出壁垒(barrierstoexit)定义:就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市场行为的定义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寡头垄断(亦称寡占)型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二、市场竞争行为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和兼并行为。古诺模型: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在1838年提出了一个寡头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结构是各企业生产同一产品。前提假定:假定各企业(通常使用双头模型)生产同一产品,并都以产量为决策变量。并且假定,某企业在选择其产量时假定其他企业的产量不会因它的决策而变化。需求函数为P=a-bQ,A、B两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是常数C1和C2,两个企业的固定成本为0。寡头垄断市场的模型结论:①对于双头垄断的古诺模型而言,古诺均衡产量为:q*=(a-c)/3b②如果推广到有n个相同企业的产业,该产业的古诺均衡产量为:q*=(a-c)/(n+1)b伯特兰德模型:在伯特兰德模型里,企业以价格为决策变量,它们的产品是完全替代品。前提假定:伯特兰德模型假定,当企业制定其价格时,认为其他企业的价格不会因它的决策而改变,并且n个(为简化,取n=2)寡头企业的产品是完全替代品。A、B两个企业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边际成本都等于C。结论:只要有一个竞争对手存在,企业的行为就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一样,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假定是主导企业知道跟随企业一定会对它的产量作出反应,因而当它在确定产量时,把跟随企业的反应也考虑进去了。因此这个模型也被称为“主导企业模型”。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掠夺性定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是暂时性的;在掠夺性定价中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实质目的是要缩减供给量;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市场上势力雄厚的大企业。掠夺性定价行为后果和影响:一般发生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大企业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主要在于驱逐或消灭现有的竞争对手或是教训不合作的竞争对手,但是同时它也向意欲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发出了警告。掠夺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如果一个企业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在市场的动因,那么这个企业采取的就是动态限制性定价策略。影响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经济规模。广告行为是企业在市场上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非价格竞争的方式。先验品:就是消费者能够通过检查在购买之前确定产品质量,我们就说这种商品具有“搜寻性品质”,因此先验品也被称为“搜寻商品”,例如家具、服装以及其他主要性质可通过视觉或触觉检查而确定的商品。后验品:就是消费者必须在消费产品之后才能确定它的质量,这种商品具有“经验性品质”,因此也被称为“经验商品”,例如加工食品、软件设计和心理治疗。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广告本身也可以被看成是产品差异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告会增强进入壁垒。广告在不同产业市场上的作用与特点:在非耐用消费品行业,广告对消费者形成的主观偏好影响很大,有利于形成产品差异。在耐用消费品行业,广告活动影响的程度相对非耐用消费品小。在工业品行业市场上,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很少。广告的福利效果:广告能够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价格广告能够增进社会福利;非价格广告能够克服劣质品问题;广告过度问题;广告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企业兼并有三种类型:纵向兼并(垂直兼并)混合兼并(复合兼并)横向兼并(水平兼并)企业兼并的动机: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企业兼并是一把“双刃刀”,它所产生的效应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三、市场协调行为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市场协调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价格协调行为和非价格协调行为。价格协调,就是企业间关于价格调整的协定和共同行为。最基本的价格协调形式是卡特尔和价格领导制。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某一企业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决策和行为,而且受到其他企业决策和行为的影响。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追求企业利润的企业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结成同盟来避免竞争。若干个企业为达到稳固地垄断市场的目的而结成联盟,这样的组织就是卡特尔。卡特尔的经济学分析——合作型的寡头垄断模型:MR(q1+q2)=MC1(q1)=MC2(q2)卡特尔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一个稳定的卡特尔组织必须要在其成员对价格和生产水平达成协定并遵守该协定的基础上形成。第二,取决于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价格领导制,是指在某一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价格领导的形式有三种模式: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串谋领导定价模式、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市场结构对企业之间的价格协调行为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集中度越高的市场上企业之间价格协调就越容易。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定义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二、绩效指标(一)利润率(收益率)指标:R=(π-T)/E式中:R——税后资本收益率;π——税前利润;T——税收总额;E——自有资本。(二)勒纳指数(Lernerindex)和贝恩指数(Bainindex)勒纳指数:L=(P-MC)/P式中:L——勒纳指数;P——价格;MC——边际成本贝恩指数会计利润:πa=(R-C-D)式中:πa——会计利润;R——总收益;C——当期总成本;D——折旧。贝恩指数经济利润:πe=πa-iV式中:πe——经济利润;i——正常投资收益率;V——投资总额。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1.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指标:利润率。2.产业的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3.X非效率。所谓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大企业内部普遍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是:(1)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2)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下降,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3)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成本最小化的动机。这样,就很难避免产生低效率的选择和行为。(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1.企业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是指企业自身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所实现的规模效益。行业规模经济是指,当某个行业总产量扩张时,该行业内部的企业能提高专业化程度,降低单位成本,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该行业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行业的规模效益与行业内企业的外部经济和不经济相关。2.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1)用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来反映产业内经济规模的实现程度;(2)用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的产量占流程各阶段产量的比例来反映经济规模的纵向实现程度;(3)通过考察产业内是否存在企业生产能力的剩余来反映产业内规模能力的利用程度。3.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三种状态。(1)低效率状态。(2)过度集中状态。(3)理想状态。有一部分产业尽管长期处于产业规模结构的低效率状态,但市场中的企业却仍然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日
本文标题:产业经济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3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