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公共经济学-老师给的
1公共经济学(5722)一、填空1、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2、正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3、矫正性的税收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同外部边际成本相等。4、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惟一的,而不会出现循环现象,反过来说,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出一了扦环现象,那就说明,在所有投票者中,至少有一个人的偏好是多峰形的。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形的,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只有一个。这就是,中间偏好峰即反映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提案获胜。这进一步告诉我们,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成立。五、1.按照公共支出性质来分类:(1)消耗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贷币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2.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来分类:(1)预防性支出,指的是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2)创造性支出,指的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加发展的支出。3.按照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来分类:不可控制性支出可解释为根据现行法律和契约所必须进行的支出,也就是说,在法律或契约的有效期间内必须按照规定准时如数支付,不得任意停付或逾期支付,也不得任意削减其数额。可控制性支出可解释为不肥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4.按照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围来分类,可分为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一般利益支出,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效益的支出;特殊利益支出,指的是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6、对于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值得作为重点提及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以及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7、以形式上的差别为依据,公共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指的是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的是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8、公共收入分为:税收、公债和其他收入三大类9、课税主体、课税客体和税率是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10、除了税收和公债之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取得公共收入,这主要包括通货膨胀、捐赠、使用费、规费等。11、政府有时也能得到来自个人或组织的捐赠,这往往发生在政府为某些特定的支出项目融资的情况下。12、规费是政府部门为社会成员提供某种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通常包括两大类:一是行政规费,这是附随于政府部门各种行政活动的收费,名目很多,范围很广;二是司法规费,它又可分为诉讼规费和非诉讼规费两种。13、从税收思想史的角度考察,税收原则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14、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基于受益原则的分析受益原则,亦被称作“利益税”。也就是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中获得效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获得效益多者应多纳税,获得效益少者可少纳税,不获得利益者不纳税。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基于支付能力原则的分析支付能力原则,亦被称作“能力说”,也就是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纳税能力大者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者可以少纳税,无纳税能力者则不纳税。15、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16、以课税对象的性质为标准可将税收划分为所得课税、财产课税和流转课税。17、所得课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资本利得税、超额利润税、战时利得税、房地产权益税等。财产课税,包括一般财产税、个别财产税、遗产税、继承税、赠与税、净值税、资本税、土地税、房地产税等。流转课税,包括销售税(营业税)、国内产品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18、个人所得税的课征范围,就一般意义来说,税收的课征范围指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及于课税主体(纳税人)和课税客体(课税对象)的范围。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一般地说是个人的所得额。但对所得的概念,却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一是狭义的解释,它将所得定义为在一定期间内运用资本或劳力所获得的货币收益或报酬。另一种是广义的解释,它将所得定义为在一定期间内所获得的一切经济利益,而不管其来源怎样,方式如何,是货币效益还是实物效益。19、社会保险税是作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来源,以纳税人的工资和薪金所得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收。社会保险税的课征范围。社会保险税的课征范围大都很广。只要是在本国有工资、薪金收入的人,都是社会保险税的纳税人;除此之外,对于不存在扉佣关系的自营人员,虽没有确定的工资、薪金所得,也必须依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的课征范围是全体工薪者和自营人员。社会保险税同其他税种相比有一显著的不同点。这就是,其税负一般要由生者和扉员共同承担(失业保险税除外,只由生产者负担)。220、税收的转嫁与供给弹性的关系,也可分为四种情形考察。第一种情形:供给完全无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秤者对价格的相对下降没有任何反应,其生产量不会因价格的相对下降而减少。在这种情形下,所征税收会全部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身上。第二种情形:供给完全有弹性。供给完全有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睡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主时,生产者对价格下降而做出的反应极为强烈,其生产量会因价格的任何下降而差事少至0。由于生产量剧减,反而驱使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所征税收会全部向关转嫁,而落在购买者身上。第三种情形:供给富有弹性。供给富有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因价格下降而做出的反应强烈,其生产量下降的幅度大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由于生产量减少,就要驱使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形下,所征税收的大部分会通过价格提高向前转嫁出去,而更多地落在购买者身上。第四种情形:供给缺乏弹性。供给弹性小,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因生产条件限制,转产困难而对价格相对下降做出的反应较弱,其生产量下降的幅度会小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由于产量保持在原来水平,价格就难于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转嫁税收困难,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身上。21、按照发行区域,可将公债划分为国内公债和外国公债。凡属在国内发生的公债为国内公债,简称“公债”。凡属在国外发行的公债为国外公债,简称“外债”。按照偿还期限,可将公债划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按照举例主体,可将公债划分为国家公债和地方公债。按照流通与否,可将公债划分为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按照举债方法,可将公债划分为强制公债、爱国公债和自由公债。可转让公债通常按还本期限的长短分为四种:国库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预付税款券。国库券是各国短期金融资本市场上的主要流通工具,在短期资金融通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它的安全可靠性,国库券是政府的直接债务,是风险最低的投资,只要不发生特大意外事故,到期马上可以还本;其次是由于它的高度流动性,国库券在金融市场上随时可以出售变现,当投资预期发生变化或遇有资金急需时可及时脱手,有“仅次于现金的凭证”之称;再次,国库券又是一种可以带来利润的资产,发行时打折扣买入,到期十足还款,二者的差额便是一笔可观的收益;最后,国库券的面额多样,可大可小,无论是资本产力雄厚的富商还是持有零散资金的一般居民,都可在国库券上投资。国库券的承购者主要有四类:一是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大型工商业企业;四是居民家庭。22、从经济稳定的角度看,一般来说,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增加税收,缩小社会总需求是合乎需要的;而当经济倾向于衰退时,减少税收,扩大社会总需求则是比较有利的。税收制度可以具有这种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内在稳定机制。这主要表现在累进的所得课税制度上。23、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失业救济金、各种福利支出、农产品维持价格。非自决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程度或对经济的控制力量取决于如下三个因素:(1)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起征点。起征点越低,稳定的作用就越大。(2)税率的累进程度。边际税率越高,累进程度越大,税收对收入的抑制就越强,稳定的作用也就越大。(3)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取得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越低,转移性支出水平越高,稳定的作用就越大。24、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可用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25、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的名字命名的这一具有效率的均衡的实现。26、混合物品或服务。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1.由私人剖门通过市场提供,2.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3.采取由政府部门给予补助的办法通过市场提供。27、公共财政是由两个阶段的活动所构成的:一是政府将私人部门的一部分社会资源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即公共收放阶段;二是政府以其所取得的社会资源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过程。即公共支出阶段。28、税收的经济原则,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影响状况,而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29、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某种商品或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即由其本身的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而取得均衡,而不受其他商品或其他生产要素的和供求状况的影响。30、财政乘数则是三个方面的乘数的统称,这就是: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31、财政政策分为两大类:即自决的财政政策和非自决的财政政策。32、需要反经济衰退时,扩大总需求,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需要反通贷膨胀时,抑制总需求,执行贤缩性的财政政策。二、名词解释:1.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公共经济学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2.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解释为: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3.MSB: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4.MSC: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5.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3要,相比之下,其突出的特征在于:整体性、集中性、强制性。6.公共的悲剧: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服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好处。7.外部效应: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其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8.外部效益:如果某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企业因此而受益,可称为正的外部效应,或称作外部效益。反之,如果某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企业因此而受损,可称为负担的外部效应,或称外部成本。9.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可用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既然造成带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的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同社会边际效益或成本的非一致性,那么,政府的矫正措施应当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的调整。10.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
本文标题:公共经济学-老师给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6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