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关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DOC8页)
关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1/8/2211:23:00浏览次数:422次来源:铜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全面了解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高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质量,根据常委会的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岳峰、史敏、任荣、董茂龙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及财经委组成人员,通过深入企业实地察看、组织企业和有关经济部门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以及对企业的发展方面还需要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基本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今年以来,我市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积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手抓总量扩张、一手抓质量提升,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1.56亿元,增长15.6%。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5.02亿元,同比增长17.6%,占生产总值的64.0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0.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7.26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工业增加值61.3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位居全省第5,创历史最好水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良好,工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产业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一)工业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通过技改扩建,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培育支柱产业,使得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煤炭产量1255.4万吨,增长19.53%;水泥产量602.4万吨,增长43%;水泥熟料产量463.9万吨,增长11.35%;电解铝产量11.7万吨,增长0.5%。火力发电34亿千瓦时,增长7%,煤炭、建材、电解铝、电力生产及供应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54.91亿元,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到83.6%。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增长幅度,带动了全市工业的发展。截止六月底,工业企业税收收入完成12.0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78.34%。(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工业转型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一方面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在项目安排、财税政策等方面注重扶持的同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改造提升现有工艺和产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积极对接中省相关产业政策,立足我市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上半年,争取中央重点振兴和中小企业技改资金1670万元,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的产值快速增长,据市统计局统计,上半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9.84%。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良好,节能减排负重推进。(三)非公经济平稳增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实际,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做大企业服务平台,加快了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市非公经济企业2366户,个体经营户2.8万户,从业人员15.5万人。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46.25亿元,同比增长3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52%,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58亿元,同比增长43.71%。非公经济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四)工业经济社会贡献明显增强。一是促进了财税收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上交税金12.02亿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促进了城镇就业。为下岗职工和城镇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运输、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三是促进了全市经济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不均衡,工业经济对财政支撑后续力度不够。一是资源型产业煤、水泥、电解铝等目前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资源型企业在发展上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步伐迟缓。电解铝、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几乎没有形成有规模的下游产品。二是产业之间缺乏关联度,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主要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增加上,打造“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虽提出多年,却步履维艰,效果不明显。三是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等接续产业规模偏小,上半年仅实现产值3.34亿元。其它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亦没有形成规模,难以对财政的持续增长形成有力的支撑。(二)工业大项目储备不足,项目落地不够,在建项目进度滞后。一是从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建的341个项目中,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仅12个这一组数据来看,我市储备项目建设规模小、层次低、投资额不高的现象突出,投资完成额主要依靠在建和续建项目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二是部分项目建设投资与计划相差过远,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三是签约项目多与落地率低的矛盾十分突出,今年西洽会上全市招商引资总额达447亿元之多,但上半年资金到位仅6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约30亿元。后续发展几乎没有大项目的支撑。四是项目策划包装主动性不足,部门、区县相互联系沟通不够,各自通过招商引进外来项目,没有形成统一口径,储备的项目与招商引资的项目呈“两张皮”,难以策划生成有市场、有新意、能突破的大项目、好项目。五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3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9.4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2.5%,工业投资占比偏小。(三)土地因素的制约滞缓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原因,工业土地资源的存量不足与项目建设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对项目引进和落实造成影响,也使当前引进的一些重点项目却因土地问题无法落地开工建设,存在项目等地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却存在工业用地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是部分企业圈占了大量土地,但其生产规模、投资强度与所占用的土地不相匹配,土地利用率低下,造成大量土地闲置,甚至极个别项目,占地不建,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如新区南部工业园目前仍有9个入园企业占地未建,而部分项目因土地问题无法洽谈。(四)资金的制约影响了部分重点企业的生产和部分骨干项目的推进。一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市的一些资源性的大项目和骨干企业,融资难度增加,加之货款回收较慢,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项目的推进。二是我市中小企业主要是因抗风险能力弱,自身的财务管理等难以符合银行放贷要求,同时由于银行实施贷款终生负责制,面对少数企业信誉不良,长期欠款不还的问题,各家银行“惜贷”现象明显,致使中小企业资金链十分脆弱。三是部分用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府扶持资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市财政设立的项目包装资金、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及其他一些扶持工业发展的资金,由于管理部门不一,没有形成合力,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五)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机制不活,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三、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建议(一)尽快编制出台《铜川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要依据国家现行政策和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创新发展思路,尽快制定出《铜川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发展思路、工业转型方式、实施步骤及各个阶段发展的目标重点等,明晰各部门分阶段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制定财政、土地、税收、环境及激励等方面的政策要求。《规划》要符合中省工作部署,符合铜川实际,作为“十二五”时期铜川工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市委、市政府推进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推动工业经济由松散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变。一是煤炭、电解铝、建材等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会是我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全力支持,促其做大做强,围绕提高产品档次、产业层次和生产规模,加快改造提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尽快推动我市煤、电、铝、水泥、陶瓷产业链的联产联营,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工业路子,增强企业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三是加速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力、医药、食品、纺织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尽快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使其成为我市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四是要按照“大项目一产业链一产业群一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导中小企业配套延伸发展,走服务型、专业型、配套型发展路子,积极向大企业靠拢,向大项目渗透,加快上下游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工业增量扩张。一是要加快全市各个工业园区尤其是市级四大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气、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功能。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真正使园区成为我市利用外资的示范基地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二是要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市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积极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围绕我市工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利用扎实可行、吸引力强的项目广泛吸引域外资金,特别是要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三是要按照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提高效率的原则,及时协调解决在建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项目建设的良好推进机制,确保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四是要下大力气巩固招商成果,对一批签约在谈和签订协议的项目,落实责任单位、人员继续跟踪,加强联系沟通,直至转化为落地项目。对那些假实施项目之名的圈地投机行为,建议适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督查,按规定进行处罚直至收回闲置用地,彻底杜绝项目开工有仪式,建设无进度的现象发生。(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加快和完善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建设,积极向银行推荐好企业、好项目,争取贷款支持;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可尝试将国家给予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用于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资金和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的资金及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捆绑在一起,以借贷或参股的形式直接注入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配套性强的产业,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反对投资歧视,坚持内外平等的原则,鼓励企业以合伙、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吸收社会资本,增大资金总量,壮大投资实力。同时借鉴和学习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可通过建立互助协会、出让企业股权、借助证券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来盘活和增加企业现有资本,帮助企业发展。(五)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把招商引资与引智、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紧密结合起来,鼓励企业采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灵活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注重激发现有人才队伍的活力,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六)强化服务意识,全面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大力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浓厚的工业氛围,对支柱企业、中小企业、招商企业及本土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扶持,为项目落地、企业培育、产业集聚提供最大保障。全面推进各类机关效能建设,推行政务承诺制、公开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强化环境监督,严肃查处“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吃、拿、卡、要”和效能低下、行政不作为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大力整治项目建设工地和企业的周边环境,确保项目建设以最少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建成投产,确保工业企业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
本文标题:关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DOC8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6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