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3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1上周,由住建委组织赴湖南株洲市考察学习城市绿化建设工作,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概况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介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株洲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综合实力一直位居湖南第二。近几年株洲在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也是我们此次参观学习的重点。市内主要有神农公园、石峰公园、文化园等各类公园14个,广场有炎帝广场、中心广场、长江广场等35个,还有街头街头绿地及小游园86处,公共绿地总面积543公顷。在株洲的几天,我发现株洲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逢插绿,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工程后,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林,绘就了一道道优美的城市生态风景线。二、株洲的主要做法及经验纵观株洲园林建设的做法及经验,特色鲜明,成效明显,株洲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积累了丰富绿化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株洲市重视园林绿化建设。09年提出“栽大树,大栽树”,并大力开展拆墙透绿,不断提升城市绿量。截至2010年底,株洲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绿地率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城市园林打造园林精品,大力推行乡土植物及花卉在造景中的运用,色块丰富植物景观,达到“城市园林美化,园林艺术化”的效果,市中心的“市花市树”绿色广场清新宜人,建设路的“花卉一条街”美艳动人,沿江风光带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枫溪大道改造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大道,让株洲市民身处一片“绿意盎然”之中。2.株洲市园林设计理念先进。株洲市近几年的园林建设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湘江景观带和城市立体绿化。2008开始兴建的湘江景观带南起凿石山景区,北至石峰大桥,全长公里,现已成为成为了株洲人气最为聚集的地方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株洲湘江风光带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出“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带景点。增加市民活动的场所,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度,也让外地游客多了一处参观、游玩的景点。株洲市的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确定了“增色、增花、增文化、增空间”的城区立体绿化思路,也体现了城市树立了绿色生态这一新理念,并积极探索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新方向。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俯瞰春色满园的株洲河西高新区,但见湘江五桥附近阳光新城等处,很多新楼屋顶被佛甲草、高羊毛和黑麦草等花木覆盖,迎春、爬山虎、紫藤等为东湖立交桥等高架桥披上了绿衣。在河东石峰区响石广场,其墙体绿化采用新的模块式,绿化面积达到450平方米,并克服了以往垂直绿化维持时间较短的缺点,红色石楠和金丝女贞“织”成双龙戏“响石”图案,意蕴深远。3.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重在坚持。“三分建、七分养”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原则。而且今年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养护管理,所以我也重点考察了一下株洲园林的养护管理工作,其中有不少经验都可供我们去完善已有的养护管理细则。株洲市目前基本形成了覆盖面广、网络齐全、组织严密的三级园林绿化养护检查与考核体制,即市级、区级及养护企业。市局设立绿化考核科,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上,精养严管,加大考核力度,将全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纳入城市管理考核体系,一月一考核,成绩在媒体公布,奖罚兑现,有力地促进了园林绿化养护水平的提高。另外,市考评办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以提高广大专业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而且株洲市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也突出了一种“坚持”的精神,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后,仍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做好园林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到领导力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宣传力度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这也是我们现阶段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三、园林绿化建设自身情况1.结合镜湖公园自身情况,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养护管理工作是今年全年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学习株洲的坚持精神,并不因为“创园”工作结束,就放松对养护管理的要求,而要做的更精细化、更标准化、更系统化。随着绿化面积的增多,日常养护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公园游园植物的不同以及时令的差异,制订了详细的养护计划,具体到每条路、每棵树都有专人专护。修剪要拉线找齐、打梢、成平面,有条件的要造型,大小错落,整齐美观,大面小边都是人工操作,为的就是避免模式化。病参考资料,少熬夜!虫害防治是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季是病虫害的多发季节,防治工作尤为重要。针对行道树上经常容易发现的草履蚧、蚜虫等虫害,应逐路、逐树喷洒杀虫药物,早下手、早准备,在虫害大规模爆发前控制虫害。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对绿化养护定期考核进行检查评比,奖优罚劣。使养护管理的每项工作都做到精细化、标准化、系统化。2.在绿化工程施工方面,还是要做到精益求精,对种植的每棵树都要保证其成活率,树木栽植挖洞、修剪、栽植、裹干、打桩都要按照一系列的标准来实施,并按照精细化养护管理养护保证其成活率。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2为学习先进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先进经验,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为推进我县国家园林县城建设提供借鉴,XX月XX日到XX日,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带领住建局、某园林、昌盛公司相关人员到咸宁进行考察学习,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考察体会**市位于**省东南部,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城内淦河穿城,有各类山体,是闻名的“**”。近年来,**市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年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年接受了住建部专家组关于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验收。此次考察主要参观**植物园,工业园区绿化,桂香大道、银泉大道等街道绿化,十六潭公园、水上喷泉、竹博物馆、桂花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等,以及一系列街头小游园和城区林荫路。认真听取了市园林局、规划局对园林创建的情况介绍。通过考察活动,考察组一致认为深受启发,收获了很多可借鉴经验。对**园林绿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站位高远,立足民生抓绿化。关于为什么要“创园”,在咸宁全市上下有一个一致的观点,“创园”不是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是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创造绿色福利的民生工程。搞园林绿化不同于建高楼大厦,园林绿化所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美化不为少数人所独享,全体市民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到。因此,城市园林是最平等、最公平的一项公共福利。不仅如此,在实际建设中,咸宁市也把亲民型、惠民型、便民型绿地建设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在城市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观赏性好、冠大浓荫的速生乡土树种,三五年内就很快形成了绿荫。利用市区群山环抱、山城相依的优势,将山体转化为公园,先后建成了香吾山公园、**公园、**公园等山体公园。为方便市民休闲健身,先后建成了石景园、望泉园等10余处街头游园。同时,为给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使得的休闲、健身、娱乐的游园环境,还将启动城市“百园工程”,用3—5年建成各类公园100个,形成郊野公园、综合性公园和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在街道绿化上,为实现市民绿色出行,在**大道、桂乡大道等城市主参考资料,少熬夜!干道,推行双排或多排行道树,种植冠大浓荫的地方特色乡土树种,并将道路绿化与休闲绿带相结合,形成极具特色的城市林荫道,让市民能够在绿荫中行走、休闲、健身。(二)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抓绿化。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咸宁市始终立足于独有的植物和地形特色,抓卖点、抓亮点,通过园林绿化个性彰显,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1、打造“香城”特色。**是中国桂花之乡,桂花资源十分丰富。为此,咸宁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充分突出“桂”文化的主题。在城市18条主干道中都大量栽植了不同规格的桂花,建设了以桂花为主题的桂花公园、沁香园、桂花品种园等,在火车站广场设置了月圆桂香雕塑,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完成了国内首家桂花博物馆。为进一步打响城市品牌,咸宁市立足于芳香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确定了打造“中国香城”目标战略,力争用3至5年时间,通过实施规划“留香”、设计“添香”、建设“增香”、全民“植香”、科研“选香”、督办“保香”等六大工程,将咸宁打造成为集香道”、“香河”、“香院”、“香泉”等为一体的名副其实的“中国香城”。2、突出“乡土”特色。咸宁植物资源丰富,特色与珍贵品种繁多,在城市绿化中,咸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除充分利用好桂花与竹类植物外,还栽植了苦槠、枫香、樟树等乡土特色乔木,及南天竹、薛荔、石血等优良地被植物,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效野气息的城市绿化地被景观,为城市引来“山乡”气息,不断营造丰富的城市绿地景观。3、突出“丘陵”特色。咸宁为丘陵城市,山体众多,为维护好城市的“山气”,咸宁对城区的山体进行了分级分类,植被最好的一类山体划为生态林地严格保护,植被较好的二类山体定为风景林地转化为山体公园,植物一般的三类山体适当划为城市建设用地以解决用地紧张的局面。同时,为保持城市景观与山体绿化背景的`协调,适度处理城市建筑形式、色彩、体量之间的关系。合理处理城市高、中、低层建筑与山体之间的关系,留好视觉通道,把山体、绿色引入城市中心区。(三)舍得投入,严格标准抓绿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绿量是基础,投入是保障。自“创园”工作启动以来,咸宁市在绿化资金上舍得投入,每年平均投入1亿元用于园林绿化建;在建设方式上,通过“规划建绿、拆违还绿、借地生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屋顶铺绿、全民植绿、提质增绿”等方式千方百计抓绿化,城市绿化量逐年增加。咸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绿化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平方米,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为%,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为%,河道绿化普及率达100%,均高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咸宁不仅绿量充足,城市绿化层次也十分丰富,绿化多样性突出。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公共绿地、滨河绿化等各类绿地,乔灌花、地被植物应有尽有、配置合理、设计精美、景观效果突出。树种上乔木大苗数量多、种类全,桂花、楠竹参考资料,少熬夜!等乡土树种最多。在单个植物造型设计上也不拘一格、灵活多,视觉效果突出。二、**园林绿化建设对我县的启示(一)要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以什么样的思想来行动,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咸宁在“创园”过程,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求突破,将园林绿化工作提升到为市民谋绿色福利的高度进行认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全民动手抓创建,创建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我县进行国家园林县城创建,也要首先树立抓园林绿化就是抓环境、抓民生、抓社会事业的理念,将园林绿化工程视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实事工程。在实际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多建亲民型、惠民型的绿地,为城市功能完善撒下一片绿,为市民福利提高留下一片荫。(二)要突出绿化特色。咸宁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立足本地实际,突出“香城”、“乡土”、“丘陵”三大特色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彰显了城市个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国家、省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远安县山清水秀、文化悠久、乡土树种丰富,尤其是青桐与主城区鸣凤镇的“凤文化”关联度非常高,我县在国家园林县城的创建过程中也要借鉴咸宁的经验,深入挖掘乡土树种中的特色优势,把我们的绿化特色彰显出来。(三)要大规模增加绿量。绿量是“创园”的基础,绿量不足“创园”不可能取得成功。咸宁在“创园”过程中,始终将城区绿量作为硬指标抓在手上,每年投入这亿元
本文标题: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69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