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十堰经济状况(doc 41页)
十堰经济状况自然资源地灵人杰1.十堰经济综述(1)经济地位十堰的城区综合实力已在全国五十强城市中居第22位。1967年4月1日,东风汽车公司在十堰正式破土兴建。十堰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工业为主体的十堰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到197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按80年不变价计算)达11.29亿元,比建市之初的1969年增长了2.14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堰市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东风汽车公司由基本建设阶段进入到以产出为主的发展阶段,汽车生产发展迅猛,十堰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到1994年已年产汽车16.65万辆。随着汽车生产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地方工业80%以上的企业与汽车工业相关。十堰人提出了符合本地实情的“服务、依托、开拓、振兴”的战略构想,即“服务东风公司,依托东风公司,开拓进取,振兴十堰”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具体实施,使得十堰经济高速发展,到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90年不变价计算)达102.2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241.74元,与1978年相比,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83%和17.39%。经济发展总水平由1978年的全省第八位上升到1994年的全省第四位。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农民的商品意识、经营意识、市场意识都大大增强,过去许多贫穷的农村现在已摆脱或基本摆脱了贫困,开始走向奔小康之路。199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2.1亿元,比改革之初的1978年增加了11.89亿元,年平均增长3.9%,农民人平均纯收入为732元,比1978年增加了10倍,年平均增长16.34%,农民人平纯收入过千元的乡镇已有24个。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明晰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到1994年已取得重大进展,全市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到45家,股本总额为7.7亿元;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到125家,股本总额为1.9亿元。全市先后组建了八个企业集团,优化了企业组织结构,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特别是以明晰产权关系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开始起步,一批重点企业已完成了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的工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前提条件。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为十堰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在对外交往方面,十堰市先后与美国俄亥俄州的奇里科绥市和我国福建省的三明市结成友好市。为吸引投资和引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十堰市于1991年8月和1992年6月先后建立了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当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城区内又建立了东城、西城两个小型开发区。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大大改善了十堰市的投资环境,成为十堰经济新的生长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十堰市的市场体系也逐步发育形成。1994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2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86倍,年平均增长10.3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39亿元,比1978年增加13倍,年平均增长18.02%。生产资料、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房地产、产权转让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市场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推行改革开放,使十堰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堰市在整个湖北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十堰市与原郧阳地区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历史的进程又一次为十堰带来了发展机遇。新体制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统筹规划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也有利于城乡开通,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有利于开发山区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地市合并后的新十堰,优势互补,将大大加快城乡建设的步伐。(2)经济结构从产业结构来看,十堰市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由1978年的“二、一、三”演变到现在的“二、三、一”。这充分说明,在十堰经济的发展历程中,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带动着一、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到1994年十堰市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4.23亿元、88.17亿元和30.01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7%、61.9%和21.1%。但是,应当看到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相适应。对此十堰市政府已制定了有关政策,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可以预见,十堰市第三产业将会以更快速度向前发展。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来看,十堰的农业尽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传统农业结构特征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始终以种植业为主,比重保持在50%以上。十堰的工业始终占主导地位,内部结构则是以汽车工业为主,相关行业并存,“大、重、专”突出等为显著特征。汽车及配件产值占工业总值比重一直保持在80%以上,城区轻重工业基本以1:27的比例发展。十堰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比重较大的仍是以金融保险、商贸流通等为主的传统行业。在十堰经济的发展历程中,中央及省属企业一直占有相当大的份额,1994年中央企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1.6%,省属企业占1.93%,中央及省属大企业的发展为十堰经济的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国有经济为主体,集体、股份制、“三资”、私营及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格局。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已由1978年的92.68%降到1994年的71.98%,国有商贸经济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49.78%降到1994年的25.12%,与此同时,“三资”企业,私营个体经济等其他非公有经济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社会劳动者的经济成份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国有经济的职工人数所占比重下降,说明多渠道就业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加快培植经济发展后劲的主要途径。1994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9.96亿元,比1993年增长了58.26%,合理的投资方向直接关系到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保障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3)综合经济效益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五年来,十堰市的国民经济不仅保持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也明显改进,综合经济效益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近两年看,1994年社会劳动生产率为35428元/人,比1993年的27045元/人增长31%,比1978年增长了5倍多。1994年的物质消耗率为62.1%,比1993年的62.38%减少了0.28个百分点。据测算目前十堰市的综合经济效益水平处于全省中等偏上位置。工业是十堰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推动十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因此,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着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十堰的工业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深挖内部潜力,降低消耗,特别是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使得工业整体经济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产销率已达到较高水平,资产使用效率及人均劳动效率普遍提高。1994年全市工业产销率达97.2%。1994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6.34亿元,其中利润为13.97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5.8倍和21.2倍。这一年的资产利税率达到8.8%,成本费用利税率为13.1%,好于全省平均水平。1994年人均劳效又有提高,全市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已达到27935元/人,比上年增长了12.9%。2、东风汽车公司概况3、工业及配套工业概况(1)汽车工业概况十堰市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城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年产18万辆载重汽车的生产能力,并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公司建立了贸易联系;生产经营已辐射到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06家企业。汽车轮胎已形成年产150万套生产能力,除与东风牌系列汽车配套外,还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全市生产与汽车配套的产品、汽车改装、汽车零部件总成的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产品发展到4000多种。在汽车工业强有力的牵引下,机械、电子、轻纺、冶金、采矿、化工、建材、医药、食品、皮革等行业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汽车、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体,多种行业并举的发展格局。目前企业在装备上已拥有机械设备3万多台,800多条生产线,其中自动化流水线200多条,东风系列汽车产品已有7个基本车型,87种变型车,300多种改装车及4个系列的16种发动机,东风系列的载重车已成为国家A级产品。不仅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还有一批居国内领先地位的新工艺、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是有着一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1992年城区工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187个地专级以上城市评比中名列第19位,进入国家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居第22位。199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汽车166537辆,改装车8316辆,轮胎155万套,发电量47.8亿千瓦时,水泥54万吨,化肥2.04万吨。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19亿多元,销售收入203亿元,利税总额26亿多元。工业总产值居全省第四位,工业实现利税居全省第二位,市级财政收入居第五位。(2)市属汽车及汽配业截止1994年底,市属企业87家,其中生产企业30家,营销公司7家,大型企业1个,中型企业12个,小型企业24个和两家电子生产企业。职工总数达2189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38人;固定资产6.34亿元:主要设备7000多台(套)(不含东汽公司)生产汽车零部件1300多种,总成120多种;改装车(专用车)30多种;拥有机械加工、铸造、锻造、压铸、冲压、焊接、热处理、电镀、油漆等工艺手段。199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销售收入12.79亿元,实现利税1亿多元。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型卡车零部件生产已形成15-25万辆份的生产能力;中型改装车、轻型专用车及底盘分别具备1万辆、5000万辆的能力;汽车基础件类产品也具备相当规模,已形成年产铸件9万吨、铸钢件2600吨,有色金属压铸件1500吨、汽车锻件1万吨、冷拔型钢4000吨的生产能力。部分企业产品已与五十铃、夏利、宝马、金杯、奥拓等车型配套,初步形成了品种系列化生产格局。“八五”前4年立项40项,总投资需11.38亿元,含有技术引进项目5个,中外合资项目2个,利用国外贷款200万元,到1994年底累计投资4亿多元,已竣工项目19个,预计“八五”期间可累计完成投资7亿多元,占总投资的62%,竣工投产项目28个,占总项目的70%。通过发展和完善汽车轮胎及橡胶、塑料、汽车原材料辅助材料、汽车扩散产品及零配件、改装车生产配套系列等,形成了一批地方汽车工业的拳头产品,并成为十堰地方工业发展的支柱。东风轮胎厂、湖北工程塑料厂、汽车改装厂、车桥轮毂厂、汽车缸套厂、汽车制动蹄厂、橡胶厂、钢砂厂等汽车配套骨干企业及其他配套企业,为东风汽车公司生产汽车配件产品达4000余种,主要产品有汽车轮胎、橡胶配套件、塑料配套件、原材料辅助材料等,逐步形成了一种立足东风汽车公司,面向国内外汽车市场的经营机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其中金星牌铸钢丸荣获国家银质奖,汽车轮胎、举升液压缸等三个品种获部优、30个产品获省优、20个产品获市优、30个产品获东风汽车公司信得过产品。1990年国家监督检验载货汽车质量抽查中,汽车改装厂生产的加长车,综合评定为一等品,产品行销全国。(3)轻纺行业全市轻纺行业包括纺织、一轻工业和二轻工业三个行业。一轻纺织行业拥有企业44家,其中中型企业7家,职工总数达9712人,固定资产达3亿多元,1994年工业总产值达3亿多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7%,实现利税1747万元。其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汽车蓬布、汽车内饰面料、汽车座垫、服装、手套、毛巾、纺织器材、打字纸、书写纸、卫生纸、食品、饮料、白酒、啤酒、糖果、糕点、米醋等20大类,1600多种。毛巾生产1986年被评为部优产品,武当牌2913割绒毛巾于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铜奖。汽车座垫面料、复合面料,
本文标题:十堰经济状况(doc 4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8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