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69年:简•丁伯根和拉格纳•弗里希。简•丁伯根(JANTINBERGEN)(1903-1994)和拉格纳•弗里希(RAGNARFRISCH)(1895-1973)共同获得1969年经济奖。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他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1970年:保罗-安-萨默尔森。保罗•安•萨默尔森(PAULASAMUELSON)(1915-)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重要著作:《经济分析基础》(FoundationsofEconomicAnalysis);《经济学》(Economics);《线性规划写经济分析》(LinearProgrammingandEconomicAnalysis),与多夫曼(Dorfman)及索洛合著;《经济学文选》(ReadingsinEconomics);《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选》(TheCollectedScientificPapersofPaulA.Samuelson)。1971年:西蒙-库兹列茨。西蒙•库兹列茨(SIMONKUZNETS)(1901-1985),俄籍美国人,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1972年: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和约翰-希克斯。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J.ARROW)(1921-),美国人,与约翰•希克斯(JOHNR.HICKS)共同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重要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僵》(SocialChoiceandIndividualValues);《存货与生产的数学理论研究》(StudiesintheMathematicalTheoryofInventoryandProduction),合著;《公共投资、报酬率写最适财政政策》(Publicinvestment,theRateofReturn,andOptimalFiscalPolicy);与喀西(M.Kurz)合著《风险承担理论论文集》(EssaysintheTheoryofRiskBearing);《组织的极限》(TheLimitsofOrganization)。约翰•希克斯(JOHNR.HICKS)(1904-1989),英国人,他与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J.ARROW)共同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而获奖。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1906-),美国人,他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1974年:纲纳-缪达尔和弗-冯-哈耶克。纲纳•缪达尔(GUNNARMYRDAL)(1898-1987),他与弗•冯•哈耶克(FRIEDRICHAUGUST)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而获奖。弗•冯•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1899-1992),澳大利亚人,他与纲纳•缪达尔(GUNNARMYRDAL)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而获奖。1975年: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和佳林-库普曼斯。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LEONIDVITALIYEVICHKANTOROV(1912-1986),前苏联人,由于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C.KOOPMANS)(1910-1985),美国人,他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美国人,由于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而获得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重要著作:《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inPositiveEconomics);《消费函数理范》(ATheoryoftheConsumptionFunction);《资本王义与自由》(CapitalismandFreedom);《价格理论:初稿》(PriceTheory:AProvisionalText);《美国货币史•1867年一1960年》(AMonet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1867一1960)与施瓦兹(AnnaJ.Schwartz)合著。1977年:戈特哈德•俄林和詹姆斯•米德。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EMEADE)(1907-),英国人,由于与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OHLIN)共同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出了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OHLIN)(1899-1979)。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OHLIN)和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EMEADE),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1978年:赫伯特•亚•西蒙。赫伯特西蒙(1916-)是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较深厚造诣。他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于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自1949年担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与心理学教授,他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公共管理》、《人的模型》、《组织》、《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管理决策的新科学》、《自动化的形成》、《人工的科学》、《人们的解决问题》、《发现的模型》、《思维的模型》等。他在《管理行为》(1976年第三版副标题《管理性组织决策过程研究》)、《组织》和《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书中对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了系统的决策过程理论。西蒙在管理学方面所研究的主要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50年代西蒙的公司行为理论对微观经济学中简单追求利润最大化假设的经济人模型提出挑战,强调了大公司中复杂的内部结构,其目标和子目标的多重性,提出了理性人一具有有限理性的人一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决策模型。他借助于心理学的研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概括出了他的决策过程理论。随后,西蒙转而研究大型组织中的信息处理问题。他认为信息本身以及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他进一步研究了利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其他认识过程,并为公司决策人员提供决策辅助系统,成为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西蒙认为,组织是指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和决策前提、目标及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作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作出什么反应。西蒙认为,绝大多数的人类决策,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机构的决策,都是属于寻找和选择合乎要求的措施的过程,这是因为寻找最大化措施的过程比寻找前一个过程要复杂得多。后者首要的条件是存在完全的理性,而现实中的人或组织都只是具有限度的理性。西蒙的管理理论所关注的焦点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方面的界线。他的管理理论是关于意向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一种独特理论,是关于那些因缺乏寻求最优的才智而转向寻求满意的人类行为的理论。作为管理决策者的经理,其决策制定包括4个主要阶段:(1)情报活动: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即探寻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2)设计活动;找出可能的行动方案,即创造、制定和分析采取的行动方案;(3)抉择活动,在各种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4)审查活动;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决策可以区分为性质相反的两种决策:一种是程序化决策,即结构良好的决策;另一种是非程序化决策,即结构不良的决策;区分它们的主要依据是这两种决策所采用的技术是不同的。制定常规性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方式由于运筹学和敢数据处理等新的数字技术的研制和广泛的应用而发生了革命,而制定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方式包括大量的人工判断、洞察和直觉观察还未经历过任何较大的革命,但在某些基础研究方面正在形成某种革命,如探索式解决问题、人类思维的模拟等。自动化方面的进步和人类和人类决策方面的进步会把组织中人的部分和电子的部分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先进的人一机系统。西蒙的组织设计思想认为,一个组织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下层是基本工作过程,在生产性组织中,指取得原材料、生产产品、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间一层是程序化决策制定过程,指控制日常生产操作和分配系统;最上一层是非程序化决策制定过程,指对整个系统进行设计和再设计,为系统提供基础的目标,并监控其活动。自动化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较为清晰而正规的说明,将使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楚明确。大型组织不仅分有层次,而且其结构几乎普遍都是等级结构。在今天信息丰富的环境中,关键性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处理成各个组成部分,稀有的资源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自动化系统中,日常决策需要的人干预将越来越少;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决策系统进行维护和改进,以及激励和培训其下属人员。二战以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管理决策过程中的运用使决策过程增加科学的成分,但是他们只是决策者的决策工具,并不能取代决策过程。管理人员还必须对可供决策的方案评价以后进行决择,作出最后判断。一旦选定方案,经理人员就要对其承担责任和负担一定的风险。西蒙对于决策过程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开创性的。西蒙也是管理方面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的理论目前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了现代理论的基石之一。但由于现代企业和现代技术的发展,组织的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最现代的组织中,西蒙的三层次理论已经不太适用,结构正在崩溃,另一方面,非程序性工作日益成为基层工作的特征,因此决策的重心正在由高层向底层转移。尽管如此,西蒙的决策理论仍然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钥匙。1979年:威廉-阿瑟-刘易斯和西奥多-舒尔茨。威廉•阿瑟•刘易斯(ARTHURLEWIS)(1915-)和西奥多•舒尔茨,由于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重要著作:《经济计划原理》(PrinciplesofEconomicPlanning)、《营运成本》(OverheadCost)、《经济成长理论》(TheTheoryofEconomicGrowth)、《经济成长面面观》(SomeAspectsofEconomicDevelopment)、《国际经济秩序之演化》(TheEvolutionoftheInternationalEconomicOrder)。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1902-)由于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西奥多•舒尔茨与威廉•阿瑟•刘易斯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80年:克莱因。克莱因(LawrenceR.Klein)(1920-),美国人,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重要著作:《凯恩斯革命》(TheKeynesianRevolution)、《计量经济学教科书》(ATextbookofEconometrics)、《美国计量经济模型,1929-1951》(AnEconometricModeloftheUnitedStates,1929-1951),与戈德伯格(A.S.Goldberger)合著《布鲁金斯美国计量经济季摸型)(TheBrookingsQuarterlyEconometricModeloftheUnitedStates)与杜森贝力(J.Dusenberry)、弗洛姆(G.Fromm)及顾(E.Kuh)合著《决策指导之计量经济模型》(EconometricModelsasGuidesforDecisionMaking)19
本文标题: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9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