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苏东坡传心得感悟【汇编4篇】
苏东坡传心得感悟【汇编4篇】每当我们面临一些场合或者重要时刻。我们都会针对当时的情况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感言让每一次挥手都更加持久,优秀的感言范文您知道哪些呢?关于“苏东坡传心得感悟【汇编4篇】”我们为您整理出以下的知识点,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苏东坡传心得感悟【第一篇】苏轼,初见惊于笔下行云流水、风格多样的诗词,再见敬于其乐观豁达之心境。如此这般的人物,古往今来难有人及。如此赞誉,他担得起。进退自如,宠辱不惊。三次被贬却也仍能积极生活,一生坎坷却也仍能成就经典,流芳百世。正如他自己笔下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般的将自身融入于自然的美好遐想,潇洒如仙的旷达胸襟。而不光是文学,苏轼其他方面的造诣也颇为突出,如烹饪、水利、医药等技术贡献。就像是林语堂在序言里说的那样,他具有一个天才的多才多艺,又有着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所以苏轼,从来都不是一个扁平的人物。但,简单来说,以前我是不喜欢诗词的,所以连带着对诗人们也略带不喜,所有我都一视同仁。原因无他,最大印象缘于被强迫背诵时的抗拒。所谓“诗x”又或者诸如此类的其他名头,只觉得夸大其词也名不副实。赶鸭子上架般的生读硬背只让人觉得没趣,虚伪夸大的赞美赏析考试限定。私以为,这种模式化的考试赏析将诗词本身的美削减不少。往后其实也并没有好多少。上了初中教学有所改变,但也相差无几,更多的改变缘于自身。抛弃以往的偏见,突然发现路其实很宽。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毫无优点而传颂百世,收起狭隘,平心静气地对待,无论你是否认同都并无大碍。而后,我开始觉得李白真乃天纵奇才,才气志气傲气豪气难有人及。他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般的令人叹服的自信豪迈,而他笔下的众多事物更是精妙无比,浪漫瑰丽到极致:写雪是“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写美人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有着“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大胆想象。我开始领会杜甫晚年诗中哀国忧民之思,叹盛唐之衰,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饱览民生疾苦,同时也体现出杜甫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再看,却发现原来世间诸事万物,竟还有另外这般美的面目。都说见字如面,见诗如见人。我开始试着从诗词之中窥见他们的一生。苏东坡传心得感悟【第二篇】最近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力作,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原著为英文写作,书名为《TheGayGenius》,我读的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振玉先生的译本。该书考证史料十分充足,文学色彩又很浓厚,以苏东坡一生的命运轨迹为主线,从执政、文学、诗词、书画、情感、佛道教等方面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书中还能不经意就见到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洵等历史大家的影子,仿佛坐着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跟着作者穿越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透过这句诗,我看到了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在风雨人生中不屈不挠、坚毅前行的身影,这是我感受到的苏东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极度的戏剧色彩,是苦与乐并存的一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不过如此了。他才气横溢,一生为官,但不断陷入政治漩涡和党派斗争,几度升迁、贬谪,从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最高官职与宰相职位仅一步之遥,期间也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琼崖岛,最终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但他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执政以民为邦本,处处念及老百姓的苦忧,为老百姓造福谋福利,致力于兴修水利、种茶、治病、扶贫济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年轻时就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思想。尽管在遭受迫害时,他也生出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但他与生俱来的浩然正气,坚毅、进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时何地,都能苦中作乐。他酷爱陶渊明,甚至认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潜,在他流放为农夫的期间,也创作了不少经久流传的田园诗,更是簇就了他文学上的登峰造极。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尽显洒脱、超然。苏东坡传心得感悟【第三篇】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世界瞬息万变,人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无需去争夺,去奔波劳碌,争取虚幻的浮名。同时,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让这珍贵的生命做了_诈小人,受人唾骂。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更何况人呢?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是坚持自我的一生。林语堂称她为“大自然的顽童”,我认为很贴切,儿童最真,率性而为,而“顽”又带着倔,正是这股率性和倔劲,让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拥有一颗快乐、平静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装在木箱里,抛到海上,随海浪起起伏伏,官场似海,他的性格决定了必然被抛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调侃讽刺,让政敌们掀起了一浪又一浪。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美融合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这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苏东坡传心得感悟【第四篇】在寒假到来之前,我拿到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细细读来,甚为林语堂先生的才气所叹服,对苏东坡这个大文豪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苏东坡为人豪放,做人做事,光明磊落,乐天知命。苏东坡的诗文更是冠绝天下,流传至今。对苏东坡的称颂,已经有很多的文章。再美的华丽辞藻,也无法表达出我对苏东坡的崇拜,当然亦因我没有出众文采,优美的文笔,所以不再狗尾续貂。今天,我想说些其他的想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从《苏东坡传》中我看到了更多在我们历史教材上所看不到的东西——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高中对王安石变法的介绍,是在历史教材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教材主要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也正是因为王安石变法所发挥的积极意义,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社会危机、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从理财、军事、文教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收复了一些失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了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在变法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利益的情况,加上严重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更主要是变法的坚强后盾——神宗去世,王安石失去皇帝支持,最终变法失败。在《苏东坡传》中,我没有想到王安石变法的另一面——消极影响会这么严重,林语堂先生在这本书中通篇讲述的都是这次历史上著名改革的很多弊端。书中说:“宋朝国力之消弱,始之实行新法以防“私人资本之剥削”,借此以谋“人民”之利益,而有一个狂妄自信的大臣任其事。对国运为害之烈,再没有如庸妄之辈大权在握、独断独行时之甚了。”这样的描述,好像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当权把宋朝给葬送了一样。当然书中还说到:“王安石在热衷于自己的那套社会改革新法之下,自然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自然会将倡议之人不惜全予罢黜,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永远是危害甚大的。”王安石有性格上的特点或者说缺陷,他变法不为个人私利,只想要让国家富强,想把北宋朝发展成汉唐盛世一样。梦想很美好,现实也很骨感。王安石变法中,听不进任何一点的反对意见,把反对改革的官员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全部或罢免,或降职。只任用支持变法的人,甚至用谎言糊弄皇帝,粉饰太平,任用的这些官员并不是真正的支持变法,只是为了谋取私利,中饱私囊,变法造成了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后新法被废除,变法失败。我们评价变法,不应该从一时的得失,变法者的命运如何,也不应该用我们今人的价值观来评价。而应该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改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来评价,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我认为这场变法有功有过,整体上讲,变法是积极意义大些。但只是评价为功大于过或者过大于功,都太过于简单了。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心得感悟【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03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