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章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s)第3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AnalysisofBOPStatements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Themeaningsofimbalance:meanstheexpendituretotalamountexceedreceipts,orcontrarycircumstanceinacountry‘sbalanceofpayments.TheformerisBOPdeficit,ThelatterisBOPsurplus.(surplus(favorable):顺差deficit(unfavorable):逆差)是指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或相反的情况。前者称国际收支顺差,后者称国际收支逆差。Notice:1.国际收支失衡指的是经济意义(economicmeaning)上的失衡。2.国际收支失衡既包括逆差(deficit)也包括顺差(surplus)。3.国际收支失衡通常是指经常的(frequent)、持续的(continuous)和大量的(agreatdeal)失衡。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三种情况:平衡balance基本平衡basicbalance不平衡imbalance4.国际收支失衡可以从国际经济交易的性质(quality)和发生的原因(reason)来进行判断。国际经济交易分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两种。Dividedinto:autonomoustransactionregulativetransaction前者指单个经济主体(如进出口商、银行、个人),基于自身的需要或目的(thedemandorpurposeoftheoneself)而进行的交易活动。E.g.市场market利润profit风险risk价格price税率taxrate投机speculation管制control后者指一国货币当局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维护本币汇率稳定,在自主性交易出现缺口(gap)后,为填平其缺口(fillup)而进行的交易活动。一、经常项目1.货物2.服务自主性交易二、资本项目1.长期“线上部分”abovetheline————————————————2.短期调节性交易三、平衡项目“线下部分”belowtheline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是基于自主性交易以维持国际收支达到平衡状态的。所谓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不能基于自主性交易,而必须依靠调节性交易才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状态。换言之,调节性交易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所采取的平衡措施。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AnalysisofBOPStatements)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般分析GeneralAnalysisofBOPStatements第1,纵向分析verticalanalysis即连续分析一国不同时期(differentperiod)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第2,横向分析crosswiseanalysis即联系其他国家(othercountries)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第3,对内分析insideanalysis即联系该国国内的经济金融情况进行分析。第4,对外分析externalanalysis即联系有关国家或地区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分析(ItemsAnalysisofBOPStatements)第1,经常项目的分析(AnalysisofCurrentAccount)商品项目的分析(goodsanalysis)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经济结构(economicconstruction)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货币价值(currencyvalue)贸易政策(tradepolicy)政治(politics)(战争、革命、动乱、暴乱、恐怖活动、政府更迭、人事变动等)第2,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分析(Analysisofcapitalandfinancialaccount)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巨大。原因:一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国际信贷的发展。二是大量游资(floatingcapital)(又称热币hotmoney)的存在。三是国际间对黄金、外汇的投机。链接:什么事游资?游资,也就是热钱(hotmoney)。是指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产,它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性明显的特征。游资在国际间频繁流动,是以追逐利率差额收益或汇率变动收益为目的的短期资本,是国际短期资本中最活跃的部分。因其在国际间频繁转移,宛如货币炽热烫手,故又称热币。2.原因复杂。各种经济、政治情况的变化都会引起短期资本的流动。3.流动频繁。只要一具备条件就会立刻引起短期资本的流动。4.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能隐蔽在“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中。总之,短期资本的流动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更大。短期资本的流入虽然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大量外逃,这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更加恶化,因此可以说,短期资本流动是构成一国国际收支动荡的重要因素。第3,平衡项目的分析(Analysisofbalancingaccount)对“官方储备”的分析要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对黄金、外汇总量确定的分析。2.注意对黄金、外汇具体构成确定的分析。3.注意对外汇内部具体构成确定的分析。链接:多视角分析国际收支平衡在经济理论上,国际收支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国之生产力与消费水准的不平衡;如果生活水准超过生产力,就发生入超,如果生产能力超过生活水准,则成为出超。……由于国际间的资本与劳动,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因而国际间的生产条件与消费条件,就不能一致,于是国际间自由调整国际收支的机能,就受到阻碍。——倪成彬《国际贸易》(台)p256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也反映了国内总产出大于总需求,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近年来中国的投资需求虽然增长较快,但国民储蓄增长更快,形成国际收支顺差。据测算,中国投资率从2001年的38%提高到48%,而同期国民储蓄率从40%提高到50%。————————注:中国的储蓄率在大国中最高。美国的储蓄率在大国中最低,大约为GDP的10%。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储蓄率差异不断扩大。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储蓄率是美国的2倍,现在是5倍。两种流行的经常项目分析方法经常项目的经济学意义是国际借贷,而国际借贷的发生可以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微观的角度,国际借款的发生是由于本国出口收入和其它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本国对进口的支付和其它经常性支付。对通常的国家而言,经常项目主要由贸易余额构成,其它收支所占比重很小,因此经常项目逆差或国际借款的主要原因便是国际贸易出现逆差。由于进出口价格弹性对贸易收支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所以这种从微观角度的贸易分析方法被称为弹性方法。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国际借款的发生是由于本国国民储蓄率较低,不足以为本国的投资提供足够的资金,因而需要从其他国家借入储蓄,这种从宏观角度的分析方法被称为储蓄-投资缺口法。在近来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的分析中,这两种分析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方面,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是运用弹性方法来分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的,由于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双边贸易顺差国,在欧元和日元已经对美元大幅度升值的情况下,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将美国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问题归咎于中国,认为中国通过将人民币钉住美元而获得了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将人民币自由浮动作为解决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的主要手段(在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情况下,自由浮动即意味着升值)。另一方面,麦金农教授等大部分经济学家是运用储蓄-投资缺口法来分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的。由于美国私人储蓄率近年来一直在下降,而政府财政赤字则年年扩大,美国不得不靠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大量借款来为其国内消费和投资提供资金。因此麦金农教授等经济学家将美国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问题归咎于美国的不节俭,他们认为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没有道理,美国必须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特别是私人过度消费和政府庞大的财政赤字,才能解决美国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经常项目的上述两种分析方法本身都没有错,而且事实上,它们是完全等价的。但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和麦金农教授等经济学家运用这些方法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的分析和相应主张却都是片面的,因为他们都只是从孤立的一个国家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的分析和主张只适用于“小国经济”,而不适用于美国这样的“大国经济”。他们都没有能揭示出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和美国国民储蓄下降背后的共同因素是什么。全球视角的经常项目分析方法美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占据全球经济总产出的34%,其资本市场市值目前则占据了全球资本市场市值的52%。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大国经济”,经常项目的分析必须借助于全球视角的两国模型来进行。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封闭经济,因而全球总储蓄一定等于全球总投资。如果将全球经济分为美国和“其他国家”两个部分,由于一国的经常项目恒等于国民储蓄减去国民投资,那么简单的推导便可知道:美国的经常项目与“其他国家”的经常项目一定互为相反数。因此美国经常项目呈现巨大逆差一定意味着“其他国家”经常项目呈现巨大顺差,因此美国经常项目呈现巨大逆差一定意味着“其他国家”经常项目呈现巨大顺差,要分析美国经常项目为什么呈现巨大逆差便不能不同时分析“其他国家”经常项目为什么呈现巨大顺差;而要减少美国经常项目巨大逆差则不能不同时减少“其他国家”经常项目的巨大顺差。从两国模型来看,美国经常项目呈现巨大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储蓄结构的巨大失衡。首先,在“其他国家”中,主要工业化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产生强烈的储蓄动机,他们要为正在和即将发生的退休人口高峰的到来做好准备。由于劳动力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以及已经很高的资本-劳动比,这些工业化国家国内投资机会也明显缺乏。高储蓄愿望和低国内投资回报决定了成熟的工业化国家作为整体不得不呈现经常项目顺差,因而对外贷出剩余储蓄。其次,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纷纷进行着超过国内投资以上的过度储蓄,经常项目顺差明显增长,这导致信贷资金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这个世界最大最富有国家的反常流动。此外,近年来石油价格的飙升使产油的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也出现大幅的上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全球储蓄结构的巨大失衡:“其他国家”储蓄严重过剩,而美国储蓄严重不足。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要超过国内投资以上地拼命储蓄呢?为什么在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宁可少消费也要拼命地将资金和实质资源借给富裕的发达国家呢?这与资本市场的缺陷有关。1997-98年东亚金融危机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痛切地认识到,由于他们不能用本国货币进行国际借款,甚至本国货币也不能被用于国内长期借款(由于国内债券市场不发达),从而国际借款使他们承受货币和期限的双重不匹配,这使他们极易受到投机性攻击而发生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作为1997-98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选择了谨慎的国际资本管理战略:从国际资本市场的净借款者转为净放贷者,为此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需要保持强健的经常项目状况,从而需要超过国内投资以上地拼命储蓄。进一步地,这还与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关。对于东亚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由于普遍采取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货币当局不得不不断干预外汇市场以阻止本币升值,结果外汇储备被动地不断增加。由于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压抑了国内消费需求,导致了相对于国内投资机会更高的储蓄率,从而表现为经常项目的大量顺差。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量的储蓄,原则上可以流向任何发达国家。然而,一方面由于美国之外的其他发达国家本身面临储蓄相对过剩(内需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也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广度和流动性,以及美元作为关键国际储备货币的独特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量的储蓄主要流入了美国资本市场。
本文标题: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1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