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走向教育事实本身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走向教育事实本身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培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其活动的开展要以教学理论为引领和指导。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课堂教学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及教育实践探索者普遍关注的议题。回归教育事实本身作为一条重要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路径,能够体现教育改革的时代精神和发展趋势。一、回归事实本身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培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其活动的开展要以教学理论为引领和指导。但从本质上来看,教学理论只是对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法和策略的归纳与总结,它虽然能很好地解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却不能直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即对课堂教学情境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难以产生作用。这就需要回归实践,回归课堂教学实践的事实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育途径,课堂教学实践只有回归教育事实本身,才能深入把握课堂教学效果,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要回归课堂教学事实本身,就要全面了解和深入把握课堂教学的事实本身。课堂教学的事实本身并不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直观写照或实践活动本身,也不是对教育理论的实践解读或对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而是在教师意识中显现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切身体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感知和课堂教学意识的综合产物。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体验虽不是最直接的教学理论,也不是最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但却是最具真实感的意识和最贴近课堂教学实践的感觉,可以让教师感受和体验最真实的课堂教学。传统教学变革的路径选择通常是理论指导下或以理论为指引的教学实践变革,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将教学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或直接用教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操作。事实上,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自己的教学体验才是发挥决定作用的因素。从理论层面来说,教学体验虽然不具有科学性和开拓性,但却具有务实性,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开展,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由此可见,回归到课堂教学事实本身意味着要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体验纳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优化的选项中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体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认识水平,强化课堂教学意识,并最终引领教师课堂教学体验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实践优化的目标。作为一种思维态度和实践路径,回归课堂教学事实本身不仅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体验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入把握,而且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二、走向教育事实本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路径(一)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教育理论,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入点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诉求。在倡导素质教育理念和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应回归真实的教育世界,追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感知和情感体验,这也是当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理论和理念作为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直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因此,在教育理论和理念不断更新和丰富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全面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及时获悉教育领域的相关前沿理论,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的最新理论和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教育理论和理念并不能直接套用于教学实践,而应根植在主体内部,并由主体根据当时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创造和自由发挥,找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点,通过相关教育理论来更好地引导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一线教师要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其内涵本质,寻找适合自身、切合实际的融入点和契合点,将教育理论和理念真正融入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理解和充分运用。近几年提出的“课程思政”,有的高校教师不理解,甚至为了应付教学督导,生搬硬套地每节课集中讲五分钟左右“课程思政”内容。本来“课程思政”之“盐”应溶于专业课、基础课教学之“水”,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但由于部分老师不懂得“课程思政”是由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决定的,没有思考“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基础课的融入点和契合点,从而使得“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貌合神离”,甚至“水火不容”,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二)充分关照教学主体性,使课堂教学实践回归教育本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研究正朝着生命教育方向转变,教育教学更加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体验。学生不再是知识的附庸和书本的奴隶,而是被当作一个个有机、完整的生命个体,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知识和经验的简单积累,而是被视为一个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生命性。这种转变后的课堂教学范式对教师的生命升华、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及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自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它彰显的是生命的不可替代和人性的光辉。在这种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一定的交流与对话,最终达到一种理解与认同的状态,使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平衡与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开展“生命·实践”的课堂实践,践行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真谛。“生命·实践”的课堂是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该课堂教学实践注重对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关注,且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平衡与和谐统一,不仅关照教师教学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重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和其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展,而且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课堂教学全过程和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三)准确定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革新师生互动关系课堂师生互动和谐关系的实现,要立足关系本体,准确定位互动主体角色,在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方面进行多种选择。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中,角色定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要求师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良好的互动,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教师角色由单一型转向多重型。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在实践场域内既要遵循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也要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全部摒弃以往师生互动的方法和经验,而要深入反思师生互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要发生转变,由主导者转向引导者,由权威者走向同伴者。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要瓦解绝对互动结构,释放互动空间权力,缩减互动主导功能,平等看待与学生间的互动,构建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发起者的机会,提高学生互动参与度,实现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其次,学生角色由配合型转向融入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角色也要相应地转变。在实践场域内,由于受到长期的经验支配,学生的角色转变较为尴尬。师生互动中学生角色的转变,只有通过教师的推动和主动让步,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并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对话的场所。(四)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教学方式作为影响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在素质教育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已经改变了传统单向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协作互动、共同参与、知识构建及其发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范式,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方式作为影响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因素,它是以学生特质、教师个性、教学内容、学校条件等为基础的策略选择。参与式范式与以往的规制式范式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在今后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要对其进行正确理解。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范式中,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动学习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充分理解和深入内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才能不流于形式。从已有研究来看,面对大学生自主性参与度较低、目标缺失和学业倦怠等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单一引入参与式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发挥规制性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教师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特征,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确保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
本文标题:走向教育事实本身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24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