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大量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的调查与思考
民间资本大量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的调查与思考作者:胡章灿,HUZhang-chan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江苏,扬州,225800刊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HUNANCOLLEGEOFFINANCEANDECONOMICS年,卷(期):2009,25(5)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3条)1.郑智.张建担保业监管落地之争,四川急令停止注册20092.人民网2006年度中国担保行业监管研究20063.朱鸣.汪秋香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初探2004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景山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融资护航-商业经济2005,(1)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已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有效吸引并启动民间融资,构筑多元化的民间融资体系,鼓励发展民营担保机构,促进民间资金产业转型,依托地方中小银行,促使中小民间金融机构公开化,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融资中的现实选择.2.学位论文徐葱我国政府担保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2008我国《担保法》禁止国家机关为企业提供违规担保,本文所讨论的政府担保是指政府通过建立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融资担保。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和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却往往因为融资难而难逃破产的宿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一些政策给予支持,其中政府担保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因为政府担保具有资金放大功能,能够减少政府直接支出,同时,政府担保采用市场化操作,是一种间接手段,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运行的干预。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试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府担保正是整个信用担保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发挥政府担保的作用不但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担保领域,从而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政府担保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担保的本质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担保的基本理论,同时,分析了政府提供担保的客观必然性及政府担保的运行机制,探讨了一些国家或地区政府担保体系及其特点、运行情况,结合我国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政府担保体系及运行情况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政府担保体系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六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政府担保体系及其运行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论文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之处。第2章根据担保的本质和内涵提出了政府担保的性质和内涵,界定了本文所述政府担保是由政府根据政策需要,出资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政府资金或政府本身承担代偿责任的一种信用担保形式,并结合政府行为经济学、风险转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政府担保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第3章主要分析了政府担保的客观必然性及运行机制。本章首先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融资困境出发,结合担保行业的高风险特征,分析了政府提供担保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均衡模型,分析了自由竞争市场上中小企业担保融资的配置效率以及制约政府担保效率发挥的因素。第4章主要介绍了日本、美国、台湾地区的政府担保体系的成功经验,总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分析了其运行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从中得到了几点对我国的启示。第5章选取了我们国家中政府担保体系运行比较有特色而且达到了一定效果的三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为例,分析了各自的发展历程及运行现状,提出了我国政府担保体系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6章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政府担保体系及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建议。3.期刊论文诸葛隽对温州信用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26(2)信用担保机构作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融资难问题的中介机构,近年来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约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目前信用担保的外部环境不完善、相关规范监督的缺失以及民间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的效果和效率一直受到一些质疑.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准确判断了信用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作用与效果,在全面了解温州信用担保机构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我国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的路径.4.期刊论文蔡志刚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抉择-环渤海经济瞭望2004,(12)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状况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并支持其发展的重要途径.1999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截至2002年底,我国建立的信用担保机构有848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达614家,占72.4%,民间资本型担保机构约占27.6%.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商业担保机构也超过200家.到2003年6月底,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增长到966家,民间资本型担保机构所占比重达到35.2%.5.学位论文杨鹏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现状研究200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小企业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促进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稳定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出口、提供服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由于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小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失真严重、抵押担保不能落实等问题,大多数银行机构也不愿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使得许多有潜在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不能及时获得贷款而失去发展的机会。实践证明,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是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政府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是强化信用管理、化解和规避金融风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必要手段。我国从1992年开始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行探索,不少研究机构和学者在体系建立、运作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形成时间较短,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其不能完全发挥增强中小企业信用级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陷入了困境。事实上,对于一个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而言,处理好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一个关键。因为担保机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伴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而产生的,是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从而使其获得银行贷款的一个中介机构,最终的贷款者依然是银行。如果二者之间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使担保机构更好的发挥其有限资金的杠杆作用,使得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同时协作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增加收入,并且可以更好的贯彻政府的行业指导政策。本文选题的意义在于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合作存在的种种问题予以分析,并且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国情提出相关建议,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进一步发挥担保机构的作用。这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的研究思路可以简单的表述如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融资瓶颈——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合作陷入困境使得担保机构的功能不能得到完全发挥——分析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相关经验提出建议。本文第一章首先说明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桎梏在于融资难,并表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接着在文中分析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概念和性质,对其功能和经营模式做了进一步的界定。最后概括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状况。并且在本章的最后指出,尽管担保机构按其资本来源可以分为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但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商业性担保机构参与市场时间较短,尚没有形成完全规范化的运作体系,很多商业性担保机构只是名义性的存在;二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仍然要依附于政策性体系,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在我国很多商业性担保机构虽然是以民间资本为主成立的,但是无论是设立还是运营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仍然带有很强的政策性特征;三是两者尽管资金来源不同,但是在现阶段经营模式、盈利渠道、政策性效应上区别并不大。本文第二章开始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合作的现状。就我国目前而言,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1、积极与担保机构合作的银行不多;2、在担保业务中,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也不对等,即协作银行往往要求担保机构承担100%的贷款风险,没有将风险和收益在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进行合理的划分;3、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过低,平均放大倍数仅仅为2.5倍左右,形成了担保资金的资源浪费;4、在有担保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仍然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高利率,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5、在担保机构和银行合作中,实际的合作模式和操作程序没有规范,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本文第三章开始对担保机构和银行合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实际上在银担合作的困境中,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但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是放在担保机构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担保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存在的隐患要更多些;另一方面在于银行在银担合作中始终是居于主动地位,因为贷款最终是由银行来发放的,如果担保机构可以成熟运作,让银行在这种合作中有利可图,实际上合作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因此解决银担合作的困境问题,关键仍然是在于改善担保机构的运作。本文分析担保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担保行业缺乏准入机制,导致担保机构本身良莠不齐,再加上担保体系中缺乏对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使得商业银行很难辨别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2、担保机构本身属于高风险行业,因此担保机构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处理能力,这也是增强担保机构自身资信能力,取得银行信任的基础,但是担保机构一方面风险处理能力不够专业,另一方面在内外部都缺少风险的分散机制。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和担保机构合作中如履薄冰,为了减少自身的信贷损失,商业银行对很多担保机构往往选择不合作,或者是毫无意义担保放大倍数为1的合作;3、缺乏商业银行和担保合作的宏观环境,一方面担保机构虽然是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成立的,但是缺乏财政资金的进一步补充(特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缺乏严格有序的监管,使得担保机构的运行极不稳定,另一方面在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作缺乏法律基础。当然商业银行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出于成本效益考虑,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上的利益驱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的控制力不足,对贷款的抵押和担保要求很高,导致其对和担保机构合作的热情不够。本文最后一章主要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成熟经验,提出一些有可行性的建议。对于担保机构而言,首先、要完善其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在保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设立保审委员会,建立健全审保偿分离制度,实行担保业务内部稽核制度等,从内部机制入手,促使担保机构运作的规范化,取得银行的信任;其次、从外部建立有利于担保机构发展,有利于加强和银行合作的宏观环境,这包括为担保机构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防止政出多门;为担保机构的运作,为担保机构和银行的合作出台专门的法律;循序渐进的成立全国性的再担保体系,从外部来分散担保机构的运作风险;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完善其资金补偿机制;另外,加强担保行业的信用评级工作,这是担保机构获取银行信任,顺利开展担保业务的重要途径;最后还要在银行和担保机构双方的努力下,对合作的程序、风险的分配、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和利益的分配等问
本文标题:大量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的调查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2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