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乡村振兴自查报告通用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乡村振兴自查报告通用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乡村振兴自查报告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乡村振兴自查报告【第一篇】根据《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试行)》和《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考评标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关于宜居乡村建设。(一)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大力推进xx河综合治理工作“水清”。一是从严从实落实“河长制”。将xx河按堰口管理分为四段,每段按照“一段一策”原则,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并定期对河段长及巡护员工作进行督查。二是河道清淤。对xx河淤泥及河内垃圾进行机械化清理,目前已完成清淤800余米,并配合相关部门对xx河河道进行整治,三是水体管理。汛期来临前对xx河6处防洪险工险段进行检查,安排专人对险工险段进行日常巡逻维护,同时,全面排查清理河内阻碍泄洪的废渣、悬浮物等。“岸绿”。一是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按照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建设沿岸生态屏障。二是引入资本。采取“柔性治水”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入1个社会资本,在河岸种植树木,目前已完成河岸绿化种植200余米。三是群众参与。在植树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鼓励带动当地村民、志愿者等100余人参与植树活动,目前已种植树木300余棵。“景美”。采取“1+3+n”的模式(1即xx河生态屏障绿化带,3即3个节点,n即多钟模式、多种资金参与,并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依托xx河生态景观绿化带,建立以蔬菜、青花椒等农作物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核心区,以农耕文化、观光农业为主的农家生活体验区,以亲水娱乐、餐饮休闲、康养为主的农旅结合产业区。目前,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第一个节点已经启动,并正在积极对接康养项目。扎实贯彻落实“河长制”,对xx河按堰口管理分为4段落实专人进行日常管护,并筹集资金人力对xx河麦黄堰至菠萝堰段进行河道清淤和生态河提整治。完成xx河左岸800米绿道建设,流转土地100亩,引入项目,以项目带动乡村经济。(二)采用生态分级净化处理措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在启动院落改造工作前,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院落改造承接公司经过调研及宣传,特别是本地如何推进“厕所参考资料,少熬夜!革命”,进行意见征求及情况摸底。当地农户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的生活污水大约是250升,每户按3个人算,每户每天产生约750升生活污水,26户每天大约产生立方的生活污水,由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雨污不分流且污水管网(池)无法覆盖或建设成本过高等现状,该院落改造中一个重点就是要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为有效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难题,乡因地制宜,结合院落改造,按照“湿地模式、集中处理、生态降解、分级净化”的总体思路,增设污水处理管网,完成院落26户“冲水式”厕所改造,将生活污水集中引入生态分级净化池,通过沉淀、过滤、氧化、水生植物净化等方式,进行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水质可直接用于周边绿化林灌溉。同时,对院边原有沟渠进行改造,将雨水引入院落周边沟渠,并引入流动水源,实现雨水及沟渠水的外部循环,确保院落周边沟渠水质清澈。二、关于生活水平提高改造老旧院落外貌,实现老院子穿新衣。通过村民自筹,乡财政补足的方式,耗资40余万对老院子进行风貌改造,全面完成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景观台等,并通过翻新村民围墙、更换老旧大门、硬化院落内部道路的方式,使院落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形成一幅山水画的新面貌。三、关于乡风文明善治(一)增添休闲娱乐设施设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添各类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丰富村民生活,绘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墙体画,提升院落整体文化气息。(二)成立议“是”小组,创新院落自治机制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参与性,经过广泛征集村民意见,最终成立议“是”小组,由白鱼村党支部及村委指导,在26户村民中推举5名代表成为议“是”小组成员,设置组长1名,组员4民,负责院落日常管理及院落公约执行监督工作。同时,在议“是”小组领导下,经过院落村民会议的讨论,确定了八项通俗易懂的院落公约以及众筹共享的院落保洁机制。四、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示范点的打造为乡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干部群众、群众基础,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乡将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彩钢棚整治等工作,目前已着手启动周边院落风貌改造、农村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彩钢棚整治、xx河南岸绿岛建设等工作。同时,逐步推广完善院落自治公约、众筹共享保洁机制等基层治理的机制及办法,培育蔬菜、水果种植产业,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再进一步。乡村振兴自查报告【第二篇】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我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对乡村振兴参考资料,少熬夜!战略先进示范村的评定要求,结合村实际情况,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指导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二、基本原则(一)规划引领,扎实推进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突出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分类区差异化考评;坚持客观公正、群众认可;坚持结果应用导向,实行正向激励,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坚持政府引导,通过科学规划、试点示范、政策激励等引导农民建设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等。(三)整合资金,重点打造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的要求,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平台,除各种直接补助农民的普惠制资金、有特殊用途的救灾资金外,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下,将资金安排的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村公路、农业基础建设等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打捆使用,重点投放在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三、村基本情况村位于县城以北距县城公里,距镇人民政府驻地公里,幅员面积公里,贯穿全村公里,辖区9个村民小组,1284户,3721人,共产党员79人,耕地面积4104亩。近年来,镇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传统手工挂面的制作工艺,扩大规模生产,走出一条产旅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基地,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一)关于特色产业中国挂面村美丽乡村建设,以“手工挂面产业+田园民宿+文化旅游”为模式的产业格局,构建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依靠山、水、田的自然资源,结合农村现代产业特点的发展格局。中国挂面村的发展规划是实施农业品牌建设行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实施乡村公共服务提标行动,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实施最美乡村创建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文化建设行动,推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二)关于村落宜居参考资料,少熬夜!村交通便利,村民出行购物方便,村内设卫生站一个,方便群众就医,基本满足群众医疗需求,距离学校、幼儿园1公里,村民孩子上学方便快捷。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实解决环境脏、乱、差改善村居环境和生活环境,按照建设宜居农村要求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社会和谐的标准,要做到村内道路硬化路面平整与外界交通通畅,出行方便,道路两边进行植树绿化,村道卫生状况良好,设有垃圾池,生活污水治理,村内集中(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养殖污水能集中收集在沼气池处理,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三)关于乡风文明村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播文明新风尚,强化宣传,让文明之风在农村广泛传播,广泛刷写文明墙,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涌现“文明家庭”“和谐农家”户数增加让文明之花在农村盛开,邻里之间更是相处融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xx年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四好村”。(四)关于村级治理村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制度,选出保洁员5名,建立清洁队为宜居乡村建设夯实基础。为确实打造宜居村,全村重点落实“绿化”“净化”“道路硬化”等工作,同时我村积极推进“改厕”“改厨”工作,现已改造完成380多户,在推动宜居乡村过程中实施网络化管理机制,网络员积极开展宜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生态理念。村内无“村霸”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发生率低。(五)村民生活村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传统手工挂面的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新发展生产大户16户,营销大户10户,电商5户,从事手工挂面供销人员达200余人,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00元,在镇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各列前茅。全村医疗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村内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措施到位,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四、创建内容(一)总体目标以山水田园筑体——延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空间特色,营造中国挂面小镇魅力风貌;规划依托现有山水生态资源,开展跨越群峰、临湖戏水的山水休闲体验,并且结合现状资源条件,适当植入现代户外休闲健身运动,让人在尽享美妙田园风景的同时,又有畅游山水的自然体验。以民俗文化铸魂——规划在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创新活化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围绕农耕文化、田园文化以及手工挂面文化等等,集中打造能够展示多样文化融合汇集的窗口,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以产业导入驻形——本项目以“民宿、手工挂面、烧酒”参考资料,少熬夜!等产业扶持及导入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工作。就区域整体而言,规划结合山水资源,通过迁村并点,异地还迁方法,打造自然与人居紧密融合的最美文创休旅小镇,不断为区域注入民宿、挂面、烧酒、田园旅游等产业。打造乡村振兴创建村,村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二)主要任务按照全面挖掘、重点培育和长期保护的原则,结合手工挂面地域特色,20xx年主要建设工作:1.基础设施建设(1)村容村貌整治20xx年对中国挂面村核心区的风貌进行了提升,提升效果明显、老百姓反应良好,20xx年计划对核心区周边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和提升,使整个村子符合中国挂面村4A级景区整体规划。(2)景区游步道修建从中国挂面村景区西北入口,经会议中心(西北入口道路进村左侧山梁)、风雨廊桥(大小水塘之间)至核心区游步道修建。(3)中国挂面村景区入口场景化打造根据中国挂面村景区西北入口右侧正面石壁原有风貌,结合手工挂面传统工艺制作文化,在不破坏现有石墙的前提下进行发现、挖掘和塑造,打造景区入口“手工挂面”景区入口文化墙的场景布置。(4)停车场及配套设施修建中国挂面村西北入口左侧停车场修建、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综合管理用房、厕所(按4A级标准)、咨询服务台、小卖部等)(5)中国挂面村夜游照明设施在中国挂面村现有栈道、道路等进行夜游照明及亮化工程建设。(6)手工挂面产业扶持村村集体和产投集团及挂面村投资建设单位(田丰园公司)共同打造和提升手工挂面品牌,为地方老百姓梳理标杆和方向。(7)修建手工挂面体验中心同村村集体和产投集团及挂面村投资建设单位(田丰园公司)共同建设手工空心挂面展示和体验中心。(8)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堰塘对中国挂面村现有三口堰塘进行环境美化、生态建设。道路加宽、增设错车道、沟渠5公里,沉井2口,10口塘堰清淤防渗。(9)引导和帮助传承人入住中国挂面村。2.扩大规模实施农村非遗技术品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手工挂面制作参考资料,少熬夜!技艺产品质量,在确保原有制作大户36户、销售大户16户的基础上,新培育制作大户10户,销售户6户,进一步提高挂面特色产品质量,通过深挖培育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6人加入生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自查报告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33241 .html